2024 年汽车行业的第一声雷,是广东永奥集团亲手引爆的。

你也许不知道永奥是谁,但在暴雷之前,你很难质疑他的江湖地位。

这家坐拥 80多家4S店的老牌巨头,遍布东莞、中山、茂名、珠海等。



旗下一手拥有奥迪、大众、沃尔沃这种燃油车巨头,另一手还紧抓潮流拿下埃安、问界等40多个品牌。

但就在这几天,广东永奥80多家店突然一夜关店。

店里一夜间空空荡荡,还没上牌交付的新车,被数十台板车连夜拖走抵债。



更有讨薪的人,站上了楼顶天台维权。



有人估算,永奥集团拖欠员工工资4000万,涉及准车主已交款未拿到合格证的约1.2亿。

更有老板跑路国外的消息传出,这场闹剧越演越大。

在倒闭前夕,广东永奥老板曾在豪华酒店举办盛大聚会,但人们很难想象这个热闹的场合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危机?



全国百强,竟然惨到发不出工资?

80多家门店一夜蒸发,可以说是今年广东汽车圈的一记开年炸弹。

因为需要为这场暴雷买单的人,太多太多了。

有人首付交了,眼看着车子也运过来了,就准备提了新车回家过年,结果:提车的不是自己,是银行。



还有年底等着发工资的员工,也成了最惨的那批人。

维权员工在广东永奥旗下经销门店排队登记,大有当年OFO小黄车退款的阵势。



涉及破产风波的有BBA、问界、路特斯、领克以及埃安等20多个汽车品牌,全部位于广东省东莞市。

但如果时间回到26年前,4S店绝对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

1999年3月,广州本田第一家特约销售服务商的营业,开启了中国汽车市场4S店的先河。

4S店曾经风光无二。

江湖传言,仅仅是能与某畅销品牌的营销负责人见上一面,吃上一顿饭,商讨一下建店的可能性,就要花上一大笔钱。



一众大佬,也凭着对商机的敏锐嗅觉,开始了疯狂地圈地建店。手里没有几家4S店,在厂家和金融机构面前似乎都抬不起头来。

2014年,广东永奥的创始人陈祖永,也一脚踏入了这一行。

陈祖永不仅创立了广东永奥,还成为东莞第一家东风商用汽车、北京现代汽车4S店创始人。

在北京现代对优秀经销商评优时,广东永奥还被授予“20周年集团建设功勋奖”。



不过,这次唯一逃过一劫的,是在永奥订车的问界车主们。

在收到永奥即将暴雷的消息后,华为立即召开急会议。会上有人提出,问界厂家应该自己照顾用户,华为不应该也没必要介入。

但华为CEO余承东说,问界是华为的试验田,此时此刻更应全力以赴保障问界车主权益。



最终,华为以公司名义自掏资金,火速把新车转移到了旗下的其他经销商或自己的直营体系下,并且和银行沟通,为未提车的车主一路开绿灯。

这就相当于问界为了车主能顺利提上车,自己垫付了抵押款。



在这种暴雷事件上,车主耗不起只能认栽。

华为这一千多万花在给车主兜底上,确实比在懂车帝上花的广告费要值。



4S店“一夜爆火”的繁荣:

风浪越大,鱼越贵!

最蹊跷的是,在广东扎根这么多年的永奥,到底为什么亏成这样?

去年,中国人买汽车的欲望达到了一个“小巅峰期”。

上个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2023年的汽车产销数据。

在过去的一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3000万辆,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汽车出口量达到了491万辆,还首次成为第一汽车出口国。



按理说,买车与造车都红红火火,经销商也应该赚翻了。

但实际上却恰恰相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查显示,经销商年度考核目标完成率项目中,竟然只有37.4%的经销商完成全年销量任务,剩下超过60%都没完成目标。

不过,要想知道永奥是怎么亏钱的,先得搞清楚它的钱从哪来。

过去,品牌造车,但怎么把造好的车赶紧“卖出去”,也是各大车企一贯头疼的问题。

所以传统车企更合适的经销商模式——车企先把批发给已经铺设在全国范围的4S店,资金和车辆就此交割。

接下来,就是永奥这样的经销商进场,来完成接下来的销售和售后。



这时候,整车厂为了鼓励这种模式,就会给出独家代理权,并对“销售业绩”达标的门店予以高额奖励。

比如,永奥就几乎将当时的“大热门”一网打尽:

什么奔驰、领克、沃尔沃、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东风本田、东风雪铁龙、北京汽车、宝沃、长安汽车等等....



现在你就懂了,为什么一旦出问题,经常有车主站在4S店门口讨公道。

因为我们唯一能找到的负责人,不是品牌,而是经销商。

当年,也有很多人买车都喜欢货比三家,也是因为不同经销商内部奖励等种种原因,价格不同。

甚至会有人不怕麻烦跨城提车的车主,就是因为隔壁4S店的价格更低,更划算。



所以对永奥这样的经销商来说,风浪越大鱼越贵。

扩张越大意味着拿货量越大,不但能赚取差价利润,还能从厂家处得到返利,也绝对不亏。

车主买车的钱先是落入他们的口袋,倒腾一手再到车企手里,在不能扫码支付的年代,这中间一度还催生了现金押送的产业链。



但如今,从“吸金”到“吞金兽”,永奥的挣钱模式正在失灵。



4s店的“圈钱术”,

真被新能源干翻了?

这两年,不止永奥,4S店的“暴雷”声响起。

上个月,全国有200多家店的广州汽车服务平台集群车宝,负债超过1亿,申请破产。

创始人高集群写信说,所有资产已全部抵押给银行、并提供个人信用担保,“努力到无能为力,只有含泪离场”。

新年快乐还没摘掉,已经贴上了封条。



浙江中通集团、内蒙古利丰汽车和紫维汽车、宁波海曙汽车、重庆龙华等多个经销商遭遇困境......

4S店的圈钱术,真被新能源彻底干翻了?

这句话对,但并不完全对,更不能完全甩锅给新能源。

尤其是成为行业巨头的经销商,如此惨状,却怪不了别人。只能怪自己犯下了两个“致命错误”:

第一,是野心太大。

永奥的难兄难弟,庞大集团,曾有超过1400家店被称为“4S店之王”。

靠获得斯巴鲁的代理权,赚到了第一桶金,上市之后市值一度高达630亿,创始人庞庆华也登上富豪榜。



在轰然倒塌之前,庞大疯狂扩张、重金购买地皮,哪怕举债上杠杆,也要买买买。

这种金融杠杆,在运行良好的巨头身上,是1变100的盈利法宝。但在资金链不健康的时候,就是致命毒药。

而永奥的盘子也很大,一直到跑路之前,永奥旗下员工数都有2000名左右。



第二,是转型太慢。

过去,大部分4S店都以拿下合资车品牌为骄傲。

但是,合资车品牌已经是这些年车市洗牌中、淘汰比例最高的群体。

2023年上半年超1000家4S店面临倒闭,倒闭甚至跑路的经销商集团和4S单店中,80%都是合资品牌的老牌4S店。

直到破产前,永奥旗下4S店也依旧以合资车为主,非主流合资车和非自主品牌的4S店占据比例超过一半。



一部分嗅觉敏锐的经销商,将门店的性质,从4S店转为授权店。

比如,从小鹏、问界、阿维塔等等品牌拿下新能源汽车品牌授权——用户直接通过官方买车,账款直接打到官方账户中。

买车的钱直接到了品牌手里,4S店赚后续的服务的钱。



但很显然,如此大的盘子,永奥意识到危机的来临还是太慢了。

传统合资品牌被新势力们抢走了不少市场份额,4S店的生意只能雪上加霜。

结 语:

2006年,丰田凯美瑞轿车一直是销量榜上的“钉子户”。

当时仅凭这一款车型,一家广汽丰田4S店短短一年半内即可回收其全部建店投资。

而有汽车4S店投资人透露,其实从2015年开始,大部分经销商开始赔钱卖车,甚至依靠厂家的返利才能勉强盈利。

永奥的倒塌也有迹可循。



当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开始造车;当越来越多的新势力从郊区的4S店开进了高端商场;当传统油车的溢价大部分被国产新能源打下来....

这改变的不仅是汽车本身,更改变了传统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结构。

这一切,最终压到了过去庞大的经销商体系。



于是,过去不断融资、拿地、开店、招人,再继续融资、拿地……从“吸金兽”变成了“吞金兽”。

新能源改变的不止是出行,传统4S店汽车的销售模式,正在彻底重构。

而早在这之前,恶意加价、捆绑销售、过度维修.....很多4S店的信任体系已经开始崩塌。

要想在破产前活下去,必须尊重市场,也尊重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