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原本是废话的常识”之所以一提再提,是因为在这个逻辑极度缺失的社会里,许多词都被曲解甚至被毁掉,比如“自由”和“情商”。
“责任感”这个词也早已被毁掉,留意一下现实就会发现,整天把这个词挂在嘴边,动不动就要求别人要有责任感的人,往往都是不负责任的大忽悠。他们口中的“责任”很可能根本不是责任,而是希望满足其自身的欲望、利益抑或执念。
昨天见到一个视频,一位专家说对不肯生育的年轻人应该持理解态度。评论区里有人说,“终于见到能说几句人话的专家了”,但也有很多人批评他“不负责任”,认为“专家都这样呼吁的话,人口就会灭绝了。”
这个说法貌似基于“社会责任”,出现的频率很高,总有人会说“大家都不生,人类灭绝了怎么办”。可是你稍有逻辑和常识,就会知道这种一根筋的话根本站不住脚。人类生育与否,自有内在驱动力,在正常社会的自主行为驱动下,人口的增减不可能像这种一根筋思维一样,变成一根要不就冲上云霄、要不就直插谷底的直线,人们会自行选择,左右这一切的东西很多。
说起“人类灭绝”,自主状态下的生育选择肯定不会是最大的威胁,几个野心家把一群愚民凑在一起,那绝对可怕多了,希特勒治下的德国就是个例子。愚民越多,破坏力越大,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没好好读过书的被洗脑年轻人,集体逮谁就咬,摧毁哲学、反对科学、歪曲历史,将艺术和美视为异端,统统打倒和毁掉,这种事情在历史上也发生过不少次。上一次这么干的人,好像就是现在劝年轻人要有责任感的主力军。
我对视频里那位“专家”毫无了解,不知道他还说过什么,不做任何评论,但仅仅针对“年轻人不肯生育”这个话题,他说了几句大实话,当然,并不高明,因为仅仅是“原本是废话的常识”(即使是这样,仍然有许多人无法接受)。
尤其是这几句,我觉得他说得非常好:“(年轻人不肯生孩子)不是没有责任感,而是责任感比我们老一代更重,他们知道自己承担不了这个责任,就不会不负责任生下来……主动不担责对社会没有风险,丢责任那对社会破坏就太大了,你难道希望他们莫名其妙生出来,然后放一万个孩子去社会上流浪吗?”
他还提到,老一辈喜欢说“多生个孩子就是添多对筷子”,这个说法固然是当时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使然,但实际上也是一种粗放的不负责任的态度。
我一直认为,在基本逻辑思维缺失的社会里,很多老一辈挂在嘴边的“责任感”肯定是大忽悠。比如我听说过有人三十多岁就当了爷爷,许多人会说“这样其实也挺好,传宗接代了嘛”,很显然,他们对“责任感”的理解就是传宗接代。可是你想想,什么样的烂人才会十几岁就把女孩子肚子搞大,然后自己养个孩子又是十几岁把女孩子肚子搞大?这种家庭有教育可言吗?
还有一些自以为客观理性的,会说“早点结婚也好,有家就有责任感”,这种思维在中国社会普遍存在,包括官场,你适龄未婚,组织就会觉得你始终不够稳重,但这个思维依然没逻辑,因为它既不充分也不必要,连样本数量都非常可疑,只是一个社会整体传统思维的固化而已。比如三十多岁当爷爷的那位,哪怕他成家后稍微有点责任感,也不会让孩子走上自己的老路。
喜欢把“责任感”挂在嘴边的人,最喜欢说“成家生孩子代表着责任感”,但这种一刀切的说法忽视了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更忽视了个体需求。每次看到有父母催婚,我都很感慨,因为一个年轻人结婚生孩子,并不一定会获得“责任感”,也未必会实现父母期待的“懂事”(因为这种“懂事”本来就是主观的,甚至是错的)。相反,如果他心理上没准备好,知识水平尚未达到,反而会受到巨大困扰,甚至丢弃所谓的责任——这不是逃避,仅仅是被逼迫下的应激反应。
父母不能尊重孩子,不能顺其自然,反而更不可能获得自己期望的东西。至于在被逼迫之下,随便找个人结婚或是离家出走彻底决裂的悲剧,在中国社会发生的次数已经太多太多,但很少有人吸取教训。
一个人选择不婚不育,起码是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一个人选择想清楚再结婚再要孩子,同样是对自己负责。一个人希望找到自己喜欢的、合适的人结婚,当然也是对自己负责。如果一个社会的年轻人都能这样,首先对自己负起责任来,这个社会肯定会好得多。相反,那些动不动就说“年轻人要有责任感”的老人,往往还会加一句极其不负责任的“随便找个人嫁了吧,还挑什么”,你说这是不是无耻?
“责任感”这个词之所以显得特别可疑,还跟人有关。中国社会最喜欢批评年轻人没有责任感的是老一辈,这也是我眼中最没责任感的一代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一辈子连随地吐痰的毛病都改不了,你觉得他们真有责任感吗?
中国社会教育孩子,“长眼神”式的精明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它不仅仅体现在待人接物上,还关乎自保。比如从小就会告诉孩子,在公交车上见到扒手切勿声张,至于长大了谨言慎行,千万不要批判社会阴暗面,也是无数家庭的主旋律。这当然是客观环境所导致,而且客观存在的风险超过了许多人的想象。但不管怎么说,“漠视社会责任”早已是这代人固定的生活选项。
当然,他们会将这种“漠视社会责任”的做法美化为“适应社会”。我一次次说过,一代人越是强调无底线适应社会,就越会给孩子带来更难适应的社会,但很显然,这个泥潭会继续深下去。
之前看到一句话,当年天涯论坛某人说过的,大意是“如果到了四五十岁,社会不如我们的预期,那问题出于我们自己身上。”中国社会最大的讽刺,就是当下的老人不会理解这句话,因为他们永远生活在“自相矛盾”中,也因此永远有理。
比如说,他们年轻时曾经有过短暂的话语权,打倒老师,打倒学者,甚至举报批斗自己的父母,但当他们要捍卫自己的话语权时,拾起的却是他们打倒的东西,告诉你要守孝道,不听劝就等于不孝。
比如说,只要公交车上的小偷没有偷到自己,他们就可以当没事一样,八十年代时常发生英雄下水救人,上千人岸上围观,目视英雄历尽牺牲的事情,可他们今天却动不动就批判“世风日下”“年轻人毫无责任感”。他们曾经历甚至参与假货横行的时代,这并不妨碍他们一边享受着现代物流和网购的便利,一边拿着年轻人在工厂流水线制造的智能手机,批判“现在的东西都不耐用不安全,以前才有良心”……
你们口中的责任感,跟你们这代人一样不可信。
当然,我并不是说只有这代人不行,因为社会风气向上很难,向下很容易。一代人没有知识没有逻辑,只有非黑即白、阴谋论和仇恨教育,制造的连锁反应可能会是很多代人。不过要说“责任感”,那些受过正常文明熏陶的人,普遍来说更值得相信,因为他们起码能分辨出何为真正的责任感。
在中国历史上,因为个体的权利总被忽视,加上森严的等级制,“社会责任”是一个很可怕的词。一代代人要想如鲁迅说的那样“坐稳了奴隶”,过完贫苦但不惹事的一生,就一定要有“避祸之道”。
避祸的关键就是“唯上”“唯权”“唯力”,比如在家要听长辈的话,听从盲婚哑嫁,在外要听父母官的话,该下跪马上跪,面对拿枪拿刀的大兵一定要乖乖的,至于公交车上的扒手,人家肯定是团伙作案,你一个人会被他们报复的。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实际上是对立的。很多人总被“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这种谎言欺骗,其实你穿越回去,找个古人问问:“你看知府大人把你们这地方折腾成这样,你咋不上书劝劝呢?”他肯定说“你丫傻的,我老婆孩子热炕头,只要日子还能过,干嘛自寻死路还连累家人?”
如今的中国社会,跟你大谈“责任感”的人,谈的也从来不是社会责任,而是必须与社会责任对立的家庭责任。当这种鸡贼与无逻辑思维碰到一起,就会产生十分荒谬的奇妙感,比如说,他劝你有点责任感,快点结婚生孩子,但同时又不顾你死活,非要你随便找个人成家,别挑挑拣拣。说到底,这个“家庭责任感”也很可疑,只是在满足“孩子结婚生孩子,我就完成任务了”的心愿,至于孩子心里觉得好不好,他们并不真的在意——即使他们很爱孩子,但“不懂如何爱”是这个社会的历史难题。
所以你想想,在现实中,那些劝你“要有责任感”的老人,当孩子结婚生子后,会不会习惯性来一句“我完成任务了”?这当然是一种快乐和欣慰,我从不否认。但在这个社会,在很多家庭,这样的快乐和欣慰未必属于孩子,甚至是一种戕害。而从逻辑上来说,这些话也确实是鉴定“大忽悠”的依据。
不仅仅是家庭,工作中也一样。如果一个单位不讲薪酬,开始讲“奉献”和“责任感”,那就证明单位在走下坡路,领导正在忽悠你。当然,这也是“原本是废话的常识”,大家被忽悠的还少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ID:feihuayuchangshi),作者:叶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