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果然来淘汰人类了!
就在几天前,谷歌刚刚解雇了核心工程部门、Google Assistant、硬件和AR部门的数千名员工。
今天,谷歌广告销售部门的部分员工,也喜提「毕业」。
首席商务官Philipp Schindler的备忘录,也即给谷歌员工们的「毕业信」
生成式AI,让谷歌大量员工直接下岗。
这一天,终于来了。
谷歌再裁员数百人,因为广告部门开始启用AI销售
外媒是这样描述的:谷歌员工正在研发把其他谷歌员工解雇掉的AI工具。
早在去年12月,谷歌广告销售部门会裁员的消息就已经在酝酿中了。
今天,谷歌开始从广告销售团队中,解雇数百名员工。
这次裁员主要波及到了「大客户销售」(LCS)团队,该团队负责为谷歌最大的广告客户提供服务。
这么多人被解雇或者转岗,是为什么?
因为AI正在取代他们。
最近,谷歌广告中,开始集成进大量的生成式AI功能。
聊天机器人,可以帮人们浏览大量的广告产品。
另一个AI系统,可以根据广告购买者给出的预算和目标,自行制作图像和文本这类广告资产。
谷歌的这种生成式AI广告系统,工作原理是使用点击率作为即时反馈系统,自主地重新混合和调整广告。
过去,提供销售指导、创建艺术资产、决定文本和布局这些工作都是人类做的,但是现在,AI完成起这类任务可以每秒做一千次。
Schindler暗示,裁员将主要影响向大型企业销售广告的大客户销售(LCS)部门,而向小型客户销售广告的谷歌客户解决方案团队(GCS),将成为「核心」广告销售团队。
根据谷歌的说法,裁员是谷歌销售团队运作方式发生变化导致的。
可以看出,虽然备忘录只字不提是AI导致了裁员,但毫无疑问,最近谷歌的一系列裁员,正是行业内首批生成式AI导致的裁员。
现在,谷歌仍未公布今年裁员人数的数字。
但是,由于上周已经裁掉了数百人,而最近一轮裁员又减少了数百个工作岗位,裁员人数肯定已经攀升至1000人以上。
每5个程序员,就有1个害怕失业
AI,究竟是让程序员的工作效率更高了,还是失业风险更大了?
最近,技术招聘平台CoderPad发布了一份《2024年技术招聘现状》的报告,结果显示,有21%的开发者安全感极低。
也就是说,每五个开发者中,就有一个觉得自己会失业。
CoderPad调研了来自全球149个不同国家/地区的13000多名开发者,和143个国家的5500名HR
同时还有很多人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不足以支撑起跳槽的可能。
看来,无论国内外,开发者都危机感重重。
一边担忧,一边用AI工作不过,面对AI的冲击,绝大多数(70%)的开发者认为,AI辅助工具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尤其是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 代码辅助
- 学习与教程
- 代码自动补全与生成
- 文档与API支持
在这之中,有大约67%的开发者表示,自己已经将AI作为工作的一部分了。
一位匿名受访者说道:「我写代码时会用AI来辅助,手写代码只会浪费时间,比如在 Python中使用不同的url或短脚本工具写fetch函数。」
而作为最出圈的AI工具,ChatGPT也是被开发者用得最多的,比例高达60%。其他经常被提及的AI工具还有Copilot、Bard、Bing AI、Midjourney等等。
剩下的开发者中,有23%对此持怀疑态度,6%的人甚至担心AI会抢了自己的饭碗。
整体来说,乐观者占43.21%,中立者占27.26%,悲观者占22.97%。
但AI对就业市场的影响,远远不止是收入下降和裁员。
前两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Kristalina Georgieva表示,「全球将有40%工作岗位受到AI影响,人工智能确实可怕,但它对每个人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国内就业市场,掀起AIGC热潮
国内方面,随着ChatGPT的风靡,以提质增效著称的AIGC也备受到用人方的热捧。
根据猎聘发布的「2023年度就业趋势数据报告」,2023年1-10月期间,要求掌握AIGC的职位不仅在数量同比增长了179.19%,而且招聘薪资明显高于无此要求的同等岗位。
统计显示,机器视觉的薪资差距最大——达到了62.44%。其中,要求AIGC技能的机器视觉招聘平均年薪为48.45万,而无此要求只有29.83万元。
同时,售前技术支持、大客户销售,和平面设计这三个职位,具不具有AIGC技能也将带来超过50%的薪资差异。
对于企业来说,在同等条件下,有57.04%会优先考虑那些具备AIGC技能的候选人。
而在简历中注明自己会用AIGC工具的求职者,被企业开聊的次数平均为7.95次,显著高于未注明的4.76次。
其中,被开聊次数最多的是注明具有AIGC技能的算法工程师,高达15.72次,比未注明的同等职能多6.21次。
其次是战略规划/管理、新媒体运营和行业研究。
数据标注人才需求与高级感双向提升有趣的是,AIGC的火爆也让此前较少有人关注的「数据标注」岗的需求大幅增长——较2022年增加了34.43%。
从行业分布来看,新发职位主要集中于互联网、计算机软件、人工智能三大行业,占比为29.65%、12.7%、9.96%。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数据标注的招聘平均年薪达到了12.38万,但不同类别的薪资差别较大,从1万以下到2-4万不等。
一般来说,仅涉及日常文本和图像,薪资相对低些。相应地,偏专业领域如法律、医疗、跨境电商外语方面的数据标注薪资则较高。
对此,出门问问创始人兼CEO李志飞表示,掌握AIGC工具的技能对于增效很有价值,尤其是对于企业员工的工作。
虽然生成式AI效率高,但需要人来引导(例如用提示词和对话)和把关拍板(例如AIGC的选择,也包括适度的后编辑)才能放心高效地使用,这些技能是需要员工不断学习和实践的。
鉴于此,求职者可以早点着手学习使用AIGC工具,从而增强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和求职议价权。
IMF主席发声:全球40%岗位受到AI影响,但也是巨大的机会
而面对AI的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在最新的报告中表示,全球将会有近40%的就业会受到影响。
其中,发达经济体将有60%的工作岗位受到影响,在新兴市场和国家中,这个数字大概是40%,而低收入国家则下降到26%。
在受AI影响的工作岗位中,有一半的岗位会受到负面影响,甚至部分工作岗位将会完全消失。
而对另一半岗位来说,AI带来的更多是效率的提升,而能够尽快拥抱AI的打工人收入水平也会随之上升。
具体来说,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可以帮助经验不足的工人更快地提高生产力。年轻员工可能会发现更容易利用的机会,而年长员工可能会难以适应。
如果类似的情况进一步发展,很快会让收入两极分化:能够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工人的生产力和工资会有所提高,而那些不会利用人工智能的打工人,生产力和收入相比将会明显下降。
而这样的情况映射到劳动力市场,将会进一步加剧这种分化:很多受到AI技术影响的岗位将消失,而AI技术创造出的新岗位的收入,因为人员的稀缺性,收入会比较高。
这种宏观的判断,对应到开发者和AI行业之中,一个很明显的现实情况就是,开发者开始越来越担心自己的职业前景。
特别是对于刚入行的开发者,因为他们的工作相对来说容易被AI技术自动化,对于他们劳动力需求会降低,而且收入也会受到影响。
但是对于开发AI技术的算法工程师,以及很多随着Gen AI浪潮而出现的岗位,他们的收入以及劳动力需求就会持续上升。
针对这份报告的内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Kristalina Georgieva表示,「人工智能确实可怕,但它对每个人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而IMF主席的这番表态,也被网友吵上了知乎热搜。而确实,AI对于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短时间还很难达成共识。
而不论是唱衰还是拥抱AI,各方的声音似乎都有道理,没有办法简单地认为AI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机遇还是挑战。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AI真的会带来巨大的变革,那么能够拥抱AI的人一定会占据主动权和优势。
谷歌首席商务官的备忘录
今天谷歌首席商务官Philipp Schindler发给员工了一份备忘录,正式宣布裁员,大家可以品品。
在上个月的GBOLive上,我向大家介绍了我们的GBO 2024+战略。我们坦诚讨论了业务现实的快速变化、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进一步聚焦于推动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增长。
作为会议的一部分,我还明确指出,一个重大的渠道转变即将到来。
当然,根据客户需求、市场环境和可用资源定期调整组织结构是稳健经营的常态。这对GBO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多年来我们一直在不断调整,规模或大或小,今后也将继续。
在过去六个月里,我们对全球合作伙伴、gTech和全球产品解决方案这三个团队实施了战略调整。
每次调整都是为了应对挑战,并将客户和合作伙伴的需求放在首位。在公司内部,这些变动加快了决策速度,简化了流程,减少了层级和重复工作。
本周,我们将公布LCS和GCS销售运营模式的新发展。我们始终致力于将合适的客户安排到最适合增长的渠道,并提供最优的支持模式和流畅的运营。
每年,我们都会进行严格的渠道管理,并以此评估并调整客户分配。虽然今年的调整将比往常更大(与2016年和2017年类似),但这也将充分发挥各个销售团队的优势。
展望未来,GCS将成为我们扩大增长的核心渠道,为每位客户提供精准服务,而LCS将致力于为我们最大、最复杂的客户实现转型增长。
不过,在这一转变中,数百个岗位将被取消或面临风险。
我们将全力支持那些受影响的GBO员工,他们可以申请团队中的空缺职位或谷歌的其他岗位。
但遗憾的是,我们将不得不与许多才华横溢、表现出色的销售同事告别,对此我已经指示相关负责人与受影响的员工进行一对一的沟通。
这些对话将从明天全面开始,我们会尽快并且尊重地通知大家后续步骤,以尽可能减少不确定感。
我相信我们为客户、合作伙伴乃至我们的业务所做的决定是正确的,但这对很多人,特别是LCS团队的成员来说将是一次艰难的经历。
感谢大家一直以同理心、尊重和善意相互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