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路上,一包瓜子皮都可以卖钱。”
乍听荒诞的商业逻辑,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上海或许真的成立。大热剧集《繁花》迎来结局,流光溢彩的画面唤醒了不少人关于90年代的金色记忆。
剧情中,来自浙江的服装厂争相“把店开进南京路”,黄河路上的酒家“你方唱罢我登场”,彼时亚洲最高的电视塔“东方明珠”刚刚落成,POS机尚是新鲜玩意,商业“魔都”日升月恒。
在故事背后,作为现实城市的上海,同样上演着繁华传奇。
时钟转入2024年,距离故事主线的1994年正好30年。《繁花》之后的30年间,从“中华第一商业街”南京路的兴起没落,到IFC、港汇恒隆等豪华商场当道,再到张园等新兴商业体包裹着“晚清第一名园”等历史外衣登场,上海的商业似乎走完一个轮回,与百年前开埠的自己交握。
新上海与旧上海,“摩登”与“魔都”,交织融合在了这方土地的商业文化中。
△ 南京西路上的大光明影院,享有“远东第一影院”之名,今日仍在举办各类影展。(时代周报 王晨婷/摄)
一、南京路,经典
王小姐是上海地铁2号线的常客,从虹桥火车站上车,总能见到兴奋的外地游客望着跳动的站名指示灯,之后露出困惑的神情并向她询问:“小妹,去南京路是到哪一站下啊?”
外地游客的困惑有迹可循。南京西路、人民广场、南京东路三站紧挨在2号线上,个顶个都是交织多条线路的大站。
事实上,这条线路与1908年通车的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也大体重合——从静安寺途经南京路抵达外滩上海总会,当时,南京西路还叫静安寺路。
狭义来说,游客口中的“南京路”、上海土著口中的“大马路”、《繁花》里百货公司争奇斗艳的主战场,实际是如今的南京东路。
△ 南京路步行街人头攒动。(时代周报 王晨婷/摄)
1865年,南京路正式得名,同年,汇丰银行在外滩南京路口设立第一家分行。而距离它走向商业全盛还有大概60年。民国成立之后,海外华侨掀起投资热潮,数十家华侨投资的商店在南京路上开设,以先施、永安、新新、大新为首的“四大百货”彻底突破了国人的商业想象。
首创雇佣女店员,设立无线电广播,甚至在1935年引入第一台自动扶梯,“四大百货”使东方巴黎接轨欧美,也构筑了有着巨大魔力的公共空间。
△ 上海时装商店的外墙正在修缮中,其前身是第一家国人开办的百货公司先施百货。(时代周报 王晨婷/摄)
历经战争与解放,南京路的下一次商业蓬勃又要等到大约60年后。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一个甲子前的老商场们被修葺一新。
如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此前在1953年迁入“四大百货”之一的大新百货旧址,于1992年改制为股份制公司。1992年,第一百货的业绩就高达13亿元,1996年甚至超过26亿元。
即使放到2022年,这个成绩也能排进全国商场百名之内。
1996年,上海国有企业员工的年平均工资刚刚超过1万元,26亿元的销售额相当于2.6万名普通上海人一年的工资;如果换算成当时的上海房价,26亿能买500多套百平豪屋。
“四大百货”的另一个成员永安百货则在1987年更名为华联商厦,也就是《繁花》中范老板的“三羊牌”上架的“沪联商厦”的原型。而从华联商厦再次改名,成为既是最初也是如今的永安百货,则要等到2005年。
△ “沪联商厦”的原型永安百货,创建于1918年,在2005年复名。(时代周报 王晨婷/摄)
与《繁花》故事时间线同步发生的,还有一桩大事。1994年前后,黄浦区领导开始酝酿在南京东路开创上海第一条步行街的构想。1995年7月15日,南京东路周末步行街试开放。而就在两个月前,“双休日”制度刚由国务院宣布实行。
步行街模式在之后被全国各地仿行。时至今日,“南京路步行街”的街标依旧伫立两端,但其景点意义似乎已经大于购物功能。背包的游客行走在林立的霓虹灯牌下,“茂昌眼镜”“泰康食品”更多作为景观而非广告呈现。
△ 历史悠久的霓虹灯牌边,是上海消费券的大幅海报。(时代周报 王晨婷/摄)
南京路步行街上,巨幅动漫海报下,年轻的消费者涌入去年初开业的百联zx创趣场,这整栋的动漫城被最新奉为“二次元天堂”。
正如“沪购”曾在南京路上代购麦乳精和肥皂毛巾,2024年的“沪购”在动漫城里代买各色谷子。从“东方的香榭丽舍”到“中国的秋叶原”,青春的个性消费撑起了南京路的商业亮色。
△ 百联ZX已经成为上海二次元圣地,日客流超过7万。(时代周报 王晨婷/摄)
二、淮海路,腔调
离开南京东路动漫城后,下一站,“小红书们”大概率会给年轻的二次元推荐淮海路。
淮海路商圈的妙处在于蕴含了很多上海气质的小马路,巨鹿路、进贤路、长乐路……这些平行于淮海中路的小马路边开满宝藏小店,正如进贤路上玲子的夜东京和菱红的精品店,凭借“好逛”,或是今日社交媒体上强调的“好出片”,组成独属于上海商业的另一种色彩。
△ 淮海路商圈里的梧桐街道(时代周报 王晨婷/摄)
淮海中路同样也有百年历史。多次改名的它最为人熟知的曾用名或许就是在各类年代剧、谍战剧中频繁出现的“霞飞路”。
店面小而密,商品精而特,不似南京路上百货大楼林立,“腔调”是淮海路的基因。
1926~1928年间,有100多家俄侨商店在霞飞路上开张;花园饭店、国泰电影院、兰心大戏院作为文化和商业空间都曾声名显赫;改革开放后,上海最早的发型屋、照相馆、洗衣店、宠物店等也大多都源自于这里。
△ 长乐路上“菱红”式的小店(时代周报 王晨婷/摄)
若说商业地标,新世纪以来,上海新天地和环贸iapm商场都曾引领风骚,这两个独特的商业体也正处于淮海路商圈之内。
沪语里,用一种东西包套另一种东西讲作“箍”。以石条箍门,即为“石箍门”,后传作“石库门”。石库门作为上海的典型建筑,最多曾占上海市区全部住宅面积的六成以上。清水砖墙,中式门楼与西式门楣,几乎构筑了上海城市形象。
新天地项目于1999年开工,2001年竣工,取新世纪之“新”,核心却是上海传统的“旧”石库门,改变其居住功能,赋予新的商业价值。
最早凭借Mall的概念模式贯穿文旅商,新天地一举成为老牌“网红”消费地标;2013年,借鉴了香港apm商场的成功营运模式,淮海中路上的环贸iapm商场又最早凭借“夜行消费”概念异军突起。
△ 环贸iapm商场最早凭借“夜行消费”概念兴起(时代周报 王晨婷/摄)
开业十余年,环绕iapm的暖黄色灯带依旧簇新,商场销售额和人气值牢踞上海商场榜单的前几位。城市更新、夜经济,这些时下火热的概念,在十几二十年前就有核心项目落地上海。这或许也正是魔都的魅力所在,繁花似锦背后,是上海作为开放桥头堡吸纳全球最先进的商业模式,引领国内消费升级。
三、陆家嘴,巨富
若说上海的顶奢商场NO.1,在2010年之前,南京西路上的“浦西第一高楼”恒隆广场当仁不让。但在国金中心ifc开业之后,商业顶奢的头把交椅,至少从销售额来看,已经从南京路移到了陆家嘴。
和环贸iapm商场一样,ifc借鉴了香港的成功经验。略早于环贸,ifc是新鸿基地产在内地落的首子。凭借高端奢侈品消费,国金中心ifc 2021年销售额高达185亿,在全国位居第四。
△ 汇聚奢牌的国金ifc(时代周报 王晨婷/摄)
185亿的年销售额,意味着日均5000万元的流水,如果折算成爱马仕铂金包,相当于每天卖出500个铂金包,当然是在不考虑配货的情况下。
香奈儿、爱马仕、LV日常大排长队,国金的繁荣离不开陆家嘴的发展。从“烂泥渡”到世界金融中心,不似南京路、淮海路的百年沉浮,陆家嘴商圈刚过而立之年。
△ 走过国金LV门店的消费者(时代周报 王晨婷/摄)
时间回到1995年。这一年,也是剧集《繁花》的结尾。宝总变回“川沙阿宝”,汪小姐的外贸公司搬到了陆家嘴。
但故事外的我们都知道,30年后,陆家嘴将是寸土寸金的金融中心,川沙上将建起人流如织的迪士尼。繁花未曾落尽,她们将和浦东一起,被历史的机遇砸在头上。
△ 上海市第一食品商店,曾是四大百货中的新新公司(时代周报 王晨婷/摄)
1995年,浦东进入开放的第五个年头。“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东方明珠塔刚刚投入使用,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在6月率先搬迁至陆家嘴。浦东区给人民银行牵来一只小羊,这只“领头羊”标志着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正式转入功能开发。
这一年的年底,距离人民银行大楼1公里之外,“第一八佰伴”试营业。
这是当时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开业当天,107万消费者进入商场参观购物,创下吉尼斯纪录。107万的客流,相当于南京路步行街一天的客流量,或许商业地标迁移的走向玄机在当时就已暗藏。
△ 东方明珠在1994年10月投入使用(时代周报 王晨婷/摄)
第一八佰伴百米大弯壁的外观,开创了商业户外广告的独特风格;如今默认的商场一楼卖化妆品模式,也是第一八佰伴的首创。在此之前,国内百货公司一楼主要卖羊毛衫衬衫。
即使日方投资公司八佰伴在两年后因泡沫经济意外破产,第一八佰伴依旧在近30年间保持盈利,如今看来,虽不似ifc、iapm的灯壁辉煌,但第一八佰伴整体销售额依旧坚挺,维持在全上海前十。
2023年的最后一天,第一八佰伴照例举办跨年活动。由于年末大促,略有些风霜痕迹的八佰伴依旧能吸引各地消费者前来“血拼”。集中收银点大单频现,3万元以上的收银点在开门一小时内就排起长队。
12月31日20点到1月1日凌晨2点的5个小时内,第一八佰伴卖出了接近7亿元,这几乎是一个普通中型商场一年的业绩。
5,4,3,2,1,当钟声敲响,大家齐聚中庭,新的一年拉开序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读城记工作室 (ID:DUCHENGJIPLUS),作者:王晨婷,编辑:潘展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