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先讲一个暴论:OPPO Find N3 的“全景虚拟屏”,其实是假的多任务


2023 年,居然还能看到新的手机多任务交互形态,Find N3 实在是多年来难得有点意思的一款产品。虽然因为没有无线充电让我最终还是“十动然拒”,但它的“全景虚拟屏”,我又实在有太多东西不吐不快。


一、傅立叶变换


先给不熟悉的朋友简单讲讲,“全景虚拟屏”到底是个啥东西:


它大体的运行逻辑,和 iPadOS 等触摸大屏设备的分屏操作并无不同。魔法发生在你试图调整分屏比例的那一刻:对侧的 app 没有变窄,而是被挤出了屏幕。触摸两侧窗体,可以在两个 app 中快速滑移切换。加入第三个 app 后逻辑依然不变,但此时如果四指内抓,将进入全景模式,可以同时看到三个活着的 app。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开头,说它是一种“假的多任务”。毕竟它并没有让你同时使用多个 app。只是切换 app 的速度变快了而已。



我称这个设计为安卓多任务的“傅立叶变换”:如果说两个并置的 app 是频分双工的话,那么通过平行滑移在 app 之间快速切换,显然是一种时分双工。你当然可以说 TDD 相比 FDD 是更高效的切换方式,它也的确为单个 app 提供了更大的窗口面积。但在折叠屏上,能利用好这部分面积的 app 本就寥寥无几,全景虚拟屏依然只是转换了问题的形式,而没有解决问题本身。


实际上,它的内在逻辑,和当年锤子的一步 3.0 一脉相承——那个功能也叫“导播台”,充分体现了它快切的本质。不过……本来我对“傅立叶变换”这个比喻还颇为自得,直到为了确认“导播台” 这个说法,回顾了一遍坚果 Pro3 的发布会,才发现海舟在这后面还有半句话:


把你所需要的应用,串行变成并行。(这个段落在 1:17:15)


冷汗出矣。


也多亏了这次回顾。事实上,海舟在一步 3.0 发布时所讲的内容,恰恰是一个极好的补充文本。锤子曾经几乎找全了“大尺寸触屏设备”所需的全部拼图,而“全景虚拟屏”所缺失的部分,只是冰山一角。


二、回到原点


“假的多任务”引出了一个问题: 真的多任务是什么?


正确是看不见的。PC 的多任务交互,多少显得有些日用而不知。但和手机、平板相比,它至少有以下三点决定性的不同:


1. 窗口自由布局。无论通过何种方式,多窗口之间即使出现了完全遮挡,也可以快速切换


2. 由于键鼠(这一点上主要是鼠标)的存在,PC 窗口的信息密度要远大于手机。


3. 因为键鼠的存在,跨窗口的信息交流效率(包括复制、粘贴、文本选择等等)非常高。这大大加强了窗口之间的联系。


而手机上多年以来则是完全相反,它更多是一个内容消费设备。这也是为什么折叠屏的分屏功能最为常用——它起码提高了内容的消费效率。同时由于屏幕物理形态的种种限制,app 基本上总是默认全屏单窗口的。这意味着几乎没有人会考虑 app 在多窗口下,应该如何跟其他程序互动。


基于这些,我们再来回看所有触摸大屏产品的多任务设计:


  1. 由于屏幕物理尺寸的客观限制、手指的低输入精度,以及系统层面快捷切换能力的缺乏,窗口布局方式极为受限。


  2. 由于 app 生态始终以手机和内容消费为主,app 的信息密度比 PC 更低。


  3. 还是由于“胡萝卜一样粗笨的手指”,触屏设备的复制粘贴效率、文本处理能力远差于 PC。窗口之间并置陈列,几乎毫无联系。


突破了屏幕物理形态的藩篱,“虚拟全景屏”极其漂亮地解决了窗口尺寸和布局的限制。“平行视界”则缓解了拉伸导致的信息密度问题。但第三条却是 Find N3 所未能回答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到手最初的惊艳之后,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进入这样一种状态:能一起开三个 app 当然很好,可是,我一起开三个 app 干什么呢?


这时候我们再回看一步 3.0 的演示,你会发现除了快切之外,“拖拽”也是整个交互至关重要的一环。虽然长按照旧会触发微信的菜单,但内容已经抓在了你的手上。缩小的窗口此时获得了它导播台之外的存在价值:处理你此刻“手头”信息的容器。



坚果 Pro3 发布于 2019 年。安卓系统本身的拖放拖拽支持,更是早在谷歌第一次试图向 iPad 发起冲锋的 Android 3.0 Honeycomb 就已提供。可在我短短几天的使用过程中,能否拖拽,以及拖拽的结果,却只能用“近乎随机”来总结:要么干脆不支持拖拽,要么无法预期拖拽出去的内容,究竟是纯文本、图片,还是对应的超链接。


甚至会出现这种图片拖进去、base64 跑出来的状况


事实上就连坚果 Pro3,原本的一步到了今天也已被破坏殆尽,很多 app 在多年的更新中都悄悄砍掉了对拖拽能力的支持。



这不意外。毕竟现如今的 app,把“阻止数据资产外流”视为基本中的基本。理想主义治不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病。好在 SmartisanOS 团队想了个保底的办法,当你把内容拖拽到一个不支持拖拽落地的窗口时,它会弹出一个包含了对应 app 分享入口的弹窗来让你选择。


ColorOS 也有自己的“曲线救国”:Dock 栏常驻的最近文件。但这依然是系统对窗口,而不是窗口对窗口之间的信息流动。因此全景虚拟屏的多窗口,也就无法在操作逻辑上进一步产生更紧密的联系。


这还只是拖拽的部分。至于文本编辑…… 在 iPadOS 中引入三指抓放手势的苹果,似乎是唯一考虑到这件事的厂商。


事实上回看 WWDC19,你会发现 iPadOS 列举出的功能,几乎都是围绕着我们上面所讲的几个点来展开。它甚至做的更多,比如同 app 双窗口的设计,后来的台前调度,以及桌面级的,现在甚至支持插件和脚本的 Safari 浏览器。


可惜那个三指手势真的不好用。它几乎在除了 Word、备忘录以外的任何地方都会和其他手势相冲突。至于“支持插件的全功能桌面级浏览器”…… 自 TNT Go 死后,安卓这边就再也没有过类似的东西了。诶。


三、一步之遥


所以我们又回到了那个老结论:安卓大屏设备因为软件生态问题,注定无法拥有太高的体验上限。那么,在反向适配这个问题上,“没做”又是否能说得上是“没做错”呢?


我觉得不行。“某某折叠屏适配好” 逻辑上当然是一个荒谬至极的表述,但反向适配已是事实上唯一可行的选择,讨论应然状态既无意义,也不解决实际问题。


因为安卓生态的特殊性,逆向适配对终端厂商来说是个风险很大的事情:如果做了个伪需求,那么投入资源是白做。如果押对了题目,接下来被 Google 收入官方标准,很快也会变成标配,无法构成长期独占。如果官方重新发明了一套轮子,原有的工作甚至可能要推翻重来。


指纹识别、HDR 照片…… 无不如此。


写到这儿我突然有点改观。在种种束缚下,用最小代价解决了最多问题的“平行视界”有多重要,打破思维惯性,让窗体超出屏幕的“全景虚拟屏”就该有多少掌声。也许正是因为它正确,之前那些次要问题,才有了浮出水面的机会。


原文链接:https://sspai.com/post/84641?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少数派 (ID:sspaime),作者:SysErr0r,编辑:广陵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