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少数派(ID:sspaime),作者:KeNNY,原文标题:《苹果宣布 iPod 停产,作为老用户我想说……》头图:unsplash
2017 年 6 月 28 日,我在闲鱼上买下了一台第七代 iPod nano(以下简称 nano 7 或 iPod nano 7)。
2017 年 7 月 27 日,Apple 悄然撤下 iPod nano 与 iPod shuffle 的介绍页面与购买链接,在售的 iPod 仅剩下 iPod touch 一款。这也意味着,nano 与 shuffle 代表的传统 iPod 产品线,被正式取消;而第七代 iPod nano,也成为了 nano 系列的最后一款产品。
2022 年 5 月 10 日,Apple 宣布正式停产 iPod,这个跨越 21 年的产品线正式落幕。
我并非对 iPod nano 系列有什么特殊的感情。当初选择购买这台 iPod,仅仅只是因为原先的 iPod touch 5代意外遗失,而 nano 7 容量较大且价格适中而已。万万没想到的是,当我拿到它的时候,传统 iPod 的寿命也进入了倒计时。
不过,就其本身而言,nano 7 倒算得上是一款十分有趣的设备。
作为少见的使用多点触控作为操作方式的传统 iPod,nano 7 在第六代的基础上微微增加了屏幕尺寸。但这块仅 2.5 英寸的显示屏,也意味着机身的整体大小并未脱离nano一词的原意(纳米、毫微级)——与之相比,当下动辄 5 英寸以上的手机,都显得有些过于庞大了。
不过,其采用一体成型设计的阳极氧化铝机身,依旧保留了苹果产品惯有的精细以及紧凑感。而仅 5.4mm 的厚度与 31g 的机身重量,令其在外出携带时几乎毫无存在感。
当将其拿在手中时,nano 7 更像是一件精巧的玩物。毕竟,带在身上的数码设备体积一个赛一个大,屏幕面积也是突飞猛进;突然蹦出这么一个小玩意儿,感觉还有些反差萌。
与前代相比,nano 7 新增了一些从未在传统 iPod 产品线中出现过的特性 —— 比如说,对蓝牙的支持。也正因此,nano 7 的机身上出现了类似蜂窝网络版 iPad 的塑料区域,以让它顺利接收无线讯号。
除此之外,nano 7 还是第一台也是唯一一台使用 Lightning 接口的传统 iPod。从使用配件的角度考虑,现在 Lightning 接口显然要方便很多;就算在外急需充电而没带数据线,也能更快找到解决方案 —— 毕竟满大街都是 iPhone。相比之下,旧的 30 针接口实在是四处难觅啊。
(什么,你还在用 iPhone 4S?打扰了...)
就工业设计来说,比起前代带屏幕的 iPod Shuffle/伪 Apple Watch,nano 7 给我带来的第一印象更接近于第二代 iPod nano(以下简称 nano 2)。
我曾经拥有过一台黑色的 nano 2,nano 7 与它一样,看上去更加方正平整,像是一条巧克力 —— 可惜的是,这台 nano 7 并不是黑色的。不然,这两台机器摆在一起,似乎也有种意外的传承感。
仔细一想,从 Click-Wheel 到 Multi-Touch, 整个 iPod nano 系列的进化,似乎也见证了 Apple 的i 字头移动设备们在操作方式上的变迁。
作为系列的谢幕之作,nano 7 以一种更接近于 iPhone 的外观形态,向人们鞠了一躬,就此退隐;说来还有点讽刺 —— 似乎正是由于 iPhone 的诞生,iPod 才被渐渐边缘化的。
只为音乐
在当下,一台 iPod nano 7 能做些什么?
由于使用了多点触控作为主要操作方式,iPod nano 7 也选择了一套看上去很像 iOS,用起来很像 iOS,但的确不是 iOS 的操作系统。
nano 7 的 UI 界面风格还停留在 iOS 6 的时代,那时候的 Apple 还崇尚拟真化设计;哑光的“正在播放”界面、金属拉丝的音量滑块、水晶状的按钮,以及蓝白相间的菜单项目......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设计元素,有那么一点儿怀旧。
与采用 Click-Wheel 的 iPod 型号相比,nano 7 的附加功能要少很多;例如通讯录、备忘录、日历之类的 PDA 功能都被砍掉了,时钟应用取消了闹钟功能,也没有任何内置游戏。
内置的 iPod + Nike 应用可以当作一个基础的计步器使用(即使你没有绑定 iPod + Nike 套件)。但说实话,当下的智能手机中计步器好像已经成为了标配,用它来记录步数,实用意义不大。
你也可以用 nano 7 观看视频 —— 前提是你愿意的话...
首先,要找到 nano 7 能够播放的视频就已经非常麻烦了,绝大部分的高清视频 nano 7 都不能直接播放,还得经过转码等一系列操作之后才能正常观看。
而好不容易找到能播放的视频之后,你就会彻底明白再也回不去了这句话的涵义。说真的,何必要在一块 2.5 英寸的屏幕上看视频呢?看习惯了视网膜显示屏之后,再用它看视频,简直就是对眼睛的折磨。
不过,纵使它的功能再少,也并不会对我产生什么影响 —— 毕竟那些附加功能,现在的手机都能比它做得更好。
先说一下我个人的情况:我从 2009 年开始,一直使用 iTunes 作为我的主力音乐播放器与音乐管理软件。整个资料库曾有过意外遗失的情况,但后来也学会了进行备份。从旧 DIY 台式机到现在的 2017 款 MacBook Pro,就这么一直用到了现在。
对于 iTunes 来说,最好的伴侣就是 iPod。虽然很多人不太能理解同步这个逻辑,但是就我看来,直接在 iTunes 里整理好播放列表,插入 iPod 之后就能自动传输歌曲并更新播放列表的体验,要比将音频文件从文件管理器中整理好了再手动拖拽至播放器磁盘好很多。
而且,我可以直接在 iTunes 这一个软件里完成音乐的播放、管理与传输操作,同步则可以保证我在电脑上的音乐体验,也能无缝转移到 iPod 上。因此,我一直都选择 iPod 作为外出时的主力音乐播放器。
我过去使用的,基本上都是 iPod touch 系列,但也买过数台传统 iPod,例如 iPod shuffle 和 iPod nano。可以说,这次的 nano 7,是我第一次将传统 iPod 当作主力音乐播放设备。
在当下使用传统 iPod 听歌,会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比如说,音乐文件的获取。
过去使用 iPod touch 时,由于其采用了 iOS 系统,很多流媒体服务都能在其上使用,包括自家的 Apple Music。
但对于 iPod nano 7 来说,流媒体服务这条路算是彻底断绝了,就连自家的 Apple Music 也不支持将离线文件同步至传统 iPod 上。因此,怎么寻找适合 nano 7 的本地音乐文件,是得花上一番心思的。
就我个人而言,nano 7 的音乐来源主要是以下几种:
· iTunes Store 购买· 音频 CD 导入· 国内音乐服务下载· 其他来源
先说第一种,直接从 iTunes Store 购买。
iTunes Store 内建于 iTunes 之中,只要登录的账号地区支持 Store,就可以直接购买音乐并下载至 iTunes。这或许是最方便的一种正版音乐获取形式,而且,歌曲信息规整,也绝无任何版权问题。
这种方式的音乐获取成本较高,一张完整的录音室专辑大约在 10 美元上下,单曲一首 1.29 美元,如果你习惯了国内花十几块随便听随便下的体验,iTunes Store 的开销可能会让你觉得相对要多一些。
这里给一个小提示:iTunes Store 和 Steam 一样,也会偶尔放出各种特价折扣活动,其中包含的不乏一些热门专辑。如果趁特价时购入,可以省下一笔不小的支出。多多关注 iTunes Store 的首页和分类,就能获得不少这样的折扣信息。
第二种是从实体音频 CD 中导入。过去我有买进口 CD 的习惯,现在似乎要逐渐走入历史了,不过对自己喜欢的歌手,我也会偶尔买上一张实体 CD;当然这些 CD 内容,最后都会导入至 iTunes 之中。
导入实体 CD 的好处是能选择生成 iPod 可以直接播放的 Apple Loseless 音乐格式,理论上能提供更好的音质。唯一的问题是,现在的电脑上已经四处难觅光驱了,想要将 CD 导出为数字格式,要么购入一个外置光驱,要么像我一样,保留一台自带光驱的旧电脑......
第三种,是从国内的各大音乐服务上下载音频,比如说我个人非常喜欢的网易云音乐。
这种方式的成本较低,大部分时候,你只需要每月花十元左右的价格订阅会员资格,就能直接下载到 320kbps 的 MP3 音频。有部分音频甚至还提供无损格式的文件下载,这些无损文件也可以导入 iTunes 并转换成 Apple Loseless 供 iPod 使用。
最后,音频文件还可以通过一些其他方式获取,像是 Google Play Store 之类的其他音乐商店,以及......
总之,忠告:Don't Steal Music!
对于非 iTunes Store 渠道获取的音乐,我通常都会将它们统一转换为 AAC 格式,然后参照 iTunes Store 上的信息修改音乐信息,包括年份、类型,以及插图等。
一般情况下,我会通过 iTunes Artwork Finder by Ben Dodson 寻找来自 iTunes Store 的高清封面图,只要 iTunes Store 上有售的音乐,都可以利用它获取最高可达 1800x1800 像素尺寸的封面。
至于 iPod nano 7 本身的听歌体验,个人感觉搭配 EarPods 时与之前的 iPod touch 甚至 iPhone 都几乎无异 —— 毕竟我是木耳。新增的蓝牙功能,倒是方便不少;以我的使用经历来说,它可以直接与多款包括蓝牙耳机、音箱在内的各种音频外设连接,没有遇到太多的兼容性问题。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甚至发现有人将 AirPods 连接上了 nano 7,也算是新旧结合了。(笑)
nano 7 上的音乐应用逻辑接近于 iOS 6 上的音乐,与 Click-Wheel iPod 相比新增了在本机添加播放列表的功能,但去掉了通过字母检索音乐,对此我还是颇有微词的,毕竟这样一来,要查找音乐就麻烦很多了。
在播放界面上,nano 7 也就是一个缩小版的 iOS 6 音乐应用,各种元素都几乎一致。而且,nano 7 还可以显示歌词。
要让 nano 7 显示歌词,需要先在 iTunes 的歌曲信息中插入歌词,但是一个一个编辑实在是件麻烦事。好在,借助 LyricsX 的写入歌词到 iTunes功能,可以省去很多查找和写入的功夫,而且对于外文歌曲来说,LyricsX 还能选择是否一并写入翻译。
nano 7 上也有暨如均衡器和摇动以随机播放之类的东西,但更有趣的是,nano 7 支持类似 shuffle 上的 VoiceOver 功能!只要在播放时长按线控或是机身上的播放/暂停按钮,就可以听到歌曲的曲名与演唱者信息。虽然不太明白一个带有屏幕的音乐播放器为何需要这个,但提供了也是聊胜于无吧。
如果听歌听腻了,nano 7 上也有 FM 收音机,并且可以提供暂停和倒带功能,听听播客也是可以的。
总之,如果你只打算用 iPod nano 7 听歌,那么它可以很好地担当这一角色。可以说它是一台完全为了音乐而生的设备,其他的功能,都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光就听音乐而言,nano 7 是一台近乎完美的 iPod,它完美地满足了我的需要。
但现在,还有多少人需要一台只能听歌的设备?
永远
我本想着在文章中提一提订阅制服务为何会复兴,但是这好像已经偏离了这篇文章的主旨,毕竟,我想说的,还是为什么我会坚持使用 iPod。
为什么?
说来好笑,其实我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我并不抗拒流媒体,我本人就是网易云音乐的忠实用户,也订阅了 Apple Music,手机中一直装着这两个客户端,虽然我用手机听歌的次数,实在是屈指可数。
其实这么多年来,我在出门时都会随身携带手机 + iPod;用一台单独的设备听歌,这仿佛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要说好处,也是有的;nano 7 可以提供极其持久的续航(官网数据,连续播放音乐时间可达 30 小时),这让我几乎不用时时都为它充电,也可以保证在手机电量低下时,依然能愉快地享受音乐。
另外,iPod 的存在,也让我不需要为了音乐而腾出手机的空间。毕竟,光是各种照片 + 视频就已经占据了手机相当多的容量,而将一台 16GB 的 iPod 塞满,里面的歌曲能保证我连着听两天也听不完,左听右听也不容易听腻。
以上这两点,对于网络不畅的时候极其重要。毕竟,纵使流媒体上的歌曲库再大,连不上也只能两手一摊了。去年暑假时,我乘高铁从广西到北京,这台小 nano 7 很好地陪伴了我长达 10 小时的旅途。
纵然,以现在的眼光来说,iPod 有很多固有的缺点。比如说,它不够 Hi-Fi,它的性价比不够高,等等。
但是,我想,我还不会那么快放弃 iPod......我仍然习惯于将成百上千首歌曲带在身边时的那种安全感;习惯于只要我想听,就可以瞬间播放的愉悦感。
大概,这也是一种莫名的情怀吧。
我的情况并不适用于大多数人,毕竟现在还在用 iPod 的,本身也算得上是一类少数派了。不过,这个少数派,我可能会一直当下去...直到 300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少数派(ID:sspaime),作者:Ke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