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外部封锁,俄罗斯突破重围,开辟了属于自己的第五条世界航道,国内企业和群众也小心翼翼地维护着战前的生活水平,硬生生创造出了“越打仗经济越好”的诡异局面;
俄罗斯的死对头美国,也坚信着奋斗改变命运,将竞争意识渗透在了移民文化的骨髓里,竟然从建国开始就没躺平过;
而被时代机遇砸中的日本人,辅以奋斗几十年的积淀,开始走出“失去三十年”的颓废。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外面世界的变化,有很多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当大通胀在欧美肆虐,年轻人开始流行quiet quitting(拒绝加班),韩国年轻人以不生小孩为武器,对奋斗的人生表示拒绝……
在一片混乱中,居然有不少国家,或被时代的红利砸中,被迫奋斗,或试图以个体奋斗为矛,刺破时代的冰层——
躺不平
当中国人高喊“爱拼才会赢”的时候,我们的邻居越南却以“摆烂”的态度一路躺到今天。
但当下,被历史机遇砸中的越南,想躺平也躺不平了。
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的越南政府,站在了大国竞争和全球科技竞争的风口,被全球半导体产业链转移的红利砸中,一改以往的发展窘境,被推着起飞。
今年9月,拜登访问越南将美越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紧接着,越南国家主席武文赏访问中国,双方一致同意扩大合作。
仅仅3个月时间,美国半导体产业对越南集体加注:
芯片自动化设计龙头新思科技宣布将与西贡高科技园区合作开设半导体设计和孵化中心;
芯片设计厂商Marvell(美满电子)也宣布将其位于胡志明市的子公司升级为“全球研发中心”;
Amkor Technology在越南北江省耗资16亿美元的半导体工厂开始运营;
12月,黄仁勋的到访更是将越南提了一个咖位——英伟达的“第二故乡”......
而这一系列举措则是让中国更加重视越南的重要性,背后大国博弈的影子若隐若现。
黄仁勋的到访后的两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到访越南,迎来了“中越命运共同体”。中国和越南签署了36项合作协议,涵盖了基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媒体合作、外贸合作等各个方面。
毕竟,越南在南海处于战略地位,其海岸线漫长,拥有众多优良深水港口,适合大型军舰停泊,能够巩固我国在南海的主权,同时也减少其他国家的军事威胁;此外,越南是中国通往东盟国家、中东以及非洲的最便捷途径,能够避开马六甲海峡带来的不可控风险,因此中越铁路的建造具有深刻意义......
一言以蔽之,在越南布局,是中国规避风险的重要举措。
同样是今年12月,苹果供应商的立讯精密已获准额外投资3.3亿美元,计划在越南北部的北江省 (Bac Giang) 建设一座工厂,总投资达到5亿美元。
基建有人帮忙搞、工厂有人帮忙建......对于越南来说,不需要苦哈哈地搞什么招商引资,就既有高铁,又有产业,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你们给我钱,还得求着我做事,真是想躺平都躺不了,发展可别太容易!
也难怪,亚行敢预测2024年越南经济增长率有望维持在6%的水平。
中国企业,都在疯狂用钱抢注越南。
越南计划与投资部外国投资局的统计显示,今年1月到11月外国直接投资批准额同比增长15%至288亿美元。其中来自中国(包含港澳)的投资达到83亿美元,约为去年同期的两倍,占到总投资额的近三成。
在政府的管制下、外资企业的“调教”下,“一言不合就罢工”的越南人也被迫卷了起来。
要知道,以“热爱自由”著称的越南人曾经一天只工作5个小时。他们对于每年的涨薪、奖金发放和休假有着执念——
什么,今年薪资没有涨?罢工!奖金没有发?罢工!
如果有什么诉求是一场罢工搞不定的,那就来两场罢工。
来源:Tuoi Tre News
仅仅是2022年1月至6月,越南全国范围内就已经发生了107起罢工事件。算下来,不到2天时间就会发动一场罢工,甚至可能一天爆发多场罢工运动,频率之高,令人咋舌;
一般而言,越南工人并不会有多粗暴的罢工行为,但他们会在工厂外聚在一起,采用“冷暴力”让企业无能为力。
但是,这种国民习惯和解决路径,在今年开始悄然生变。
据越南总工会劳动关系司公布的消息,2023年第一季度,越南全国各省、市企业共发生23起罢工事件,与2022年同期对比减少64起。对比下来,罢工次数堪比腰斩。
面对罢工一事,越南网友们也看法不一。
有人站工厂一方,“得寸进尺了!有活干就不错了,也得为企业着想呀!”;“这么干就难为企业了,经济很困难有工作就已经很不错了……”
有网友则认为,“有些工作工人觉得不合理,产量要求不合理都忍不住了,肯定要建议呀,大家都是为了有饭吃,有衣穿”
来源:缅甸中文网
越南工人们敢这么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该国规定的“劳动三权”撑腰,即工人有组建工会、集体谈判和罢工的权力。
但随着外资企业的不断涌入,越南也逐渐对合法罢工的条件和程序有了更细致的规定,提出了“罢工合法性审查”的制度安排。否则,罢工将被视为非法。
这可谓是政府的“杀手锏”。劳资关系司还自信地表示,未来,越南的集体罢工次数还将逐年减少。
毕竟,劳工总这样闹,让外资企业心理多没底,“到嘴的投资飞了”可怎么办?这招,做得比印度地道多了。
另一方面,外资的大规模进入也意味着企业管理的正规化,更加严格的工作制度和高于本地企业的薪资也让不少越南人心服口服。
这么看来,在外企和政府的联合PUA下,越南人躺平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甚至可以与90年代中国珠三角工人的状态拼一拼,国民精神面貌可谓焕然一新。
不躺平
当有的国家被历史潮流席卷着被迫向前,有的国家则主动升级“装备”,立志要以个体的奋斗在艰难世道杀出一条血路。
沿着我国海岸线一路北上,跨越白令海峡,穿过北冰洋,取道东北航线,就能抵达荷兰的鹿特丹;取道西北航线就能前往北美。
这就是俄罗斯的北方航线。
原本需要通过重重关卡的漫漫长路被简单化:避开了传统苏伊士运河航线上的战火纷扰、远离了传统巴拿马运河航线上的干涸与拥堵。
来源:知乎大国观察眼
前段时间,普京就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致辞中透露到,北极航道全线将从2024开始实现全年通航。
也难怪普京这么硬气,这可是一条全新的全球运输“大动脉”,避免了美国的控制,将会是未来中俄贸易的“生命线”。
这条自上世纪30年代初就开始谋划的世纪航道终于迎来通车,也暗喻着一个泱泱大国的发展走向破冰时刻。
综合看来,各路专家的预言——“俄罗斯经济会倒退十年”暂时还未发生。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5.5%,甚至比战前的2021年第三季度还高了1.1%。
俄罗斯真的越打越有钱吗?
短期来看,俄罗斯的GDP在战争作用下有了显著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财富的增长和普通人幸福感的提高。
事实上,如果将俄罗斯2020-2024年共计五年的军费开支与GDP进行对比,就会发现俄罗斯已经透支了大量积累的国家财富用于战争投入。
从21年开始,俄罗斯的军费就飙升至4.8万亿卢布,再到22年的6万亿。更可怕的是,在刚批准的2024年财政预算案中,俄罗斯的军费开支将比2023年暴涨七成,占总支出的30%,达到10万亿卢布。
来源:世界银行(单位:万亿)
因此,在这种关键时候,一旦躺平,获得西方各国强有力支持的乌克兰将迅速反攻。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及其企业和个人都在努力地维持着战前生活的水平,使国家经济不至于衰退得太快。
比如,曾经的俄罗斯高端消费市场被欧美国家占领,中低端市场又拼不过中国货,导致了工商业持续的萎靡不振。
战争爆发后,西方资本纷纷撤出俄罗斯市场,将业务出售给本土经营商,本土工商业反而迎来了意想不到的“春天”。
仔细看,下图可不是麦当劳,而是俄罗斯的连锁快餐“只有美味”。它将原麦当劳的标志改为一个红色圆圈和两根橙色线条,代表一个汉堡和两根炸薯条。
“更适合俄罗斯人体质”的本土美式快餐崛起,激发了民众们对本土品牌的购买热情,纷纷排起长队支持。
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就连星巴克(Starbucks)也变成了星星咖啡(Stars Coffee)。平替有多像不用多说了,看图对比一下就知道。
来源:知乎文森观察
而必胜客(Pizza Hut)变成了Pizza H,欧舒丹(L'Occitane)变成了Л'Окситан......
来源:知乎文森观察
除了衰退已久的本土工商业迎来了“春天”,俄罗斯的寡头们似乎也与国家“和好如初”了。
长期以来,“不爱卢布只爱美元”的俄罗斯寡头们对于在俄罗斯本土“扩大内需”没什么兴趣。
他们的经营方式基本是——将出口能源的收入投入西方的金融和地产行业,比如买美国债券,在欧洲入股CBD等。这也导致了俄罗斯极度依赖进口,资本大量流出。
然而,受战争影响,欧美国家大规模制裁,俄罗斯的寡头们不得不听从政府的指示,将资本放回国内进行规划投资。于是,乌东地区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大型战后基建。
军工业的火爆、工作岗位的增加、国内工人薪水明显提高,俄罗斯的失业率迅速降低,在2023年创下了近20年来的失业率新低,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俄罗斯人比例自1992年以来首次下降到9.8%。
不谈别的,光这个结果而言,就是异常时代开出的绚烂之花。
如果说,俄罗斯在战时倾尽全国之力迎来了不太一样的发展,那么它的老对手美国则是在建国的235年以来,靠着一众精英的引领,从不躺平。
基于抗争精神的移民文化,美国人坚信奋斗能改变命运,美国梦便是一个鲜明表现:从原始的淘金梦到个人的成功梦,再到投资移民梦。
尽管从五月花抵达至今已经有403年,但这块大陆还是源源不断地产生年纪轻轻的亿万富翁,并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最愿意拼搏的精英人才。
比如谷歌创始人之一谢尔盖·布林(俄罗斯)、特斯拉之父埃隆·马斯克(南非)、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澳大利亚)、华纳音乐的所有者莱恩·布拉瓦特尼克(俄罗斯)都不是纯正的美国人,却为美国创造出了难以想象的财富。
到远一点的信息时代,出现了苹果的史蒂夫乔布斯、微软的比尔盖茨、雅虎的杨致远、还有亚马逊的杰夫·贝索斯......
再远一点的,依靠个人发明而创立通用电气的爱迪生、采石油的洛克菲勒、搞银行的摩根、发明汽车生产线的福特......
在美国,似乎只要有智慧、有才能,就能越过阶级,开辟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每年都有人愿意为此前赴后继。
目前,美国靠着本土1亿6000万左右的劳动人口,需要养活1193万领救济金、4000多万靠食品券度日的人。
图:美国劳动人口数量
来源:美国劳动局
数额庞大的救济也就意味着,美国打工人早已不是养活上有老、下有小那么简单了,他们还需要为多达千万的“寄生虫”们奋斗。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总说,美国是凭借着几百万精英们的不躺平拉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
不止美国打工人,美国的政客们更是诠释了什么叫“活到老,拼到老”。
美国的现任总统拜登已经79岁,是美国有史以来就任时年纪最大的总统。到2024年大选时,他将以81岁的高龄激情参选。
他的竞争对手特朗普也就比他小个两岁,现在也已经77岁了。两位老人在台上斗得你死我活,状态跟年轻人们对比起来也不相上下。
从1620年的五月花号抵达这片新大陆那一刻起,似乎就注定着美国人逆天改命、从不躺平的状态。
垂死病中惊坐起
当时代的机遇和国家的奋斗奇迹般地实现耦合,就会为经济发展提供难能可贵的机会。
万万没想到,垂死病中惊坐起的国家竟然会是日本——这个常年GDP增速在1%左右的东亚发达国家,仿佛一名卧床已久的老妪。
今年第一季度,日本的GDP增速为2.5%;第二季度,2.3%;第三季度,1.6%,按年率换算,日本2023年的GDP增长有望达到6.0%。
从前三季度综合来看,日本(1.7%)的表现比德国(-0.4%)、英国(0.5%)、法国(0.7%)都要出色。可谓是一跃而起,呈现逆势增长的活力。
那么,躺平多年的日本是怎么做到的?那必然是国家和个人一起卷出来的。
首先,日本躺平多年不涨的工资开始大幅上涨了。
2023年初,日本政府要求各行业年内实施全面加薪。日本的龙头企业丰田率先发放6.7个月的月薪作为奖金,还给期间工、兼职工涨了工资。
厚生劳动省近期公布了2023年日本国内涨薪实态调查结果:今年,日本所有行业的基础工资每月平均加薪9437日元。要是换成人民币计算的话,相当于2023年日本民众平均每个月加薪458元,全年算下来每人平均提薪5496元。
来源:厚生劳动省
12月21日,日本内务省公布的结果显示,计入工资收益和明年年中生效的减税措施,日本人均收入将增长3.8%,超过2.5%的通胀预期。这是收入增速三年来首次跑赢通胀。
手里的钱多了,消费的欲望自然就高了,喜欢宅在家里的日本人也开始买买买了。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总务省发表的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除了变化大的生鲜食品以外的综合指数为103.8,同比上涨3.7%,是时隔40年来的最大涨幅,这也是该指标连续20个月高于日本央行2%的通胀目标。
其次,制造业的回流、投资的升温也将拉动长期的经济增长。
国内曾有一则相关报道,松下计划把在中国40%的空调产能转移回日本。佳能、OK电器、欧姆龙等企业都有把部分产能从中国转回了日本。
而产业回流使得厂房建设、设备投资大涨。
根据日本建设业联合会在4月27日发布的一项调查,2022年日本国内建设订单同比增长8.4%,达到16.2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338亿元),创过去20年来新高。
长期以来不愿扩大生产的日本企业们一反常态,扩大生产,使得日本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时候脱颖而出。私营部门中来自制造业的订单大幅增加41.6%,超过3万亿日元,是过去20年的最高值。
当日本政府不惜背负巨额债务支持经济发展时,外部的机遇也狠狠帮了它一把。
在全球新格局下的大国博弈中,地处东亚的日本被美国赋予了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丝毫不亚于曾经朝鲜战争带来的机遇。
凭借着在全球中高端产业链中的实力,日本成为了美国产业链重构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全球70%的半导体材料,都是由日本信越化学所提供的;味之素ABF膜是一种用于半导体封装的层间绝缘材料,假如没有它,即便芯片再优秀,也没办法顺利封装完成……
大国机遇摆在日本的面前,它既不想错过,也无法错过。
也难怪,在内外作用下,躺平多年的日本突然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