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讨论博物馆失窃事件时,我们常常联想到的是珍贵的古代文物或闻名遐迩的名人画作。

在银幕上的描绘中,博物馆总是被设想为顶级的保护场所:其中的宝物被层层复杂的安保系统和无数的机关暗锁守护着。

(《博物馆奇妙夜》剧照)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情形却远非如此……

在最近英国新出的纪录片《犀牛大劫案》中,他们提到了另外一种博物馆——除了那些人尽皆知、藏品价值连城的大型博物馆外,世界上还有很多专注于普及教育的小型博物馆。



比如小地方的自然博物馆,大多以科普为主,旨在向公众展示自然界的奥秘和魅力,让大朋友和小朋友们都能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这类博物馆有时缺乏严苛的安保措施,在这里工作的也都是相关专业的普通人,没有和惊天魔盗团斗智斗勇的经验。



比如,伦敦东南部霍尼曼博物馆自然历史副馆长,保罗·维斯卡迪就说:

“通常在博物馆工作并不会遇到什么刺激的事情,这份工作很少有戏剧性的变化——除非遭遇特殊的事件。”

然而,这个特殊事件,还真就让他们遭遇上了……

有人盯上了博物馆里的藏品:犀牛标本。



2011年2月底,位于英国埃塞克斯的老字号拍卖行,Sworders,受到了袭击。

犯罪分子们强行破开了拍卖行的大门,带走拍卖行墙上挂着的一个黑犀牛头部标本。

在损失估计中,这个黑犀牛头部标本价值超过5万英镑,远远胜过其他动物的头部标本——因为,犀牛头部标本中,包含一件特别值钱的东西:犀牛角。

当时,犯罪分子带着黑犀牛头从附近的田地逃之夭夭,并很快意识到另外一件事情:有一个地方也藏有犀牛标本,却比拍卖行的安保意识要薄弱得多,要更容易下手——那就是小型博物馆。



随后几个月,英国各地的小型自然博物馆开始遭殃。

前面提到的霍尼曼博物馆自然历史副馆长保罗,是最早注意到这一系列袭击事件的人之一:自然科学博物馆界的圈子很小,也很团结。他很快就得到了消息,开始搜集被盗地点的信息。

“有关盗窃的小道消息在四处传播,与此同时,犀牛角的拍卖价格在飙升——有些甚至高达15万英镑。”

“我本想要提醒大家,或找出应对办法,但事态发展之快,连我都非常惊讶。”

(保罗)

保罗发现,这些犯罪分子训练有素,而且每一次下手方法都差不多。

他们会假扮成对犀牛十分感兴趣的参观者,前来观察这个博物馆。有的时候,他们还会混在人群之中,听其他人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聊天,趁机暗暗观察博物馆的安保力量。

有的博物馆,比如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安保措施极强,不仅有保安们重兵把守,还有最新的警报系统一碰就会响铃。但也有一些小博物馆,安保措施薄弱……甚至根本没有安保。



在这些小博物馆里,工作人员几乎都没有什么戒心,对参观者也十分热情,有问必答,有时候三言两语就会透露很多信息。

于是,这些犯罪分子就会制订计划,在夜间返回——破门而入,或者砸墙而入,直接暴力打破玻璃展柜,取走犀牛标本。

那些挂在墙上的犀牛头被整个带走,而犀牛的完整标本则会被犯罪分子用刀将犀牛角锯下来。

就像是偷猎者在野外对待动物那样。



犯罪分子们意识到从小型博物馆盗取犀牛角有多简单之后,这种劫掠行为,迅速在整个欧洲蔓延。

萨里郡的哈斯尔梅尔教育博物馆里的犀牛角被洗劫一空,紧随其后的还有科尔切斯特、伊普斯维奇、东萨塞克斯郡、诺里奇和剑桥的犀牛制品也纷纷遭到盗窃。

犯罪分子在英国偷尽了能偷的东西之后,博物馆犀牛角盗窃事件开始在德国、意大利、葡萄牙、捷克共和国和荷兰发生。

最终,这些盗贼在16个欧洲国家偷走了价值5700万英镑(5.1亿人民币)的犀牛角。



盗窃案发生的同时,犀牛角的价格从几千英镑飙升到每公斤5万英镑,一个角的价值几乎达到50万英镑,比黄金还要贵。

保罗和他的同事们借助内部通信网络追查盗窃事件,并向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发出警报。

他说:“到第三或第四起盗窃案,显然这事比我最初想象的大得多,而且背后一定还有更黑暗的事情。”

——在这个事情越闹越大之后,警方专家终于开始重视起来,投入大量警力跨国合作。

(警方专家)

最终,警方将目光锁定了一个爱尔兰臭名昭著的组织:Rathkeale Rovers。

他们在英国和美国逮捕了14名相关成员,并最终找到了一名首领:维赛·科萨旺Vixay Keosavang。

这是一个被称为“野生动物走私头子”的退役军官。

而那些从博物馆里偷盗贩运出来的犀牛角,最终都被运往了他在老挝的地下储藏室……

随着调查更加深入,专家们发现,科萨旺的黑手交易,其实早就已经开始了。

他想做的,远不止“收集”博物馆中的犀牛标本。

他和偷盗者的真正目的,是灭绝犀牛这个物种,然后高价出售囤积的犀牛角……

这场惊人的灭绝行动,早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 科萨旺 )

世界上2.7万只野生犀牛的主要栖息地是南非。早些年,南非的狩猎法规并不是十分严格,也没有引入《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当时,南非规定,每个人每年可以合法申请射杀一头犀牛。

这是为了吸引有狩猎癖好的有钱人来南非进行打猎旅游——但南非的这个规定,却给了科萨旺可乘之机。

他组建了一批团队,包括一些性工作者、走私者,以及经验丰富的动物交易贩子。他为他们提供巨额报酬,让他们替自己飞往南非,购买许可证之后,分别猎杀一头犀牛。

他们会将犀牛角带回来交给科萨旺,每周都会搬运价值75万英镑的东西回去老挝。

这些犀牛角,一部分进入科萨旺的仓库,还有一部分则流入黑市。



但这还不够——为了将犀牛角价格推至极限,科萨旺还雇佣了专业犀牛猎人,尽可能射杀犀牛。

他的目的,就是减少犀牛数量。

“犀牛角越稀有,剩余的犀牛越少,它就越受富裕客户的追捧,他们购买和交易它。”

( 犀牛猎人 Chumlong Lemtongthai )

在东南亚,民间有不少人都会追捧犀牛角——有人认为他能够治疗发烧、伤口感染、精神疾病,乃至癌症,还有人则认为这种东西能壮阳。

一些东南亚的酒吧将这种粉末加入酒中,一杯售价 130 英镑。

还有一些富豪们,则已经早早开始囤积犀牛角粉:“犀牛角已成为新富阶层派对上的时尚潮流,他们将其加入酒中或与毒品混合,开启奢华派对。名人们总是在寻找各种古怪的东西彰显自己的身份。”



富有和有权势的人,总是在寻找着这样的东西,越小众、越罕见、越非法、越难获得,就越独特而昂贵,越能够给他们优越感。

有需求,就有市场。

于是,以科萨旺为首的黑手们,已经不再满足于野生盗猎的产出,甚至将目标盯向欧洲的博物馆,最终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2012年,这起案件虽然告破,但并不是一个“爽文结尾”。

专门猎杀犀牛、减少其数量的犀牛猎人被判40年监禁,却只服刑六年就出狱,而主谋科萨旺甚至至今没有落网。

而且,即使这个团队的犯罪分子落网了,仍然会有其他犯罪团队对犀牛角虎视眈眈。

英国博物馆中的犀牛角已经撤下了展示——现在展出的大多是仿制品,以防被盗,但有时即便是这些复制品也被偷走。



保罗感叹道:

“我相信,在东南亚的仓库中,有人正在囤积这些角,等待着犀牛种群灭绝,之后他们就可以自由定价。

有很多人宁可看着像犀牛这样的美丽物种灭绝,只为了赚钱,或者拥有稀有而令人兴奋的东西。”



这样的现实,真的很令人无奈……

希望这种罪行能够得到各国有关部门和法律法规的坚决遏制,而曾经使用犀牛角的“糟粕”,尽快退出历史的舞台,能被其他无害、可持续、也不会迫害动物的东西所替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