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的风,总是一阵一阵的。


先是大学生一窝蜂涌入工地食堂,后是淀粉肠攻占街头巷尾,再是白人饭牢牢把持住了中产的“工胃”......


终于,到了2023年底,“好吃的风”还是吹到了小学门口。


大批年轻人举着手机涌入小学门口的小吃摊,体验起了1块钱买8个串儿,2块钱买一大碗糖水、3块钱买一盒凉面的低成本生活。


不是商场B1吃不起,而是小学门口更有性价比。在餐馆人均过百的城市里,他们仅凭20块就过了一把豪掷千金的瘾。


比起商场B1,小学门口自有另一套消费哲学。


在这里,没有“30岁存款不到10万,未来黯淡”的压力,只要你兜里有1块钱,就能买到1块钱的乐子。


现在的打工人,流行和小学生抢吃的


如今,花1块吃遍小学门口,正在成为一种很新的互联网挑战。


在各路博主的小学门口打卡VLOG里,人们才发现:1块的购买力原来这么惊人。


在商场5楼,1块钱只够支付一个最小的打包盒,但来到小学门口,它可以买到一份红薯粉和狼牙土豆双拼;一根从头串到尾的大胖薯塔;一份迷你但加肠的火鸡面;两个非常扎实的大肉丸;任意八串关东煮,还是30年老字号;一个馅料很足的爆浆车轮饼;一大碗满到差点儿溢出来的糖水;一个童年回忆七彩冰淇淋甜筒。


主食、甜品、饮料......在小学门口,也许除了蔬菜,就没有1块钱买不到的食物。


1块钱的购买力已经如此惊人,3块呢?


3块能在小学门口横着走。


带着3块人民币进了便利店,连瓶饮料都买不到。但在小学门口,你可以带走小半盆凉面;一份包装齐全的炸鸡排;一碗要素齐备香臭香臭的螺蛳粉;一份挑起食欲的豆腐脑;一大碗小料多到爆的西瓜刨冰。


3块钱的小吃虽然没能在品类上跑赢1元党,但贵在料足量大。单看这些小吃的体量,就很难相信这是2023年的物价。


虽说小学门口不见得有多美味,但光凭性价比就足以出圈。


一时之间,去小学门口打卡便宜小吃成为一种绝对意义上的流量秘密。凭借拍摄打卡视频,不少博主都获得了上百万的点赞。


10块钱吃遍全场、20块能在小学门口吃到多少东西、挑战100块吃遍小学门口......类似的标题总能吸引网友驻足。


在这些视频里,网友们惊奇地发现:小学门口1人民币的购买力,堪比商场的20块。


10块钱可以吃到撑,50块可以大宴宾客。这让围观的网友忍不住激情规划未来:



小学门口,没有通货膨胀


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财富神话,小学门口也是一样。


不管外面的物价怎么飞涨,小学门口1元人民币的含金量从不打折。在一条点赞131万+的打卡视频里,博主用34块钱买到了9种小吃,包含但不限于火鸡面、饺子、汉堡鸡排、酸辣粉......



这强大的购买力让坐在桌前吃外卖的网友纷纷破防,反手晒出了自己35元+的寒酸外卖。


都是狼牙土豆,小学门口只要3块,但换个地方,它就值15。



更尴尬的是,这份只有黄面馒头配榨菜和饮料的粗粮,居然也要35.6。



打工人这才发现:原来,在中产哭着说自己月薪2万吃不起工作餐、买不起面包,月入3万无法实现水果自由的时候,小学生一出校门口就能靠10元巨款吃饱甚至吃好。


有时甚至还能把3块花成3+5块。



难倒北上广深的中产困境,就这样在小学门口消弭了。


这里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名字,也不会搭配营养健康的轻食,它非常地摊,也非常朴素,主打一个:让你花最少的钱吃到最饱。


为了节省开支,下班早的那批打工人开始蹲守在小学门口,在小学生的地盘和小学生抢吃的。


我愿称之为:“蹭小消费”。


“蹭小”的秘诀很简单,就是跟上小学生的步伐,发现他们的秘密基地,自觉主动成为他们的饭搭子。


最慷慨的打工人往往最先跟小学生搭话,通过请客的方式套出这条街最好吃的摊儿。


小学哥小学姐们也不含糊,一口一个谢谢哥哥姐姐,哥哥真帅,姐姐真美,把自己的“3元金主”哄得喜笑颜开。


接孩子的家长也是“蹭小消费”大军的一员,不过他们的角色更接近间谍:别管自己吃得多香,绝不能让孩子知道。




博主@贾琼真有钱儿 是一对90后夫妻,在接儿子放学之前,他们买了淀粉肠、烤串儿、烤冷面和快乐水,在冷风中二倍速进食。


他们边吃边催促对方“快点儿,快放学了”,在儿子出校门之前不忘用可乐漱口,还相互检查嘴里是否有余味。


儿子路过淀粉肠小摊,想吃。妈妈却说:“这玩意儿我跟你说全是灰啊,吃完肚子疼拉肚子。”视频最后不忘说出那句经典台词:“走,回家,妈妈给你做好吃的,咱不能吃那个。”


小学门口不仅考验家长演技,也考验老师的。


学生有学生特价,老师有老师高价。



不过这些细节都是调剂品,在博主们的vlog里,去小学门口吃东西的关键词就是快乐。


博主快乐,小学生快乐,偷吃的家长快乐,被顾客团团围住的摊主越忙碌越快乐。


在小学门口这个3元宇宙里,出现了一种罕见的全员快乐。 


都说快乐不分贵贱,但对消费者而言:能用1块买到快乐,最好别用2块。 


生活的样子,从来都不唯一


小学门口吃饭的视频看多了,总能发现一些新细节。


比如,摆摊的老板的声音往往不算年轻,基本都在中年与老年之间。他们大多从十年前,甚至三十年前就在学校门口摆摊,一共也没涨过几次价。


摊主们的锅碗瓢盆也都上了年纪,不锈钢桶满是划痕,锅外面也都被黑色沉积物包裹得严严实实,里面又被擦得锃光瓦亮。 


调料盒的瓶口处大多充满了使用的痕迹,因为常年放置有色调料,清洗并不容易。


在大多数情况下,看到这样的小吃摊,人们的第一反应总是怀疑它是否卫生。


但面对小学门口的超低价,人们更关注的是另外的问题:卖得这么便宜,能赚钱吗?


博主@蜡笔小食探 在学校旁的老巷子里,遇到一个70多岁的老奶奶摊主,她和老伴儿在小学门口卖了10年炒面,2块钱一份。无论加鸡蛋还是腊肠,都只加1块。


在博主感慨“这么便宜”的时候,老奶奶笑着说还好。


博主说要加一根肠,老奶奶友情附赠了博主一根腊肠,给了不少扣肉。一共收了4块。


博主问老奶奶:“这样赚钱吗?”


“赚的有一点呢,一般只有一块多(一份)卖一百多份也只到100、200块一天,老两口也够了。


评论区的网友破防了:“算上水电人工铺租,其实没赚钱。”



随后,博主补上了老奶奶小摊用的鸡蛋,是超市里比较好的那种。并配文:“一块钱一个真的不赚钱。”



当年轻人涌入小学门口的小吃摊,有人怀旧,有人猎奇,也有人尝鲜。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聚集在小学门口,对“抢小学生吃的”的年轻人来说:1块、2块都不算什么大钱。


但对这些摊主来说,几十年如一日的劳作,全靠1块、2块构筑全家人的生活。


他们早上五六点就要起床准备,上午洗菜穿串儿,下午3、4点出摊儿,只为赶上上学、放学这两个黄金期,从小学生为数不多的零花钱里赚取微薄的利润。


在小学门口,我们很容易发现生活的两面。一面是辛勤劳作和微薄的利润,另一面是热气升腾和热闹非凡。


小吃,某种意义上是烟火气的象征。便宜的价格和扑面而来的香气,分分钟就能勾起CBD打工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无论外面的物价如何飞涨,只要回到小学门口,你就能发现: 这里还是老样子,变的只有自己。


20年过去,当年的小学生长大成了终日忙碌的打工人。


曾经口袋里揣10块钱就能兴奋一整天,在校门口小吃摊所向披靡;如今银行卡里有了很多个10块钱,可涨薪的速度根本追不上物价和物欲。


世界变化得太快,可回到小学门口才发现,时间似乎独独对这里格外仁慈。


哪怕学生们一批批长大,教学楼翻新扩建,校门口1块钱的购买力也从没有改变。


那些在小学门口吃饭的年轻人,他们吃的是什么?


也许是好奇,也许是便宜,也许是怀念。


事已至此,不如先用3块钱,好好吃顿饭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WEEKLY (ID:phoenixweekly),作者:章鱼,编辑:闫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