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每个人的家庭环境不同,对一些人来说,也许只有和家人保持距离,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平静和快乐。
只是这种想法有时会让周围的人无法理解,国外一位网友就因此和朋友撕破脸,甚至把朋友骂哭,只因朋友劝她和她妈妈“和解”…
这位网友是一个36岁的女性,她来自一个有毒的家庭,家人非常以自我为中心,网友常常遭受来自家人的精神、情感虐待。最近几年,她终于受够了这一切,切断了和原生家庭的联系,不想再继续受折磨。
(示意图)
她周围的朋友也了解她的情况,可就在今年快到母亲节的时候,一位朋友开始劝她“打电话给妈妈,你们母女二人在母亲节那天和解”。
网友完全无法接受朋友这样的提议,于是又一次跟对方解释了自己曾经历过的情感和精神虐待,以及母亲是如何否认这一切、拒绝承担任何责任、也没有想到接受心理治疗的情况。
她以为朋友会明白自己的处境和决心,却没想到,朋友进一步说:
“为人父母是一件很难的事,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你本来就应该多帮妈妈做家里的事,帮忙照顾你的弟弟妹妹。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母亲节给妈妈打个电话吧。”
(示意图)
网友说,提出这些建议的朋友已经为人母,也许是出于这种原因,她更多地站在对网友施虐的父母一边考虑。
网友完全听不进去这种“好言相劝”,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朋友的逻辑来反驳她,提到了虐待过朋友的前夫:
“所以你觉得如果我小时候多做点家务、多被父母教育,那我就不会被虐待了?如果得体地对待你的孩子很难的话,那你就不该做父母。”
网友继续对朋友说:
“也许你应该多帮那个虐待你的前夫做家务,也许你做晚饭的时间不该晚了10分钟,你知道他工作压力也很大的,做一个养家糊口的人和孩子们的父亲是件很难的事。
很快就是父亲节了,你应该打电话跟他和解。你作为一个成年人都不能阻止你的丈夫虐待自己,那我当初作为一个孩子,又怎么能阻止一个成年人针对我的虐待行为呢?”
这一番激烈的反驳戳中了朋友的痛处,朋友再也说不出什么话,哭着走开了。
网友很不解,她只是想明确自己的界限,让别人知道:无论任何人,哪怕是你的父母,实施虐待都是无法容忍的。
(示意图)
但听完其他朋友的态度后,网友有点怀疑自己,也不禁开始反思。
朋友的前夫的确是个很糟糕的人,对这个朋友极尽折磨,朋友被这段婚姻弄得心力交瘁,一直在疗伤。而朋友劝网友跟妈妈和解,也不是有意要伤害她。
所以网友开始纠结:难道自己才是这件事里的“恶人”吗,是不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得太过分了呢?
(示意图)
于是乎,网友将事情经过分享到网上,希望大家能给她一点意见,看一看这件事她到底是不是错了。出乎她意料的是,很多网友都支持她的做法,认为她并不是那个“恶人”。
其他网友回复:
“我真的讨厌(你朋友)那样的人。我跟我妈妈的关系也很紧张,当有人告诉我,我一定要跟我妈和好、因为她是我妈时,我最后一丝理智都会被碾碎。
你朋友需要跳出自己的幻想,明白不是所有父母都是好父母。”
另一位跟帖说:
“嗯…她(朋友)‘不清楚内情’,你就让她清楚,还很贴心地用她自己的逻辑去表达了,只是她不喜欢这样罢了。
那咋整,或许下次她可以试着在说话之前有点同理心,或者从一开始就闭嘴。”
这位表示:
“人们真的得停止对孩子们说教、让孩子们跟虐待他们的父母和解。
跟被虐待的人说‘他们有责任修复这种关系’,这样的话似乎是社会可以接受的,但其实完全就是胡说八道。”
(示意图)
还有跟帖网友明确支持她:
“你做得太棒了!有时候就是需要这样。她(朋友)哭是因为这种‘教她做人’的经历让她不舒服,你一点错都没有。
你已经给过她机会,让她别犯蠢,但她一再触犯你的底线。现在她该知道滋味如何了。如果你失去了她的友谊,那是因为她不愿意去理解逼着你为母亲节感到内疚的做法。”
也有跟帖网友觉得她的朋友们是“做贼心虚”:
“很多制造这种争论的人(包括希望你跟朋友道歉的其他朋友),其实往往都害怕他们自己将来会受到类似的对待。
你朋友是个母亲,她害怕她的孩子会那样对她。其他朋友则害怕自己将来做了一些事之后也得到被骂哭的待遇。
他们没有因此反思自己,去成为一个更好的、不会触犯他人边界的朋友,而是选择让你内疚、降低你的反应机制,这才是可悲的地方。”
(示意图)
有另外的网友辩论了一下“施虐”这个角度:
“凡事有因才有果。你和朋友都遭受了虐待,这不是你们应该承受的。但她无视你遭受的虐待,为施虐者找借口,而且她真的是这么认为的。
你告诉她,让她原谅她的前夫,尽管你并不是真的这么认为,只是表达了一个观点,她还是接受不了。希望你最终能够明白这一点,没必要跟她解释那么多了。”
“你没错,也不是你骂哭了她,她要为自己的情绪反应负责。
如果我是你,我肯定不会跟她道歉,只会说些场面话,比如‘事情变成这样我真的很遗憾,我也是不得已才会提起你被虐待的经历,以此来证明我的观点。
但我希望你能明白,我不得不这么做,因为你在一个对我来说很痛苦、很敏感的问题上对我步步紧逼,你在提供一个不安全的选择,会让我再次暴露在施虐者面前’。
我觉得这种场面话能向你们的共同朋友发出信号,表明你并不是想伤害她,同时又能清楚地表明,是她侵犯了你的边界,做了与她无关的多余的说教。”
“朋友,你就是我的英雄!!!全体网友都来给我看这个爽文!!!”
除了对这位网友的支持之外,还有很多人分享了自己与原生家庭的不愉快,以及从旁人口中听到的说教。
提到父亲的:
“每次人们跟我说:‘他是你爸,再给他一次机会吧’的时候,我都要发疯。为什么?!为什么,我,一个出生后什么都没做的孩子要成为那个修复一切的人啊?
尤其要说到,施虐者从来都没有真正意义上地道过歉,只会在人们面前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如果你真的试图重新修复关系,他们又会故态复萌、继续虐待行为。
多年来,我屈服于压力,偶尔还要去看我父亲,每次都被虐。最后他自杀了,我以为我终于能摆脱那些张口就来的人了,但并没有,人们仍然会说我没和我父亲和解实在太糟糕了,我想说就算我跟他和解了又能怎么样,一切都不会改变。他患有精神疾病,他再也不能控制任何人了。”
另一位提及父亲的网友:
“我父亲是个有暴力倾向的人,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亲眼目睹并遭受很多糟糕的事情。
我的朋友小时候失去了父亲,因此她试着劝我原谅我父亲,她愿意做任何事,只要她父亲还能活在人世,而我希望我父亲在我小时候就死了,这样我就不用在20多年来的每一天都背负着沉重的创伤。
但我没有把这些话对我朋友讲,因为我能感同身受她的痛苦,即使她无法共情我的。”
提到母亲的:
“过去几年里,我一直想在给我那个虐待狂母亲一个机会。昨天是我的生日,她却选择和我吵架,说我是个多么差的孩子,她已经放弃我了。
这场争吵没有什么原因,她只是想让我的生日变成属于她的场合,就像她在我成长过程中一直做的那样。
我不知道我还要再受伤多少次、再给她多少机会,因为她连保持短短一个小时的体面都不愿意给我。”
看到这么多人分享自己的家庭创伤,的确令人感到心碎。原贴的po主网友,在大家的分享中大概也有了自己的答案吧。
说到底可能还是那句话:“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尤其是在家庭关系这种经年累月中积攒的问题上更是如此。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