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的确有很多人不懂『小编』这个词的含义与用法,之前喊我『小编』的我也不做恶意解读。但是,作为一名略带骄傲的原创作者,还是很有必要讲清楚这里面的区别。
首先,最基本的用法,『小编』是编辑人员的谦称,类似在下、小生、犬子,只能当事人自称,哪有用来称呼别人的道理?用『小编』来称呼别人,要么是没文化,要么是没礼貌,总得占一样。
然后,在传统媒体时代,编辑是原创内容生产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岗位,从选题策划到写作框架,再到内容修改提升,编辑很多时候既是作者的搭档,也是作者的督导。很多媒体与出版社都实行的是编辑主导制,业务能力出色的作者才有机会转做编辑。
但是在自媒体时代,由于内容创作门槛的急剧降低,整个互联网上原创内容的占比也急剧下滑,所谓『半原创』与抄袭洗稿大行其道,催生了数百万个名叫编辑但并不生产原创内容的岗位。不管是出于逃避法律风险,还是本身没脸见人,反正这类编辑通常不愿意以实名现身,全都躲藏在『小编』这个模糊的身份背后。
所谓『小编』,既没有内容原创能力,也没有尊重知识劳动成果的道德底线,与真正的编辑完全不是一回事。作为纯原创作者,你喊我『小编』我能不生气吗?
最后,还有一种情况是,以个人形象对外展示的原创自媒体做大之后,作者本身精力不够支撑持久产出,就组建了内容团队来提高内容生产效率。
通常,负责对外露脸和署名的这位作者也会参与内容的把关,对内容的品质与承载的价值观负责,但实际内容生产的主要工作都落在了团队的编辑身上。这些编辑出于维护IP形象的需要,通常都隐身在幕后,不在前台署名,只能以『小编』身份偶尔冒个头。
实际上,很多用户也知道作者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一个『名角』背后是几个甚至十几个『替身』在干活儿,但是大家还是默契地共同维护着这个假象。作为代价,这些编辑作为内容担当的功劳就被弱化成了『小编』没有技术含量的苦劳。
称呼一名具备内容原创能力,甚至承担了创作主要工作的编辑为『小编』,相当于把拉小提琴与弹棉花的两个人统称为弦乐手。
这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