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网 (ID:eeojjgcw),作者:朱涵琪,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2023年,中美货币政策周期深度错位下,人民币兑美元破‘7’的时间有史以来最长,这是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历史上错位最严重的一次,前三次破‘7’都形成了双向,这次目前尚没有形成双向,未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王晋斌表示,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有三大因素,从影响程度排序分别是经济及经济预期、利差、美元指数。


12月8日,CMF宏观经济研讨会(第78期)以“中美货币政策周期深度错位下的人民币汇率”为主题进行了讨论。


王晋斌总结了中美货币政策周期深度错位的四个特征:第一,中美政策性利差倒挂形成峰值,在今年8月超过190个BP(Basis Point),这是核心变量;第二,央行总资产存在变化差异,2020年6月以来美联储缩表到1.1万亿美元,中国央行增加了4.8万亿元人民币;第三,货币供应量呈反向增长趋势,2022年起美国M2开始负增长,中美M2增速差距扩大;第四,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倒挂,加息后倒挂曾在2022年10月份高达220个BP。


王晋斌指出,这轮货币政策周期中,美联储从激进宽松转为激进紧缩,从就业优先急转向通胀优先;相反,中国央行强调稳中求进,疫情以来较少单独采用逆周期政策,更强调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整体上是降息周期,双方的错位尤其体现在利差“倒挂”上。


除了利差因素,王晋斌进一步指出,在货币政策周期深度错位下,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还主要包括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美元指数。


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速低于市场预期影响市场投资者行为,进而影响汇率。另一方面,美元指数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机制相对复杂:其走强可能由利差扩大所致,例如美国单方面加息导致美元走强,引发人民币贬值;也可能是由于流动性机制,即在中美利差不变情况下,美元指数由于其一篮子货币弱而被动走强,增加美元资产吸引力,推动部分资金流向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施加一定贬值压力。


人民币汇率的表现如何?王晋斌总结了三个特征:


第一,相对稳健。自疫情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不到3%,均小于美元指数中的其他货币的贬值幅度,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幅度也不是太大。在全球主要货币中,今年人民币对美元的走势偏弱。


第二,市场化。央行曾使用三因子模型控制汇率波动以避免汇率破“7”(三因子模型:中间价+上一日收盘价+逆周期因子),从2020年10月27日后至今未再次官宣启用,即便今年九月汇率跌破7.3也仍未使用。


第三,弹性增加。在2022年和2023年,汇率波动幅度增加,年收益率变化也有所扩大,这显示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提升。


中美货币政策错位的情况下,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当前美国的核心PCE指标下降较缓,通胀仍是美联储关注的重点,在美国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背景下,限制性的利率政策可能会持续到明年二季度。与此同时,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可能会着重增长优先,同时平衡中美利差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王晋斌表示。


PCE是指个人消费支出,其英文全称是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主要用来衡量美国居民在一段时期内的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耐久品和非耐久品,进口和国内生产等。由美国商务部统计,通常在每季度初发布数据。


此外,王晋斌指出,从长期结构性因素看,2024年的贸易顺差可能会有所下降。据经合组织(OECD)预测,明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7%,将成为自2020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最低的一年。尤其是美欧未来的经济下行可能给中国出口带来压力,因为美欧是中国顺差的主要来源,占总顺差的比例在65%以上。


“自2015年汇改开启了人民币一篮子调节制度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在6.7左右波动。根据人民币汇率的历史经验研究和超调的经验研究,可以认为人民币的合理运行区间(非超调区间)在6.1到7.4之间,围绕着6.7上下10%波动。因此,当前的汇率水平是相对合理的均衡水平。”王晋斌说。


11月27日,央行发布了《2023年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了三个“坚决”:“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这在宏观审慎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以确保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当前,资本和金融账户下的直接投资或证券投资都存在逆差(双逆差),未来要平衡跨境资本流动,因为这直接影响市场汇率。虽然这种双逆差情况可能不会一直持续,但一旦市场出现羊群效应,将带来一定的超调风险。通过平衡增长预期和利差,稳定好外资外贸,加上宏观审慎管理,明年人民币汇率能够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稳定运行。”王晋斌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网 (ID:eeojjgcw),作者:朱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