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郭章龙@巴黎小郭郭Paris,圆脸小伙就是我。
我和丈母娘在巴黎集市摆摊才1年时间,就凭借“功夫”刀削面,横扫巴黎街头,成功打开巴黎人的“味觉大门”。很多国人来巴黎,也都会来摊位上打卡,没想到连女神高圆圆也慕名而来。
(高圆圆在我的面摊吃刀削面)
1988年,我出生在山东烟台,是家中独子。祖上闯关东来到东北,后来就在哈尔滨定居下来,直到我父亲那辈才回到山东老家。
父亲是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又赶上改革建设发展期,他选择南下谋求机会,最终回到了我们的祖籍山东,在烟台成家立业。
小时候,父亲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人,也是在他的身上我深刻明白: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我从小性格就比较野,思维特别活络,胆大包天、敢闯敢闹,几乎没有什么事情是我不敢做的,也因此没少挨父亲打骂。
(年轻时的我)
大学时,我学的专业是通信技术。因为我所在的学校是中外合作的,所以在大四时我得到了去法国做交换生的机会。
当我得知被分配的学校在法国南部一个不知名的小城市时,我心里想:“怎么着我也要去大城市,去首都巴黎看一看。”
然而交换的学校都是指定的,不太可能更换。我想,既然学校安排不了,那我就自己去找学校。
于是,我就自己去写申请、去注册学校。我对着词典一点一点翻译材料,不明白的地方就自己上网查,或者咨询在法国留学的师哥、师姐。
总算皇天不负苦心人,我顺利申请到了一所巴黎的大学,在2011年来到巴黎。
(巴黎的狭小街道)
巴黎虽然是法国首都,但基础建设却比不上中国的一二线城市。房子大多是古建筑,道路狭小很容易出现拥堵的情况。治安也不是很好,抢劫、偷窃时有发生。
不过老话说得好,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决定在巴黎待下去,那么最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语言问题。虽然在国内三年大学中也有法语课,但仅是教了些基础的,要想在法国与当地人畅通交流,还是有点困难。
所以,一般留学生来到法国的第一年,就是到语言学校学习法语,接着再攻读相关的专业。
我与他们不同,虽然作为留学生的身份过来的,但我来的目的一是看一下学习环境,二就是想了解法国的经商环境。在学校待了大概一年,就没有再继续攻读专业方面的课程,而是开始寻求商业机会。
(我在法国打工)
其实我在校期间就在巴黎到处打零工,积累经商的经验了。我曾在餐厅洗过盘子,也曾在鱼店打过工。
正因为打工,我认识了同样在法国留学的妻子。
妻子所在的学校是在法国的另一个城市,她趁着暑假来到巴黎找工作。
很多中国留学生都会选择打暑假工,一般地话,一个暑期下来,挣一张回国机票钱绰绰有余,甚至有的收入连下半年的生活费都能解决一部分了。
当时,我的在一家鱼店打工,每天跟着鱼店老板凌晨去进货,然后把货送到各家大小饭店、餐馆,其中就有妻子打工的一家饭店。
我们见面的次数多了,渐渐熟识起来。或许因为同是中国人,又同在异乡,我们俩特别聊得来,自然而然地便走到了一起。
刚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在巴黎只住得起9平米的合租房。甚至结婚当天我们掏完兜里的钱,都不够给来祝贺的朋友买酒,婚纱照也没拍。
(我和妻子年轻时的合照)
当时就想着,先等等,等我们条件好点了再补拍。没想到我给妻子的这个许诺,一等就是10年。
那段时间的日子着实不好过,甚至妻子在怀孕9个月的时候,还要一个人干3个人的活。有时候我觉得她有点傻,但转念一想,不傻怎么会嫁给我。
妻子是属于那种特别有想法的女人,而且商业嗅觉也特别灵敏。
老话说得好,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在妻子的助力下,我在2014年开了自己的贸易公司。
公司经营上的很多决策都出自妻子之手。不过她比较低调,不喜欢露脸,所以更多地是做幕后的工作。
短短三年,我的小小贸易公司就做出了一定规模,员工增加到20多人。
在生意之余,我们到处旅游,几年下来几乎把欧洲游了个遍。在旅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人,也遇到了许多新奇的事情。
当时短视频行业刚刚初露苗头,我就把法国文化、美食制作、日常生活和我旅途中的见闻等等,发到社交账号上。
(我陪女儿出去玩)
就在生活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时,新冠疫情毫无征兆地降临,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我的贸易公司受到的冲击最大,品牌方停产停工、物流停运,苦苦支撑了一年多,最终也逃不了关闭这条路。
疫情刚爆发时,我的丈母娘来法国探亲。在我和妻子结婚后,她就经常往返法中两地,在法国待3个月,回国待3个月。但当时因为疫情,回国的航班全面停运,连我托关系买的返程机票也被取消了。
就这样,我妈被迫留在了巴黎,我帮她申请了长期居住身份。
我妈原本是一位典型的“社交达人”,可是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加上语言不通,渐渐消磨了她对生活的热情。
我们住的区域有很多华人,大家平时做生意、忙事业,虽有交流但机会也不是很多。疫情之后大家一瞬间就都空闲下来,我们就经常在这个区域内串门、聚餐等活动。每每这时候,我妈就成了我们的主厨担当。
(我妈在做刀削面)
聚会多了,我妈的手艺也在朋友间传开了,后来很多法国朋友上门来,就为了尝一口她做的正宗“中国味”。每每这时候,我妈的脸上都会扬起自信、幸福的笑容。
我妈老家是山西大同的,她在国内做过几年餐饮,所以做得一手地道山西美食,尤以刀削面最为拿手。
说到我妈做的刀削面,还曾“惊吓”过两个法国小伙子。
那次,我请了两个法国小伙子来家里帮忙修院子。干着活就多久就到了中午饭点,两人拿出自带的三明治啃了起来。当时我妈正在熬刀削面的臊子,不一会儿整座房子都充斥着臊子浓郁的肉香味。
这可把两小伙子馋得不行,特别不好意思地来问我们煮的什么东西这么香。
我妈秒懂,当即拿起桌上的面团,用刀“唰唰”削了两碗面。结果吓得两人目瞪口呆,直呼:“中国人真的是个个都有功夫呀,就连面都是用功夫做的。”
(法国小伙在吃我妈做的刀削面)
然后接下来的几天,一到饭点两小伙就把脑袋伸进来问我们:“你们今天还吃功夫面条吗?”这也就是我们后来给面摊取名——“功夫刀削面”的由来。
2022年的春节,疫情还没有结束,我们一群华人全部滞留法国,无法回到中国与家人过团圆年。
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在海外的华人,不管平时有多忙,过年都一定要回国与家人团圆。然而,那时疫情还处于非常严峻的时期,机票更是一票难求。
有一次和几个朋友吃饭,突然有人提议:“要不我们就在巴黎搞一个春节聚会,把身边的华人都叫来,大家热闹热闹。”
没想到的是,消息传出后,被滞留在当地的华人朋友们纷纷踊跃报名,人数直接飙到了200多人。就这样,原计划的小型聚会变成了小庙会。
一个在巴黎开东北饺子馆的哥们,直接让出他刚盘下的餐厅给我们做活动场地。
餐厅是刚装修好的,整体风格采用的是中国红,我们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窗花,将过年的氛围感瞬间拉满。
(春节庙会火爆现场)
活动当天更是热闹,不仅餐厅内挤满了人,就连店外面都大排长龙。
食物根本供不应求,光饺子就包了五六百个,丈母娘更是削了100多斤刀削面,把刀都削卷刃了。
两个穿汉服的中国留学生,抬着房东太太家刚摘下的山楂,现场给大家做糖葫芦。各式中式甜点,晃得人眼花缭乱。
驻法大使馆的华人古筝艺术家陈老师也来了,在现场和一位法国孔子学院的中文老师合奏了一曲《青花瓷》。
那一天,我感受最深的是,虽然我们来自天南海北,但是文化却让我们的心紧紧相连。这是我来到法国10年里,过得最有年味的春节。
而这场“春节庙会”的最大赢家,其实是我妈。那天,许多到场的法国人都被她的“刀削面技术”表演圈粉了。
随着我妈做饭的手艺名声在外,上门给我们介绍各种门路的朋友越来越多,有让我们开中央厨房的,也有让我们开饭店的。最夸张的,居然还有人邀请我们去承包大学的食堂。
(我妈给法国大学生做炸酱面)
当地一所学校的老师邀请我妈去学校给孩子们试做菜,看有没有合作的机会。那天,学生们听说有个会“功夫”的中国阿姨在食堂做吃的,呼啦啦把食堂围了个水泄不通。
不过后来,因为考虑到我妈的年纪,我怕她身体吃不消,所以最终没有接下来。
后来有一天,一个在集市开快餐店的小伙子跟着朋友来蹭饭,吃了我妈做的鲜肉小馄饨后,瞬间被征服了,连汤都炫得干干净净。
吃饱喝足后,他建议我们也去集市上摆个摊,说就冲我妈这手艺,在集市上绝对能卖爆。
第二天,我到集市去打探消息,跟集市管理员聊了下想法。令我没想到的是,当天下午集市的大区总经理就亲自上门,跟我们洽谈摆摊这件事。
然后我妈又用一盘橙香醋排骨,拿下了这位大区经理。他表示只要我们愿意,保证给我们最大的优惠——水费、电费、管理费、租金全免。
(集市总经理和我们洽谈摆摊事宜)
我们一听,这事可以搞呀。就这样,我们在巴黎集市上摆摊的事,算是定下来了,至于产品嘛,就卖我妈最拿手的中国美食——山西刀削面。
开张那天,我们一家人早早就赶到集市。我支上炉子,丈母娘则将提前准备好的三种臊子上锅炖着。
等水开后,只见我妈左手把面,右手持一把特制刀具,三下五除二一片片薄如纸片的面条,就飞入了滚烫的沸水中。
这不同寻常的削面技术,很快就引来了许多法国人驻足。为了让他们能更深入了解刀削面,我还专门在小摊旁摆了台小电视,循环播放刀削面的介绍视频。
但是令我们非常奇怪的是,围观的人许多,现场氛围也很热络,但买的人却寥寥无几,一上午下来就卖出去十几份西红柿鸡蛋臊子的刀削面,收入还不到200欧元。
(我们一家在法国集市摆摊)
正在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旁边摊位的小哥把我叫到了一边。
小哥告诉我,我们摆摊的这个片区,周边大多居民的饮食习惯,是不吃猪肉的。或许是我们拖家带口地来摆摊,人家也知道我们不是故意的,才没有为难我们。
听了这番话,让我顿时冒起了冷汗。有了这次经验,也让我明白了,市场调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回家后,我们迅速调换菜单,把猪肉臊子换成了牛肉臊子,果然第二天生意就好了不少。
自此,我们一家正式开启了集市的摆摊生活。
为了买到更新鲜的食材,也为了控制成本,我和妻子来到巴黎的批发市场进货。这里是整个欧洲最大的农贸食品集散地,世界各地的火车、飞机、轮渡,卸下来的货都会先运来这里。
这个批发市场非常大,开车从入口到出口,差不多得花四五十分钟。而且,它最特殊的是,在半夜11点到早上6点营业。
(我和妻子凌晨3点去批发市场进货)
我和妻子每天凌晨3点就得出发赶往市场进货,等把货整理完,天也蒙蒙亮了,然后我们抓紧时间吃口早饭。辛苦自不必说,有时候实在困到不行,等杯咖啡的功夫,我都能睡着了。
吃完早饭,我们又马不停蹄往家赶,在7点前接上我们的“厨艺担当”,赶往集市摆摊。去晚了就没有好的摊位位置了。
除了食材,我还用心布置了我们的小摊,用我和我妈的形象,融入中国风元素,制作了一张动漫版的背景墙海报。
集市的管理员K哥,还主动帮我们“摇人”——招呼周边客户上门,其中居然还有几位法国阿Sir。他们说,食堂的东西实在太难吃了,刚好听到K哥推荐我家的刀削面,就打算来尝一尝。
这一尝直接让他们成了我家面摊的常客,还带着同事也来吃。每次阿Sir们穿着制服,一溜站在我的小摊前吸面,那阵仗,太酷了。
(我的餐车出街了)
我们的小摊生意越来越红火,没过多久就突破了日收入1000欧元。随着“功夫刀削面”的名气越来越响亮,很多集市组织活动,都会邀请我们去帮他们镇场。
后来因冬季天气太寒冷,我们就把小摊升级为保暖性更强的餐车。有了餐车,摆摊的地点就没有那么局限了,再加上我们积累了许多粉丝,所以往往一开餐就爆满。
餐车成了我们的流动广告,也成了巴黎街头一道标志性的风景。许多网红都来我们的餐车打卡,就连国民女神高圆圆都慕名而来。
那是在今年6月的一天。
“阿姨还有面吗?”一声温婉动听的女声突然从餐车前传来,我和我妈抬头一看,哎呀妈,这不是女神高圆圆嘛!
我赶紧上前招呼女神坐下,我妈则左右开弓、手起刀落,三两下就做好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刀削面端到面前。
(我和女神直播录节目)
告诉你们哈,可千万别低估中国女明星在法国的影响力,即便是在法国街头,依旧有不少人认得她。
有了女神坐镇,我们的生意更是好到爆,大家你一碗我一碗地点餐,很快就销售一空。
“阿姨,您这面太香了!我明天还得来。”女神的肯定就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
吃完了面,我妈就和圆圆唠起了嗑。得知她这次是和闺蜜来巴黎做一场旅游直播。她邀请我去她们那做嘉宾。
接着,我十分荣幸地上了女神节目组包的大巴车,一起逛了巴黎香街、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等知名景点。我发现高圆圆的气质真的非常好,为人也非常随和。
靠着“功夫刀削面”,不但俘获了法国人的胃,还能有幸获得与女神近距离的机会,真是太奇妙了。
最近,我在巴黎市中心的第一家功夫刀削面馆正式开业。我的餐饮事业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我的餐厅开业了)
未来,我计划在巴黎再开几家加盟店,并筹建中央厨房。
然后,我会往巴黎之外的城市慢慢拓展。比如里昂、里尔。而且,荷兰、意大利等地方的华人朋友,也已经陆续跟我接洽合作的事情。
我的材料工厂也在筹备中,对于物料的配送,我们将采用冷链的方式,统一给加盟商们配送。毕竟我妈研制的臊子才是“功夫刀削面”的灵魂,所以在这一块,我绝对会严格把关。
不知不觉,我在法国定居整整10年了。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也收获了许多快乐和成长。我渐渐发现,生活不仅仅是追求物质的富足,更是追求精神的满足。
有粉丝问我:是不是在国外的生活更舒适,国外的钱更好赚?
我个人认为,没有所谓的哪里好,哪里不好。好与不好取决于自己,取决于心态。只要热爱生活,勇敢去闯,无论在哪里,都能挣得一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