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市值逼近阿里集团了。

队长在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拼多多市值为1847亿美元,阿里市值为1954亿美元,二者仅差107亿美元。拼多多再涨个5%,就能超越阿里巴巴了。在拼多多与阿里股价即将并肩而行的时刻,这是一场双向奔赴。只是差别在于,拼多多是狂飙猛进,阿里巴巴是跌跌不休。



三年前,阿里巴巴市值还在8600亿美元的超高位,跻身全球前十大互联网科技公司,与阿里集团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是亚马逊、微软、facebook这样的世界顶级科技集团。可仅仅过去3年,阿里市值就只剩1954亿美元了,蒸发了77%。马云还被传出,以80美元/股的超低价,出售原始股份。后来,马云办公室亲自出来辟谣,价格太低,一股没卖,长期持有,坚定看好。

要说比惨,京东集团也不遑多让,市值跌到只剩443亿美元,不到拼多多的1/4。虽然京东蒸发了数千亿市值,但刘强东家族赚麻了,先后套现640亿,成为京东上市的最大赢家。在阿里巴巴市值不断下跌的时候,拼多多则表现强劲,向上攀爬,市值冲到了1847亿美元。为什么拼多多的市值会超越京东,逼近阿里?拼多多究竟做对了什么?



在队长看来,拼多多主要做对了三件事:

一是,品牌化的成功。从淘宝、京东开始,都曾遭遇过假冒伪劣的市场危机,拼多多也一样。在拼多多野蛮生长的那些年,砍一刀令人深恶痛绝。而疯狂的价格补贴,又让拼多多上的商家鱼龙混杂,一度成为假冒伪劣的代名词。为了打击平台上的假冒伪劣产品,淘宝的策略是推出天猫平台,帮助商家走向品牌化。这一策略无疑伤害了中小商家,因为中小商家缺钱,缺流量,平台资源都向天猫倾斜。最后,这些中小商家在淘宝活不下去,就转去了拼多多,这也是拼多多崛起的开端。



京东的策略是自营,自建供应链,自建物流,自己把持品控。但在激烈的竞争中,后来的京东也慢慢走向了开放式平台,吸收其他商家入驻。有了前辈们的探索,拼多多则是两手抓,两手都硬。拼多多一边引入荣耀、格力、美的、格兰仕等品牌店入驻,一边设置直营店,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从而保证品控。

在这个过程中,格兰仕就曾因脚踏两只船,同时参加拼多多的百亿补贴和淘宝的双十一,被淘宝天猫屏蔽,损失惨重。后来,在双十一中,格兰仕又遭到天猫店全线产品被下架。



这一事件也引爆了阿里集团“二选一”的垄断性竞争。最终是,格兰仕赢得胜利,阿里集团因垄断市场,强制“二选一”,被罚182.28亿,拼多多成为国家反垄断的受益者,大量品牌直营店入驻拼多多。

这就带来了一个老问题:品牌店、直营店大量挤兑了中小商家的生存空间,引爆了中小商家对拼多多直营店的“线上打砸”行为。但对于平台而言,品牌商、直营店终究是平台扶持的对象,中小商家从淘宝转战拼多多,只是从一个坑到另一个坑,平台资源一定会向品牌商、直营店倾斜。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平台型电商生态逃不过去的劫。但不管怎么样,拼多多的品牌化战略取得了成功。

二是,国际化的成功。拼多多赶上了好时候。在淘宝做国际商城的时候,海外供应链还是一片空白,平台、物流、支付等,都要从零开始做。很多商家对跨境电商也不够熟悉,成本很高,投入很大,收益却很小。但有了淘宝、Shein、Shoope等跨境电商平台的铺垫,拼多多面对的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跨境电商产业链。拼多多作为步步高系旗下的一员,在海外物流方面,极兔快递也是段永平的得意之作。



拼多多做跨境电商有着深厚的土壤优势,极兔快递不仅是东南亚第一大物流集团,还深入了欧美市场。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如果说阿里国际站等早期跨境电商企业是拓荒者,那么拼多多就是在这些拓荒者的身上,成长起来的巨人。

拼多多在美国推出的Temu跨境电商平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Temu延续国内早期“砍一刀”的玩法,在美国如病毒一般疯狂传播,今年第三季度GMV超过50亿美元,成为拼多多集团最为强劲的业绩增长曲线,明年GMV预期能达到300亿美元。



不过,Temu还处于野蛮生长的草莽阶段,主要靠绝对低价,让美国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Temu能否在美国持续成功,得看Temu能不能把国际品牌吸引入驻了。

三是,低价策略。这个就不用队长说了,大家都知道。

从绝对体量来说,阿里集团是远远大于拼多多的。但是,阿里集团把菜鸟网络、盒马鲜生、阿里国际站等,都分拆独立出去了,形成六大集团,阿里达摩院则被捐赠给了浙江大学。拼多多在强化自己的时候,阿里集团却在瘦身,二者市值越拉越近,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