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源:小红书评论区里不少人都为abandon“打抱不平”。所以,为什么abandon被取而代之,新“上位”的aback又是什么来历?第一名,abandon当了很多年“abandon”一词于十四世纪末期产生,其来源是拉丁语中的“ad”,意为“处于”,和“bannum”(宣告、命令、禁止)组合在一起演变成法语中的“abandonner”,最后才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abandon”。“abndon”第一名的位置,可追溯到1604年。世界上第一本英语词典当年由罗伯特·考得里(Robert Cawdrey)编撰而成,起名为“字母顺序单词表”,到今天仅存世一本。打开看到第一个单词,是“abandon”。

之后“abandon”排在第一位,大有延续传统的意味。
在四六级、托福、GRE、考研等考试的正序词汇书里,“abandon”也是第一名。《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所附的词表中,单词按照首字母排列,第一是“a/an”。在编写词汇书时,这样的基础词向来被去掉,“abandon”自然就排在了第一个。



来源:网易云音乐截图因此,我们可以推测,“aback”之所以能把“abandon”挤出第一名,可能和它的使用频率提高或含义更新有关。除了“aback”外,还有哪些单词未来可能会排在“abandon”前面?按照字母的排列顺序,“aba(毛织物、阿拉伯长袍)”“abab(土耳其水手)”“abaca(马尼拉麻)”“abacus(算盘)”等都有潜力。但这些词还都太生僻了,暂时可能不会被各类考试词典收录。第二名的位置,“abandon”估计能安然无恙坐上很久呢!词典为什么要更新对于abandon失去第一名的宝座,有网友表示,还是更喜欢旧版词典,看到第一个单词是abandon才觉得安心。但遗憾的是,时代在发展进步,人们使用的词汇日渐丰富,词典更新几乎是必然。以英语词典的代表《牛津英语词典》为例,这部词典1857 年首先由伦敦语文学会提议编纂,后来分册编纂出版,首册于1884 年面世,125分册全部出齐已是 1928年。

这种更新,其中不仅包括对现有词条的修订,还包含对新词条和新词义的增补。一个单词,一般会怎样在更新时进入新词典呢?以《牛津》词典为例,其官网显示,对于考虑要包含在词典中的单词,首先会根据语言数据库的自动监测和分析,以及编辑和读者大众们的阅读体验及建议,将其添加到词典的“监视列表”中。
之后会进行持续观察和监测,将使用足够广泛、使用时间足够持续的单词分配给编辑。编辑们会利用书籍、网络各种资源追本溯源,梳理单词的发展历程。对于现有词语的新含义,他们会将新的定义和示例附在解释条目的最后一条。
如果这是个新单词,他们会对单词更多方面的详细信息进行确定,包括发音、形式、词源、定义、引文、含义和相关短语。看来,果然是用得够多、够广、时间够长的单词,才能跻身词典中。
词典的修订更新,也常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牛津》官网的《2020年4月新词列表》,就针对与疫情相关的语言进行了语料库数据分析。《牛津英语词典》编纂团队指出,2020年3月以后,占据使用频率前20名的关键词,几乎每一个都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关。

这些看似无厘头的词,很多都来源于研究人员依靠网络,对人们日常生活状态进行的观察。比如“CIO”,就是研究人员访问了在线亲子养育网站Mumsnet,来看看是否有时下流行的新词时发现的。一同被发现和收录的还有:TTC(尝试怀孕)、BFN(没有怀孕),还有BFP(成功怀孕)。牛津词典的资深编辑Fi Mooring说:“这些词都反映了个人经历,但是他们的使用人群却很广泛,甚至那些不是为人父母的人都在用。”
而且,不止英文词典变着花样儿更新,其实中文词典也不例外。2022年,《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完成新一轮修订、推出第4版。这次修订增补了诸如“共享经济”“新常态”“碳达峰”“互联网+”“移动支付”此类反映时代发展的热词,还收入了一些如“网红”“群聊”“脑补”“脑洞”的网络用语。
当然,对于新词和热词,词典也不是照单全收,而是会进行严谨的筛选。《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收词标准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是否在流传使用并稳定下来,二是能否进入群众的舆论生活,并具有一定品位。新词的“存活率”并不高,很多短时间内爆火、但没有被继续沿用的词,都无缘出现在词典里。
比如在进行第3版修订的时候,“白富美”“喜大普奔”“剩男剩女”等流行词就没有被放进去。
专家们普遍认为,这些词语满足了网友的语言创造欲,体现了语言的娱乐功能,但其生命力还有待时间检验。
一边紧跟时代潮流,一边不失自身专业性——不得不说,词典才是“网络冲浪界”的最强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