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网络》发表评论称,拜习会虽然没有创造出奇迹,但峰会达成的共识还是远远大于其象征意义。这篇题为《略有瑕疵的成功峰会》的评论写道:
"即便是拜登再度将习近平称为'独裁者',都未能冲淡中国努力营造的友好氛围。以往美国总统每次对习近平使用犀利措辞,中国官媒都会大作文章。而这一次,'独裁者'事件却被优雅地蒙上了沉默的外衣。绝不允许任何事情影响到当前的正能量。
毫无疑问,北京会不遗余力地向本国民众推销旧金山峰会的巨大成功。毕竟,经过缜密筹备,现年七十岁的习近平不远万里前来赴会,自然是对峰会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如果这位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无功而返,岂不会是一件非常没面子的事情。
不过,客观地讲,本次峰会达成的具体协议也确实超越了峰会本身的象征意义。尤其是中美重新恢复两军沟通渠道的决定,对国际社会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只有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才能避免险情扩大和冲突升级。"
评论指出,拜习会确实没有创造出奇迹:中方一如既往,依旧不愿意为结束俄乌冲突和以哈冲突付出更多努力,这一点尤其令欧洲人感到沮丧。
"但是尽管如此,本次峰会还是带来了一个可能被世人所忽略的积极后果:中国社媒上的大量贴文显示,中国政府终于又开始同美国开展建设性对话,令许多中国人终于松了一口气。而这种由衷喜悦的背后,是三年清零政策造成国际孤立之后,中国人重新同世界接轨,尤其是对恢复同西方接触的渴望。"
《法兰克福汇报》以《对手间的峰会》为题,就刚刚结束的拜习会发表了评论: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对话本身有时并不能起到作用,这一点,西方在俄罗斯问题上已有过痛苦的教训。但在避免或化解误会方面,对话却多少会提供一些帮助。有鉴于此,加州拜习会虽然成果有限,但双方同意恢复军事联络以及习拜二人保持电话沟通的约定,却无疑是个好的收获。在南中国海以及台湾海峡,中美两国间的争执接连不断,因此开展直接对话,也许会起到缓解局势的作用。今年年初,气球事件发生后,中国竟拒绝让两国国防部开展电话交流,这表明了中国风险意识和专业精神的缺失。
拜登此次再次提及的中美两国间的'竞争',却绝不是通过电话交流就可以化解的。随着中国的崛起,美中两国已经成了典型意义上的战略对手,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各个层面。本次峰会上,习近平似乎并不隐瞒,在必要情况下,他不惜以军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很遗憾,习的此番表态是必须认真对待的。而对于美国是否会进行军事干预,拜登此次则没有做出明确表态。一旦中美在台海发生冲突,其可能造成的全球性后果,绝不是乌克兰和加沙冲突所能相比的。"
"拜习会"之后,拜登回答记者提问表示,习近平(依然)"是一个独裁者"。时评作家长平认为,独裁者的存在及其对全球舞台的觊觎,正是"拜习会"谈论的所有问题的根本原因。
在举世瞩目的旧金山"拜习会"(11月15日)结束之后的记者会上,美国总统拜登被问到,他是否依然认为习近平是独裁者?拜登并没有被难倒,立即回答说:"他是一个独裁者,毕竟他掌控着一个共产党国家。他们的政府形式和我们的完全不同。"
在主流媒体的报道中,这个情节会被当作一个"插曲",一个"花絮",甚至被省略掉。在我看来,这个提问和回答的重要性,并不亚于这场记者会上的其他内容。或者说,"他是个独裁者"是不应该被隐藏的所有问题的前提条件。
提问中有"依然"二字,是因为拜登在今年6月称习近平为"独裁者",引发了轩然大波。当时,他在谈到令本已紧张的中美关系陷入冰点的"间谍气球"事件时说,习近平不知道气球在哪里,"这对独裁者们来说尤其尴尬,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独裁者被称为"独裁者",这要在过去或者别的国家,可能也就听之任之了。但是,如今中国的独裁有些独特,外交部发言人抗议说:"这些言论完全违背事实,严重违反外交礼仪,严重损害中国的政治声誉。"
9月,德国外交部长贝尔博克接受媒体采访时,就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战争说,"如果普京赢得这场战争,这对世界上其他独裁者,例如中国的习近平主席来说,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信号?因此,乌克兰必须赢得这场战争,自由和民主必须获胜。"作为"当事独裁者"的普京并没有专门为这个称呼生气,但是被列入"其他独裁者"的习近平生气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进行了同样的抗议,而且该部还为此召见了德国驻华大使傅融(Patricia Flor)。
曾几何时,独裁者"与华莱士谈笑风生"
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独裁者"(Dictator)这个词并不难理解,指的就是拥有国家绝对最高权力的领导人。在中共的公开文件和舆论宣传中,对习近平的权力描述完全符合这个定义:"定于一尊"、"绝对忠诚"、"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等等,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媒体和学界通常认为,习近平是毛泽东以后掌握权力最多的中国领导人。事实上,从实际控制的范围和权力的稳定性来说,习近平的权力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毛泽东。在毛泽东时代,刘少奇、彭德怀、林彪和邓小平等人或多或少地对毛泽东的权力构成了威胁。在今天,类似的威胁并不存在。维稳体制的建立、数字化监控技术的应用和经济全球化,让独裁者的权力变得更加方便,甚至走出国界,"为世界指明方向"。
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媒体和学界,称斯大林、毛泽东、普京、金正恩等专制国家领导人为"独裁者",十分常见。德国政府文件中,也称共产党统治的东德为专制政体(Dictatorship),昂纳克为独裁者。美国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华莱士(Mike Wallace)在采访江泽民的时候,也反复称他为"独裁者"。江泽民虽然在回答中略作辩解,但并没有因此生气,而且事后还得意地炫耀跟"与华莱士谈笑风生"。
称一个独裁者为"独裁者"如何成为外交事件?
称一个独裁者为"独裁者"会成为外交事件,这本身就证明"他是一个独裁者"。不仅如此,独裁者的权力还超越了国界,意欲将全世界都管起来。很多人认为,中国外交部"管"的只是拜登和贝尔博克等政治人物的嘴,要求他们"尊重外交礼节"。其实并非如此,中国通过各种压力,早已经让西方学界和媒体变得乖巧,避免使用可能让中国政府不高兴的术语,还自我安慰是"客观"和"专业"。比如,用"总统"称呼总书记和国家主席,让读者感觉和民主选举的领导人一样具有合法性;用"议会(议员)"称呼全国人大(人大代表),而不管两种机制的运作模式完全不同;用"执政党"来称呼独裁政党,而不管根本没有"在野党"……
独裁者的存在及其对全球舞台的觊觎,正是"拜习会"谈论的所有问题的根本原因。因为"依然"独裁,这些问题都不会得到实质性的改变。跟过去一样,"会谈"只是"敌进我退"的一个战术。跟过去一样,在这个循环中,独裁者将会变得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