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说,早买早享受,晚买价更香。
从曝光的资料来看,小米汽车的尾标将打上北京小米。有传言说,小米汽车将由北汽集团代工量产。在队长看来,北汽代工的可能性非常低。不是打上北京小米的尾声,就代表着北汽代工。这个“北京”应该代表的是北京国资,但不一定是北汽集团。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中,重庆有长安深蓝、上海有上汽智己、特斯拉,合肥有蔚来、深圳有比亚迪、广州有埃安,浙江还有高合、零跑,北京的北汽新能源就比较拉胯了。作为北京国资,自然是要扶持一家新能源大厂的。不然,北京在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中就没有一席之地了。北汽至今还在靠北京奔驰输血,与其押注北汽新能源,不如扶持小米,让新能源汽车更卷。
小米汽车的背后本来就有北京国资委的资本参与。在北京亦庄,小米工厂一直在大规模加速建设,走自产自销道路,是所有新能源车企的最终归宿。理想汽车并购了常州力帆工厂和北京现代工厂。小鹏汽车在广东肇庆自建工厂,蔚来也准备收购江淮工厂,埃安则接手了三菱工厂。小米自己投入数百亿建设工厂,就算前期找北汽代工,后面也一定会走自产自销的道路。
因此,北京小米,不是代指北汽和小米,而是北京国资和小米合资办厂的意思。从外形来看,小米汽车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但也可以明显看到其他车型的外观影子。它有点像保时捷帕拉梅拉,也有点像特斯拉Model 3,但作为小米第一款车,颜值无疑是非常能打的。
在重要零部件上,小米提供了一些选装件,如电池、激光雷达等。电池主要有两大供应商,一个是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主要搭载低配车型,另一个是宁德时代电池,主要搭载高配车型。
作为动力电池一哥,宁德时代依然处于遥遥领先的行业地位。其实,随着华为、小米加入新能源汽车后,电动汽车就越来越数码化了。即,电池不再是核心零部件。
在智能手机的早期发展阶段,OPPO手机曾凭借超级快充技术,打出经典广告语:“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其实,这不是在说电池好,而是说充电快。对于汽车动力电池而言,只要续航能够超过700公里,就已经够用了。不够用的是充电桩和充电速度。如果我们把电动汽车看作一台手机,那么,你就会发现,电池不再是核心零部件。造车新势力基本都不去做电池,不是做不出来,而是采购更具性价比。
那么,对于数码化的电动汽车而言,真正的核心技术在哪里呢?一个是车机操作系统,二个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三个是电驱、电控系统。电驱、电控决定汽车的基础性能,车机、智能辅助驾驶,决定车的驾驶乐趣,而冰箱、彩电、沙发则提升了车的舒适性。
把电动汽车不再看作是一个代步工具,而看作是一个移动的体验馆,才是智能汽车的新定义。就像以前的手机,只是一个通话工具,可现在的手机,打电话只是基础功能,各种互联网服务才是主菜。
在车机系统上,小米汽车必然搭载自家的澎湃OS。小米是国内做智能生态链最成功的企业。原本,是乐视先做生态链的,但贾跃亭步子迈得太大,扯着蛋了。可雷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反而把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冰箱、智能门锁、智能灯泡等,全部都做齐了。对小米而言,把这套操作系统搬到汽车上,是自己的传统优势项目,也就没啥担心的了,反正除了华为系以外的厂家,比亚迪、极氪、蔚小理等,车机芯片都是高通的。对高通芯片的研究与应用,小米不比任何一家差。
一直以来,小米这家公司都是以后发优势见长的。在做手机的时候,第一代苹果在2007年久发布了,而第一代小米到2011年才发布。这丝毫不影响小米后来居上,成为世界500强。小米最擅长的是供应链控制,打造极致性价比,横扫山寨机。对比国内各大车企,小米还有一个巨大的品牌优势。它在海外的品牌知名度仅次于华为,可以直接利用手机门店,拓展海外汽车门店,渠道铺设会更快。
小米入局后,必然加速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内卷,还会有更多的车企被淘汰出局。
也许,小米入局之日,就是恒驰汽车关门之时。
小米汽车首次公开曝光,但股价为何大跌?
历时31个月,市场无数的期盼,小米汽车的模样终于曝光了。
11月15日,在工信部发布的机动车新产品公示中,小米汽车的图片被首次官方曝光。
根据公示信息,小米汽车的生产企业为北汽集团,车尾部印有对应车型标识和“北京小米”的字样。
小米汽车长4997mm,宽1963mm,高1455mm,轴距3000mm。
其中一款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供应商为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
另外一款高配车型采用三元锂电池,供应商为宁德时代。
前脸车标是小米经典的“MI”字logo,但并不是标志性的橙色,而是类似金属的偏灰色,看起来更有科技气息。
在一个月前,雷军在小米投资者大会上宣布小米汽车预计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并销售。
目前小米已经开设了多个汽车销售类相关岗位,如新能源汽车销售主管、小米汽车门店店长等等。
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大家就能在市场上看到小米汽车的身影。
不过,这种爆炸性的消息放出后,小米的股价却大跌将近6个点。
与此同时,市场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大。
最先被质疑的,是外形。
新能源车型本身目前就高度同质化(电机、电池、电芯几乎都来自固定的几个厂家),目前能拉开差异化的就是:
1.智能驾驶系统。
2.底盘素质。
3.外形。
4.售价。
根据工信部曝光的车辆图片,小米的两款车型均采用了低趴溜背造型、向两侧延展的三角形大灯、一体式天幕、贯穿式尾灯等设计元素。
这些在外形上和保时捷Taycan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小米汽车保时捷Taycan
以至于有人吐槽这款车是“保时米”。
再来说说售价方面,据预测,该车型售价或处于20万-30万元区间,竞争对手将有特斯拉Model3、蔚来ET5、小鹏P7、智界S7、比亚迪王朝和海洋系列等。
和这些品牌相比,小米虽然不算贵,但其品牌天然具有“性价比”的市场认知。
如果真卖这个价格,小米的性价比心智又如何体现呢?
目前来看,轿跑电车方面,汇集了市场主要的走量车型,蔚来李斌曾在2022年底表示,2024年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决赛阶段。
为了留在牌桌上,车企都做好了以价换量的准备。
小米目前的市场分析师放风价在30万左右,很难说这是“年轻人的第一辆车”的预算。
而按照雷军的规划,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计划第一年就要销售10万辆,此后三年累计交付90万辆,“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这样的目标和目前的产品信息来看,是很难匹配的。
最后一个拖垮市场预期的,我认为是小米选择的合作商——北汽。
尽管北汽也是奔驰的合资厂商,但北京奔驰也因为“铝换钢”、“漏油门”等质量问题被诟病,北汽集团能否为小米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还需市场检验。
此外,还有人从其他渠道了解到,小米只是借用了北汽的资质,但生产还是小米自己生产,首次造车的小米,供应链是否成熟呢?
股价的大幅度下跌,一方面说明目前产品的信息并没有给市场太多惊喜,另一方面也说明造车新势力面临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卷。
今年年初,特斯拉开启了降价时代,倒逼一众车企不得不降价跟随。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可能是好事。
但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局面非常艰难。
因为成长最大的动力首先是:要有利润要有钱。
今年上半年,今年上半年广汽集团自主板块(广汽传祺和广汽埃安)亏损约23.34亿元,已经给市场敲醒了警钟。
中信证券认为,小米造车若要取得成功,将会面临着早期高昂的研发支出与资本支出投入、后续销量提升,以及毛利率何时快速地恢复至健康水平等挑战。
也就是说,小米必须要在前期拿出充足的现金流来烧。
而且还要持续投入大笔科研资金,在智能驾驶上做出有说服力的系统,以此来应对华为、百度等科技企业的挑战。
新能源车的竞争,核心还是科技含量的竞争。
2014年,马斯克宣布:
“特斯拉公司将自己200余项有关电动汽车电池、电子装置和控制软件方面的相关专利一律对外开放,不会对任何怀有善意使用我们技术的企业发起专利诉讼。”
此后,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然而大浪淘沙,目前还活着的造车新势力也只有区区几家。
对于小米来说,首战就是决战。
能不能拿出有竞争力的价格和与华为掰手腕的技术,将是小米汽车能否打响决定一枪的关键。
未来的汽车市场必定是智能化的,小米未来可期,但也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