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正在前往美国旧金山参加APEC峰会,在巴厘岛会晤时隔一年之后,习近平又将与美国总统拜登再次举行首脑会晤。不出意料,这将是一场外交表演,中美双方各怀心思,逢场作戏;但同时,这场表演又是中美双方都在精心准备、联手打造的诚意之作。

之所以说这是一场各怀心思,逢场作戏的外交表演,原因很简单,因为中美双方之间的矛盾已经不是几次首脑访问会晤就可以化解的。正如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中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难以避免的,这是不以爱好和平的中美友好人士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因为中美之争不但是国家利益与前途之争,也是全球大国与地区大国区域的利益和地位之争。

从美国前总统川普上台以来,美国就彻底抛弃了对华战略模糊的外衣,甚至不惜从中东撤出,把重兵调往印太地区,并对中国采取“极限打压”的手段,启动中美全面脱钩,在科技、金融、外交、军事、贸易、留学等方面全力打压,并用南海,台湾,香港等问题作为棋子等手段来对付中国。而中国也不甘示弱,采取对等报复的措施,包括互相关闭领馆,互相提高关税,互相制裁对方,互相展开军演,双方针锋相对,你来我往。

一时间,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危机四伏,中美军事冲突一触即发,以至于《华盛顿邮报》曾经披露当时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因为担心川普下令对华开战,两次秘密致电中国,对中国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李作成做出保证,美国是稳定的,美国不会对中国发动袭击,若有袭击的话会事先警告中方。



米利将军做出这样的保证,当然不是因为他爱好和平或对华友好,他只是担心川普的极限施压手段会失控,导致美国在还没有准备妥当和有必胜把握的情况下与中国提前发生战争。同样的担心也发生在现任美国总统拜登政府的身上。尽管拜登政府延续了川普的许多对华政策,但总体上,已不再象以前那样用硬碰硬和极限施压的方式来对付中国。拜登重新拉拢西方盟友打造对华包围圈,尤其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后,拜登政府更决定对中俄分而化之,各个击破,利用俄乌战争先削弱俄罗斯的实力,联合盟友建立全方位的援乌抗俄阵线,到时这一切将可以复制到对付中国身上。

这并不是说拜登政府就放松了对华围堵打压的手段,而是说拜登政府改变了围堵打压的手法,拜登政府现在并不寻求与中国全面脱钩,因为那样是双刃剑,对美国同样不利,取而代之的是采取一种更巧妙的方式和被称为“小院高墙”的策略。简单说就是,避免在贸易方面强行脱钩,导致两败俱伤,而是在科技方面实行精准打击,削弱中国的科技和军事实力,是用一种温柔而致命的方式来慢慢勒紧套在中国脖子上的绞索。



中国对拜登政府的这一策略当然也是心知肚明,因为这不但是公诸于世的阳谋,而且现在就正在实施当中,但中国也同样接受这种挑战方式。对中国来说,保持与欧美西方的经济贸易同样重要,现阶段与美国摊牌和发生军事冲突同样是不明智和不必要的。

在经过一段时间以来双方的几番试探与较量之后,中美两国领导层现在终于都冷静下来了。 对美国来说,拜登为美国制定的对华政策是先俄后中,小院高墙,精准打击,徐徐图之。尤其在他寻求第二个总统任期之时,在俄乌战争,经济,金融,气候,能源,芬太尼禁毒,乃至最近的巴以冲突等问题方面他需要和习近平沟通合作,更需要避免中美在此刻发生军事冲突。在未完成对华战略准备之前,美国需要继续与中国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



而对中国来说,习近平在二十大成功连任和巩固了权位之后,决定把重心转移到了发展经济上。在疫情结束之后,中国经济并没有如希望的那样迅速恢复,为此中国领导层不得不改弦易辙,此前在经济领域的整治资本,在外交领域强硬对抗等政策也因为重心转移到了发展经济上而随之改变。 

所以从去年年底开始,中国一方面一改过去整顿资本和打压民营企业的做法,开始频频吹暖风,习近平说他“一向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他也修改了外交战略,派遣王毅与美国外交政策真正的掌舵者,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多次会谈,意图以更有策略性和灵活性的手段来打开外交新局面,突破美国的围堵,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更有利的国际空间。一言以蔽之,中国现在需要时间来完成经济内循环的建设和外循环的调整,也需要时间按自己的节奏提升科技和军事实力,这同样也是中国的阳谋。

因此,中美双方都有意愿来缓和紧张关系,降低中美冲突爆发的可能性。两国都明白虽然这次会晤无法化解冲突与矛盾,这次会晤不过是虚情假意,逢场作戏罢了,但双方又都希望避免两败俱伤,希望用最小的代价来赢得中美之争。于是,两国一拍即合,并为这次演出精心准备。




大幕正在徐徐拉开,演出就要开始了。无论如何,不管是假戏真做还是缓兵之计,沟通总比对抗好。11月15日,在旧金山菲洛里庄园,当人们看到拜登与习近平两人将微笑着握手致意,甚至拥抱对方的时候,或许也会情不自禁地猜测在他们的笑容背后所隐藏的双方心照不宣的算计。

《军事纵横》 gonewithsmoke 原贴:https://club.bbs.com/nz/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759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