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举行第二届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在週二(11月7日)的主峰会上,云集了300名来自全球金融机构的负责人。主办方香港金融管理局指,超过90位是集团董事长或行政总裁。
多间华尔街和外资机构巨头不光亲身赴会,也在研讨会上对谈,包括:摩根士丹利董事长James Gorman、高盛董事长David Solomon、瑞银集团董事长Colm Kelleher、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Sewing、滙丰控股行政总裁Noel Quinn、渣打行政总裁Bill Winters、花旗行政总裁Jane Fraser等。投资机构例如黑石、城堡投资和凯雷投资等的创办人或总裁,也是座上客。
去年举行第一届峰会时,香港刚刚开始向国际开关,希望宣传疫后“复常”。一年后,参加者数目和阵容更胜去年,港府对外宣示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不变。不过峰会主题“驾驭复杂的环境”(Living with Complexity)似乎亦呼应著当今中国和香港经济的不明朗。
向外企派定心丸
中方则派出财金机构副手出席,包括: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峰会一开始,他们便向现场外企派定心丸。张青松表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有一些忧虑,包括复苏速度、房地产市场问题、地方政府债务等。你可能会问我担心吗?不,不会经常和过份地(担心)。”
张青松说房地产不可能持续高增长,到了某阶段后,供求关系会出现大变和调整,认为属于“自然淘汰”现象。至于地方政府债务,他称是结构性问题,但是主要出现于中部和东部省份,相信有较强经济表现支撑其还款能力。
德银:恐地缘政治触引金融危机
在谈及下一个金融危机,有投资银行不约而同提及政治因素。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Sewing表示:“我最大的恐惧是,例如再有一次地缘政治局势升级,那可以发生得很快,令市场不冷静而触发市场危机。”他认为金融界须对风险保持高度警觉,进行压力测试。
摩根士丹利董事长James Gorman认为:“(金融危机)可能关乎地缘政治或政治。我意思是,在某些国家看到民主受到挑战是显然易见的。”
中国经济带来利好消息?
北京收紧对外企的国安审查、地缘政治紧张、经济增长减慢,令越来越多外资撤出中国或起码开始脱勾。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拜登,预计本月稍后于美国出席APEC期间会面,令市场憧憬也许能为中国经济带来利好消息。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今天的峰会上透露,下调香港全年经济增长预测至“3%以上”,承认是比当局估算为慢。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透过视像发言,强调中央继续支持香港担当国际金融中心。
外企谨慎而行
金融时报分析,华尔街金融领袖此行表现得特别谨慎,避免惹怒美国或中国。但是不少金融界精英还是应邀出席论坛,因为光是香港金管局就全拥4万亿港元(逾5千亿美元)外汇基金,是重要的投资客户;这个场合也能让他们接触到其他有价值的资产管理人。
报道指,事实上与会的不少外企不打算放弃在华业务,所以盡管愈来愈难拿捏与中西方的关系,他们不能置北京和香港当局于不顾。
滙丰控股行政总裁Noel Quinn则表示,今年由中国内地流向香港的财富上升3至4倍,认为是大湾区政策发挥正面作用。他在峰会上说:“我们今年的保险业务增加了约40%,当中一定份额是内地来港的生意。因此从活动的层面来看,我们见到香港融入中国内地,令财富管理有所回升。”
明报社评则指国际金融峰会是一个平台,“有助中央及本港财金官员与外资大班交流对话,反驳部分外媒和政客的偏颇观点与失实批评,让外企高层透过亲身接触,增强长远投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