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津贫困生实名举报事件,校方调查通报结果出来了。



根据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调查,过程合规,不存在挤占贫困生名额的情况。

对此,实名举报校方的朱同学也发了一个299字的个人回复:



从回复来看,校方是一个经典的官方通告,而朱同学则是愤愤不平,不服输,也不甘心,情绪还是挺大的。各方吃瓜群众呢,则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朱同学借助社会舆论,煽动公众情绪,搞道德捆绑;另一派则认为,被评为一等助学金的时同学,属于是穷不配位,脚上穿的是上千块一双的AJ,手机用的是新款iphone14。



要说谁更穷?毫无疑问,一定是朱同学更穷。朱同学的家庭状况,队长简单介绍一下。小时候呢,朱同学的老爸就因工作强度太大,直接累死了。这老爸一死,老妈就跟着别人跑了。村里面有一对善良的老人家,看朱同学被爸妈抛弃,实在太可怜,就把他收养了。可她妈呢,只是跟另一个男人同居,并没有跟他爸办理离婚证。因此,朱同学没有办法办理孤儿证。



在名义上,他是有妈妈的,就不能算是孤儿。可实际上,朱同学就是一个老爸没了,老妈跑了,寄养在收养他的爷爷奶奶家里的一个切切实实的孤儿。他们家还不止他一个孤儿,在他的身后,还有五个孤儿。这是一个拥有六个孤儿的家庭。



不是爷爷奶奶有特别的赚钱能力,老人家是赚不到钱的,主要是靠当地政府扶贫补助。严格来说,就是一对爷爷奶奶,心地比较善良,见不得孤儿落单,把六个孤儿一起收养了,让他们抱团成长,好歹有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这个家呢,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穷家,是当地的五保户,吃财政补贴的,也是地方政府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像这样的贫困户,能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一方面是靠国家财政补贴,比如学费补贴、生活补贴等。另一方面,朱同学也必然是一个极为自律,还特别懂事的孩子。在队长的老家,也有这样的贫困户。一个失孤的老爷爷,收养了一个儿子。在这样的极端贫困家庭里,能把孩子养大就不错了,家庭教育投入基本聊胜于无。

朱同学自己如果不够自律,大概率就是上个高中,然后就去工厂里打螺丝了。虽然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不是什么985/121,但对极端贫困家庭而言,能出个大学生也相当不容易了。没有国家财政托底,几乎是绝无可能。



对别的同学而言,能不能拿到助学金,可能不那么重要。但对朱同学而言,这笔钱是满足基本生存的钱。没有这笔钱,他这个大学就很难念下去了。有人说,不可以找兼职吗?勤工俭学啊?队长在大学时期,就干过勤工俭学的工作。说实话,这份工作不好得到。原因很简单,它很轻松,而回报还挺高的。

队长那会儿是去做图书馆打杂,每周只需要去2次,每次1小时,一个月竟然有380块钱!按时薪算,都有47块钱一个钟了。毕业后,队长参加工作,好长一段时间都拿不到这个时薪了。这样轻松又有钱的工作,别的学校不知道是怎么样的,我当时是学姐要毕业了,就把这份工交给我室友了,而我室友找了一个DQ冰激凌店的兼职,收入更高,就转交给我了。

朱同学收入太低了,在学校里的社交也必然不会太多。大学看似是一个象牙塔,但其实也有一个特定的封闭生态。社交过于闭塞的人,想在学校里找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还挺不容易的。尤其是朱同学这种情况,他可能都摸不清大学里的社交圈。在学生会有认识的人吗?在社团有认识的人吗?大学内部的勤工俭学服务中心也有一个专门的办公室,只有贫困生才能去申请。但实际上,非贫困生也能跻身其中。



在大学里,这笔钱看起来不多,对贫困生而言,是维持学业的生活支柱,但对非贫困生而言,也能干个轻松的活,赚一笔钱,扩大生活开支。上了大学后,有钱的,没钱的,都不太想找爸妈要钱了,自己能赚点,都挺乐意。

朱同学毫无疑问,不只是贫困生,可以说是特困生了。一开始,他也没想过要实名举报校方。只是在写贫困生申请表时,他看到远比自己富有的时同学也在填表,下意识地问了一声:“怎么你还要申请贫困生啊?”在朱同学的认知中,只有他这种穷,才叫穷,穿AJ,用苹果,怎么能叫穷呢?可朱同学没想到的是,时同学竟然真的评上去了,还是一等助学金,而他这个穷的连5块钱的饭都吃不起的真正贫困生,却评了个二等,补助金额差了1000块。



这1000块对普通人而言,没那么重要,可对朱同学而言,非常重要。贫困生比普通人更需要改善生活,也更需要用金钱来维护敏感的自尊心。朱同学觉得不公,明明自己是最穷的那一个,怎么就没评上一等呢?

队长特意查了一下,朱同学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是有孤儿证和低保户相关证明的,是国家认可的贫困户。对这样的贫困生的资助,是不会占用大学贫困生名额的。



这件事之所以引起舆论的热烈讨论,主要还是在于贫困生的标准问题。过程合规,不代表结果合理。此前,山东东营的贫困户女生,也是戴金镯子、用iphone14,引起公众的普通质疑。

但这件事发展都这一步,朱同学基本在学校里是很难与其他同学和谐相处了。穷,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穷且遭到排挤。

对此,队长要特别表扬南京理工大学,悄悄地给贫困生饭卡充值,保护学生自尊心,无需申请,不愧是“国防七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