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祖木热提

听到自己的作品被宣布获奖那一刻,海漄的最大感觉是不真实。走到台上从颁奖人刘慈欣手里接过火箭造型的雨果奖奖杯,海漄回忆自己当时太过激动,“脑子有点短路,以至于都没听清楚,大刘跟我说的一句话具体是什么。我只记得是勉励我的。”



海漄从刘慈欣手里领取雨果奖(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组委会供图)

2023年10月21日晚,最新一届雨果奖在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揭晓获奖名单并当场颁奖。来自深圳的湖南籍90后海漄凭借《时空画师》获得“最佳短中篇小说”奖,是本届雨果奖上唯一获得文字作品类奖项的中国作家。

站在领奖台上的海漄,第一次近距离见到自己喜爱多年的榜样。三年前,在深圳举办的一场科幻活动上,他见过一次刘慈欣,“现场人山人海,没挤进去,只看到大刘的背影。”

雨果奖颁奖典礼结束后当晚,海漄出席了主办方组织的媒体见面会,被全国记者围着采访一直到深夜11点多后,才赶到“雨果之夜”派对活动上。此时派对接近尾声。在朋友引荐和簇拥下,他匆匆走到即将离开现场的刘慈欣面前,“跟大刘说了几句话,合了影。大刘贴心提醒我说,这个奖杯造型奇特,可能不方便在机场过安检。我的确是要尽快回到深圳上班。于是我就听了他的建议,把奖杯暂时放在成都,我的作品责编那里。等有机会再拿走。” 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海漄回想起自己这次成都之旅,其中跟刘慈欣少有的交流,就是这个细节,觉得很奇妙,“大刘真的很亲切,又接地气。”



海漄(本人提供图片)

海漄1990年出生于湖南湘潭,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工作,从事金融行业,业余创作科幻。他的作品曾发表于《银河边缘》《科幻世界》《科幻立方》《中华文学选刊》《今古传奇》等刊物。在获得雨果奖之前,曾获得冷湖科幻征文中篇二等奖,被提名银河奖最佳短篇奖。因性格内向、工作忙碌等原因,海漄很少参加科幻相关的活动。除了上次在家门口深圳大学参加的科幻活动,这次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算是他参加的第一场大型科幻大会。来成都参加科幻大会,停留时间很短。不过他还是见到不少写科幻的朋友、幻迷,“有大型网友见面的感觉。特别是能近距离见到大刘,特别高兴。”

获得雨果奖消息传来,让海漄一夜成名天下知。他的工作单位也被外界知晓。“金融与科幻的交融——深圳招行90后员工海漄荣获雨果奖”这样的新闻,也广为传播。从某种角度来说,写科幻的海漄,本身也很科幻:一个在金融行业每天忙碌工作的同时,还能充分利用业余的时间,默默追求自己的理想。有一天突然被发现、认可、嘉奖,站在聚光灯下,闪闪发亮。

在雨果奖颁发之后一周的某个工作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到海漄。采访时间被安排到海漄的午休时间。此时他正在深圳的工作单位里。由于雨果奖带来的影响力,导致他每天接到很多电话,一度让他的日常生活节奏被打乱。尤其困扰他的是,作为营销岗位的员工,不接电话是比较忌讳的事情,但现在他很难判断哪些电话是客户打来的,哪些是跟工作无关的来电。采访中,电话那头的海漄声音透着疲惫,但语调是昂扬的,始终保持谦虚温和。“我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一下子这么多人找我,真的有些不习惯。现在已恢复平静,正要重启我的科幻写作。”



海漄站在雨果奖领奖台上(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组委会供图)

对话海漄:

获雨果奖之前,朋友家人都不知我在写科幻

封面新闻:你得雨果奖的消息传来后,很多人都注意到你在深圳一家银行上班。能想象到你的工作应该是强度高,节奏快,压力大。但你能在自己的业余爱好领域,取得瞩目的成绩,很多人都觉得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有一种梦想照进现实的激励效果。

海漄:能让大家有这样的感受,我非常高兴。很多人都在工作之余有自己的业余爱好和个人兴趣所在。只是我比较幸运,我的兴趣和爱好得到了很高的认可。

封面新闻:得到雨果奖,让你受到很大的关注。现在你的心态如何?

海漄:我的心态一直没有变。我一直非常冷静和客观看待我获奖这个事情。得到雨果奖,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激励,是很大的认可,但并不意味着我的科幻创作已经到达了很高的水平。且不说前辈作家,跟我年龄相仿的很多作者,他们也有比我更优秀的作品。我需要做的,就是把目前的工作和写作节奏,很好地照常进行下去。

封面新闻:在业余能把自己的爱好坚持这么好,有什么心得体会?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海漄:我最想分享的是,不管是对待自己在银行的本职工作,还是业余写科幻小说,我都非常认真专注。我把工作和业余爱好分得很开,不会将这两种事儿搅和在一起。我之所以不会在意有网友说我在公司“摸鱼”的说法,是因为在工作时间我在干什么,我的状态如何,跟我打交道的同业和同事,看得非常清楚。如果有人也想像我这样,长期坚持业余兴趣爱好,我很想说,你必须要有为热爱付出并持之以恒的决心。做好这两件事,很不容易。我的经验就是愿意为之付出。尤其是工作一天回到家非常疲惫,但是我还是要打起精神写小说,写小说虽然让我乐在其中,但毕竟也是耗费心神的事儿。

封面新闻:你曾说自己经常晚上加班到11点,回家也会写科幻。你把别人玩手机、刷短视频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这是令人非常惊叹的。因为工作到那么晚回到家,人是会非常疲惫,而且写作也是需要消耗精力。你是怎么克服惰性,保持这种高度的自律呢?

海漄:惰性我也会有。但总体我坚持得不错,跟我的工作本身也有关系。因为我的工作是要求我非常严谨和自律。可以说,工作培养了我严谨和自律的习惯。



海漄(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组委会供图)

01

隐秘状态融进笔名“海漄”中

封面新闻:刘慈欣在山西娘子关当工程师的时候,他周围的不少同事在很长时间里并不知道他写科幻。在得雨果奖之前,你周围的朋友知道你在写科幻小说吗?

海漄:我跟朋友没有讲这些东西,连我的家人也不知道我在写什么。家人知道我在写,但是不知道我写的是科幻小说。他们也不懂科幻小说是什么。我这个爱好,是一个比较“宅”的爱好。跟周围人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比如说如果喜欢打球,至少要找个球友吧。但是写作,天生就比较隐秘,是个人的事情。

封面新闻:平常玩得好的朋友们,他们知道你得了这个奖,是什么反应?

海漄:他们给我发来祝贺。但他们都非常了解我,知道我不希望日常工作和生活节奏被打乱,所以说他们跟我相处就像以前是一样的。

封面新闻:海漄应该不是你的真名吧。如果是笔名,取这个笔名的涵义能分享一下吗?

海漄:是笔名。我很喜欢的一句诗叫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觉得我写科幻的状态跟这个有点像:一直默默写,但身边的同事、朋友基本都不知道,是一种比较孤独的状态。但同时我相信,只要内心存有这份热爱,哪怕相距很远,哪怕现实生活中没有任何交集,也可以成为知己。所以在“海涯”的“涯”字上面加个“山”,是因为我在深圳很喜欢爬山。

封面新闻:很多一开始在业余写作的作家,会逐渐转成专职写作者。未来如果有条件,您愿意专职从事写作吗?

海漄:我希望我的科幻文学写作能始终保持在兴趣爱好的轨道上。我觉得,把兴趣爱好当作职业,会产生很多问题。工作职业跟兴趣爱好之间,最好能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我也非常喜欢我的本职工作。在本职工作上,我也能得到成就感,所以不想为了兴趣爱好去放弃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中,我也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并因此对之产生热爱。



海漄(本人提供图片)

02

在过去的时间里找到通向未来的缝隙

封面新闻:《时空画师》能得到雨果奖。你觉得这部作品打动那些投票者的原因是什么?

海漄:我个人觉得,首先是因为这个作品是历史科幻题材吧。在科幻作品中,比较常见的是星辰大海、宇宙飞船、外星人等,相比而言,历史科幻题材就显得比较少见一点。这一次世界科幻大会是在成都举办的,有不少中国的科幻读者参与进来,对传统文化相关题材,也会多一些关注。

封面新闻:在科幻小说中,历史科幻不算是一个特别常见、突出的题材。你对这个题材格外青睐的原因是什么?将历史与科幻结合起来,有怎样特别的魅力?

海漄:人们常常会说,历史属于已发生的过去,科幻属于未知的未来,分别处于时间的两端,好像彼此联系很少。但我觉得,其实历史与未来的关系也是密切的。因为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一切,包括我们的未来,终归是会变成历史。一种说法叫以史为镜,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对未来作出一些判断。从这个角度来说,历史既是过去的,也是未来的。历史和科幻,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我会很自然地想把这二者结合起来。其实在历史的缝隙中,还有很多未知空间可以想象、发挥。从历史的角度写科幻小说,只要写得好,其精彩程度也会不亚于从未来的角度写。

封面新闻:在科幻世界里经常出现的互联网、人工智能、未来的星球大战等等题材,未来你会写吗?

海漄:作为科幻作家不应该给自己设限。我不会说只写历史题材的科幻,而是持有一种非常开放、多元的心态。当我写下一篇科幻的时候,也许我会写到机器人、宇宙飞船,这个都有可能的。其实我还想说,写作的题材、类型不是最重要的,怎么写好才是最重要的。

03

科幻之外还爱读纯文学,喜欢汪曾祺和史铁生

封面新闻:你写第一篇科幻小说是什么时候?

海漄:写第一篇科幻是我快大学毕业的时候,2012年左右。因为毕业后在深圳工作,上班很忙,科幻写作就中断了一段时间。

封面新闻:平时你会喜欢看些什么书?

海漄:我看书比较杂。除了科幻,我还会看悬疑、奇幻、推理、武侠。除了类型文学,我还很喜欢纯文学作品。比如像汪曾祺、史铁生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我几乎读过汪曾祺所有的作品,还特别喜欢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封面新闻:如果让你对刚刚开始科幻写作的新人说点你的建议,你会说什么?

海漄:我的建议可能就两个,一是要有一个开放包容的心态。喜欢科幻但视角不仅仅停留在科幻上。第二就是说非常稳重,有一个持之以恒的决心,并且能够忍受一些孤独和煎熬。

04

耐心写新长篇 不给自己压力不着急

封面新闻:你目前发表、出版的作品都是中短篇科幻小说。听你的责编说,你现在正在写一个长篇科幻小说。你自己的计划是大概什么时候能把它写完?

海漄:此前我一直写短中篇,主要是考虑我自己各方面的积淀、准备还不够。写长篇小说需要作者有把控全局的能力。现在我正在写的这个长篇呢,确实是在尝试中。我没有给自己设一个时间表。这个不着急,我会慢慢写,今天写一点,明天写一点。写长篇本来也需要时间,一点点去思考。

封面新闻:得了雨果奖之后,大家对你关注一下子变多了,期待变高了。你会不会感到一些压力?

海漄:完全不会。能得雨果奖对我来说是个巨大的荣誉,但我对自己的水平还是有一个冷静的认识。我只需要按照我的想法慢慢写下去,就可以了。总体来说,我现在的写作状态还是比较好的,慢慢来,后面写出来的作品,应该会比现在的作品好。

05

刘慈欣科幻作品所达到的高度,短时间内其他人难以企及

封面新闻:科幻有自己独特的受众群体。你是什么时候接触科幻,什么时候成为科幻迷的?

海漄: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在老家图书馆或新华书店里会接触到一些科幻小说。在2001年左右,当时在杂志上看到了两篇科幻小说,对我影响很大。一篇是刘慈欣的《吞食者》,一篇是潘海天的《饿塔》。

封面新闻:在当下,华语科幻领域里,刘慈欣和他的《三体》是一座高峰。他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包括科幻圈在内的很多人,都很好奇,下一部能像《三体》这样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品会是什么样子。

海漄:我读过刘慈欣所有的作品。他的科幻才华,他在小说里表现出来的恢弘想象力,是令人惊叹的。我个人认为,至少短时间内,刘慈欣科幻作品所达到的高度,都是其他人难以企及的。

封面新闻:在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期间,你说没怎么跟刘慈欣深入交流。如果再有合适机会,你会跟他说什么?

海漄:如果自己要找大刘作进一步交流,我肯定能找得到联系方式,而且我相信他也不会拒绝。但我到现在还没有这么做。因为我作为粉丝的心态是:看到他在科幻大会上,出席很多活动,一定很累。看到他的签售会,读者排那么多长的队。我真的不忍心打扰他,希望他能好好休息,养精蓄锐,再写出新的好作品来。

封面新闻:不同的人喜欢科幻的原因、理由不一样。如果让你来形容一下,对你来讲,科幻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它让你着迷的是什么呢?

海漄:人都是有一种好奇心的。尤其是小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能明显感受到我们身上的好奇心。只是随着年龄长大,人的好奇心会慢慢被遮蔽,变得弱了。后来我发现,科幻是可以让成年人通过科学和幻想的方式满足对未来好奇心的一种好方法。意识到此,我就把科幻当成是给自己保留一个精神家园。在这个精神家园里面,我的好奇心不会衰减,甚至会越来越旺盛。

个人小档案:

● 海漄,湖南湘潭人,现居深圳。

● 2023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得主。资深科幻迷、纪录片爱好者。

● 他的作品善于追求在不改变真实历史的前提下,重构、解析某段时空背后的故事,以此展现历史的恢弘与个人的渺小,营造宛如纪录片一般的真实感和惊异感。

● 现有作品发表于《银河边缘》《科幻世界》《科幻立方》《中华文学选刊》《今古传奇•故事月末》等刊物,曾获得冷湖奖中篇二等奖,被提名银河奖最佳短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