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官媒周二发布的李克强丧礼的最新消息,这位前总理的遗体将于本周四在北京火化。李克强上周末突然去世后,中国民间舆论十分关注他的丧葬规格。截至目前,中国官方未公布治丧委员会名单。

据官媒新华社10月31日凌晨发布的新闻通稿,中国前总理李克强的遗体将于11月2日在北京火化。为示悼念,11月2日,首都天安门、新华门、人民大会堂、外交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所在地,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各边境口岸,对外海空港口,中国驻外使领馆将下半旗志哀。

官方未公布丧礼具体细节,仅称遗体于10月27日由专机从上海护送至北京。近日网传一则透露治丧安排的消息称,李克强的丧事将"从简","不开追悼会",仅有小规模的"遗体送别",而且不邀请京外同志(即北京以外的中共干部)、不邀请各国驻华使节、不安排外国人士参加。

依照惯例,中国在任和前任重要领导人的遗体告别仪式一般在火化前,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治丧委员会呢?

李克强去世以来,中文网络上的讨论中一再被提及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迟迟没有公布治丧委员会名单,这与中共前领导人江泽民去世后的情形十分不同。

2022年11月30日江泽民去世后,新华社当日就公布了治丧委员会的名单。此后由该委员会发布3份公告,宣布了追悼活动的具体安排。

此外,去年11月江泽民逝世时,新闻和讣告同时发布,而李克强逝世的新闻和讣告间隔将近20小时。香港01的报道分析指,说这明李克强的逝世非常突然,中国官方事先并无准备。

在江泽民去世近一周后,他的追悼会2022年12月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体参加,习近平致悼词,约5000人出席追悼大会。

江泽民治丧委员会此前发布的公告称,"按照我国惯例",追悼会不邀请外国政府、政党和友好人士派代表团或代表来华参加悼念活动,但香港中联办、澳门中联办、驻外使领馆设灵堂,接待港澳地区和驻在国吊唁。

李克强的讣告称李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这一称号和2019年病逝的前总理李鹏相同。

新加坡《联合早报》援引分析人士预计,李克强的治丧规格也将仿照李鹏。2019年7月李鹏去世一周后,在北京八宝山公墓火化遗体,并按"正国级"规格举行送别仪式,包括习近平在内的全体政治局常委均出席。全国重要场所、边境口岸和中国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李鹏去世后,新华社也没有公布治丧委员会的名单。

死因调查再成焦点

中国前总理李克强心脏病猝逝,中国官方31日宣布李克强的遗体将在11月2日火化,但并未提到有任何追悼大会或告别式。

本周二,中国官方宣布前总理李克强的遗体将在11月2日火化,但相关公告并未提及举行追悼大会或告别仪式。与此同时,一份据称由中共党员顾万明发布的陈情书在网络流传。陈情书表示,李克强的死因不查清楚即仓促火化,恐影响中国共产党以及国家的形象。但截至目前,本台尚无法对这份陈情书的内容予以独立核实。

据新华社报道,李克强的遗体在10月27日由专机从上海护送至北京后,将于11月2日火化。为了悼念李克强,2日当天,天安门、新华门、人民大会堂、外交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党委和政府所在地,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各边境口岸,对外海空港口,以及中国驻外使领馆等将下半旗致哀。

在该篇贴文的微博评论区,大批网友以“一路走好,永远怀念”、“群众心里有你”、“您真的要离开了……舍不得啊”等留言纪念。

68岁的李克强裸退7个多月就因心脏病猝逝,中国民众仍在哀悼与议论死因,而短短一周内其遗体就将火化,引起各方关切。

时事评论人士马聚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目前没有看到有关李克强死因的任何官方尸检报告,该事件是否涉嫌渎职、谁该负责,都没有看到相关报道,当局这么迅速、简短报告将其遗体火化启人疑窦。

马聚:“这是要掩盖什么呢? 还是习近平的新时代,就是要把所有死去的人或者政治不正确的人快速让尸体消失呢? 中国信息的封闭性,没有任何透明性,这已经不是多想,是他们做得太过,想终止民众对于李克强的悼念,更加反映出他们心虚和心慌的一面,历史总有一天会将此事解开。”

“速战速决,不想拖。因为拖得越久,民间反弹越大。”时事评论人士蔡慎坤对本台做上述表示。他在社交媒体X转帖新华社退休记者、中共党员顾万明具名的一份陈情书,提出四项要求:

首先,立即停止李克强遗体火化安排,在死亡原因调查清楚前,不要匆忙安排遗体火化;二,立即成立党中央、国务院联合调查组,对李克强在上海一天就突然死亡事件进行调查,查清死亡真相;第三,立即对李克强遗体进行解剖,凡是在李克强死亡事件上弄虚作假的,应该负党纪国法责任,根据其罪责大小,分别作出处理。

最后,顾万明批评在李克强逝世后不开追悼会,这样规格的悼念活动与李克强正国级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身份,以及他在改革开放、民富国强建设中作出的贡献很不相称。

截至目前,本台尚无法对陈情书的内容予以独立核实。

不办追悼大会 担心悼念活动发生连锁效应?

根据蔡慎坤转帖的这份陈情书,顾万明没有提及89天安门事件,不过他暗示,“34年前胡耀邦逝世后,由于对其在评价、悼念仪式问题上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不一致,也是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举办与李克强身份、贡献相符合的追悼会,以表达大家对李克强逝世的哀悼心情。”

蔡慎坤指出,顾万明就算有顾忌也愿意站出来,反映民间普遍的质疑:“在中国历史的关键时刻,总是有人敢于站出来的,毛泽东时代也还有人敢于挑战他。”

马聚直言,中国当局当然会担心悼念活动在各地形成串联,但是他认为“这次不可能酿成所谓的‘鲜花革命’”,大家表达对现况的不满,以及对于李克强生前那种懦弱无奈,“实际上很多人悼念的是他自己,并不是李克强,人们在借助这样的机会发泄不满情绪。”

高级干部“丧事从简”通知重新被提起

网络同时流传一份1991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党和国家高级干部逝世后丧事改革的通知》,似乎是为暂缓火化声浪降温。

通知提到:一、党和国家高级干部逝世后,丧事应本着从简的原则,由组织办理,家属、亲友要积极配合;二、党和国家高级干部逝世后,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通知称,“中央要求党和国家高级干部在坚持丧事改革上,作全党和全社会的表率。”

台湾韬略策进学会副秘书长吴瑟致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就算现在李克强的遗体不火化,当局也不会把真正的死因说清楚,这对北京而言将会背负更多故事。

他认为,李克强之死有两个方面可供观察:“习近平目前全面掌权之下,是不是已经容许不下其他团派或江派势力?习派人数越来越庞大,是不是派系会内卷到习派内,成为中共内部斗争另一种转变?”

吴瑟致表示,团派在过去从胡锦涛到李克强都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这是延续改革开放的一股重要力量,而习近平是阻力。李克强过世后,是否会成为中国发展的转折点值得观察。

中国政府严格管控公众哀悼活动及言论



图像来源,REUTERS

图像加注文字,

李克强逝世的消息,中国各大媒体均采用统一的通稿。

自中国前总理李克强于上周五(10月27日)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后,对于他的公开悼念活动以及关于他的网上言论受到严格的控制。

中国官方新华社在周一(10月31日)报道,李克强的遗体将于11月2日在北京火化,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外交部以及中国各级政府所在地和驻外使领馆等将下半旗志哀。

这是官方对于李克强葬礼安排的首次消息公布,中国各大媒体均采用统一的通稿。

专家表示,中共高层可能担心李克强的丧事可能演变成集体事件,因而希望“尽快处理”。

李克强在上海突发心脏病,于上周五凌晨去世,此后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对这名前总理的悼念帖文。

在他的家乡安徽省合肥市,成百上千名悼念者在他的童年故居献上鲜花,视频在社交媒体上流传。

但是同时,关于这名被视为温和改革派的前总理的讨论,在网络受到严格审查,很多提到他作为经济改革者的评论被删除——其中包括李克强上任总理之初说过的一句“能给市场做的要尽量还给市场”,在微博上受到审查。

社交媒体X(此前为Twitter)上流传的一些手机讯息截屏显示,多个政府宣传部门和高校均发布通知,要求对关于李克强逝世的评论严格管控。

其中一条通知指,要做好“评论区管理”,特别是一些对李克强“评价过高的言论”。

另一条被指是海南大学团委的通讯息截屏显示,表达悼念的帖文只允许转发官方发表的讣告,且文字描述“最多为‘缅怀前总理’,不得有更多的文字描述”。

BBC中文无法独立核实这些通知的真确性。

专家表示,言论审查本身在中国很常见,但是在李克强的例子中,更具体地在反映当局在试图进行“期望值管理”。

“对李克强贡献的凸显,似乎可以变成一种对于习近平的借鉴批评,”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庄嘉颖向BBC中文表示。

他表示,当局希望避免的是这种借鉴,而不是任何对李克强的实质评价。

在中国,高层官员的去世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常常是微妙的敏感时刻——官方一方面要在歌颂已故官员的贡献,防止出现与现任领导层作不利比较之间作出平衡,同时也要防止大规模公众悼念活动可能演变成抗议。

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的吹哨人、眼科医生李文亮去世,以及去年新疆一起公寓火灾均引起过公众抗议,后者更演变成反对中国政府数年新冠“清零”防疫措施的“白纸运动”。

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最初也是由大批学生上街悼念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所引发,而较早前有学者向BBC中文表示,李克强逝世引发同类事件的可能性不大。

庄嘉颖指出,当时纪念胡耀邦引发的群体活动是发生在他去世两个月后,因此目前并不能立即判断当局的管控是否会有效。

“我可以理解中共方面为什么有意愿要去控制,可是最后它怎么控制,控不控制得了,会造成怎样的一种效应,我觉得还有待观察,”他说。

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李克强曾担任国务院总理长达十年,被视为对私营经济和自由市场持更开放接纳态度的领导人。

不过,最近几年,他被认为是在习近平为核心的领导层当中被逐渐边缘化,任内推行的一些经济改革和反贫困计划也受到阻力。

在习近平开始历史性的第三任期之际,中国面临着经济复苏滞后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一些人认为李克强代表了习近平加强控制之下中国政府所没有奉行的路线。

“现在习近平领导下,中国经济这两年非常缓慢,”庄嘉颖说,这给社会造成一定的压力,而中国当局想要避免民众对李克强的表扬,变成对习近平及其政策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