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的不少小说内容被视为讽刺共产党执政,虽然如此,他的作品仍然受到两岸三地读者欢迎。


香港著名作家倪匡离世,享年87岁。他笔下作品包括《卫斯理》小说系列,广受全球华人读者欢迎,他本人更享有“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称誉。

同为作家的沈西城周日(7月3日)在社交网站公布倪匡的死讯,但没有透露详情,倪匡早年曾经透露自己患上皮肤癌。

倪匡1935年在上海出生,曾经在中国公安部门工作,22岁逃难到香港。抵达香港后曾经做过杂工,之后在报社工作,职业生涯中创作了超过300本小说和450个电影剧本。他在1992年与妻子移居美国,2007年搬回香港。

他的不少小说内容被视为讽刺共产党,笔下小说不容易在中国大陆购买。虽然如此,他的作品仍然受到两岸三地读者欢迎。他去世的消息传出后,不少中国大陆网民到他的微博帐号留言悼念,但也有网民继续就他的反共立场批评他。

“再无后来者”

倪匡的微博帐号自2012年已经没有更新,中国大陆网民的留言两极。部份人形容他是“永远的卫斯理”,表示自己从小都是读他的书长大。

部份人就批评他过去曾经发表的反共言论,指他是因为打不进中国大陆市场,才发出这种反共评论。一些人又转贴他在评论香港作家钟祖康笔下《来生不做中国人》一书时,形容内容不错,但不够彻底,他说“今生不做中国人”。

香港政府也发表简短声明,对倪匡去世表示惋惜,形容他的小说受到广大香港读者欢迎,而虽然他去世,“喜欢他作品的人仍会怀念他”。

香港媒体引述倪匡晚年经常探访他的《明报月刊》总编辑潘耀明说,倪匡的作品影响深远,形容他是“香港前无古人,也再无后来者”。另一名香港作家陶杰形容他是“非常罕有的天才”,赞扬对方对世界观察通透而准确,是“全球华人世界最清醒的人”。



1983年中英就香港未来谈判之际,倪匡开始在报章发表连载小说《追龙》,内容指东方将有一个大城市要毁灭,他后来透露这个大城市就是指香港。

倪匡的“乌托邦理想”

倪匡生于上海知识份子家庭,16岁为追寻“乌托邦理想”报考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受训成为公安干警。

他在20岁时被调派到内蒙古,管理劳改农场犯人。期间曾因饲养小狼狗、在批评会上发出笑声等行为而与其他军人结怨。其后因部队煤炭补给短缺,他自行拆下一条桥上的木头生火取暖,被判“破坏交通”罪名,更被指是“反革命”,一度写上承认自己“潜存的反革命思想”字句并接受调查。

等候审讯期间,友人通风报信,告诉他可能会被判处很长的刑期,劝他逃离,之后他就辗转逃到香港。

在香港初期,倪匡在工厂当杂工,晚上在大专院校进修,后来投稿到当地报章《真报》和《工商日报》,之后获《真报》聘用。他的第一篇小说是写中共土地改革的故事,叫《活埋》,1957年底于《工商日报》发表。

《卫斯理》系列小说等,他还创作了许多电影剧本,其中最受欢迎的包括电影《独臂刀》,它是香港史上首部冲破100万港元票房的电影。他之后也有参与制作李小龙主演的电影《精武门》。

他在2012年获得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终身成就奖,香港星光大道装有他的手印和签名,表扬他对电影工作的贡献。

倪匡有数名兄弟姐妹,其中兄长倪亦方是共产党党员,曾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著名作者亦舒是他的妹妹,但亦舒移居加拿大多年,两人很长时间没有联络。他也有儿子和女儿各一名。

他在1992年与妻子移居美国,声言“共产党不死光,他不会回来”,但最终在2007年与妻子回到香港。他透露自己回到香港,是因为妻子不习惯美国的生活,形容自己是“晚节不保”。

他又形容自己年轻时风流,曾经同时周旋于五至六名女子之间,喜欢欣赏美女,也爱搜集写真集,尤其喜欢女星舒淇。但说只谈过一次恋爱,对象就是他的妻子。对方近年患上脑退化症,他声言会继续爱护太太,相守到老。



倪匡曾多次公开评论香港时政,形容自己不相信"一国两制"。

评论时政:“反共才是爱国”

倪匡的反共立场鲜明,说自己逃离中国大陆后,再没有回去。他透露香港主权移交前,曾经获前新华社社长许家屯邀请到中国大陆游览,他说可以组织一个称为“反共作家回国考察团”的组织游览,之后就没有下文。

倪匡曾多次公开评论香港时政,说自己不相信“一国两制”,形容这个制度只是共产党说了算,又称“爱国必须反共,反共才是爱国”。

他去世后,不少香港网民转发他1983年笔下小说《追龙》内的桥段,指东方将有一个大城市要毁灭,而毁灭一个大城市,“不必摧毁大城市的建筑物,不必杀害大城市的任何一个居民,甚至在表面上看来,这个大城市和以前一样,但只要令城市原来的优点消失,就可以令它毁灭死亡”。

倪匡生前接受香港媒体访问时,承认书中的大城市就是香港,而消失的优点就是自由,他又形容言论自由是“一切自由之母”,又说逃到香港后自由自在,当时有数年这种生活已经满足,最终能有60多年的自由生活是“捡回来的幸运”。

相关报道:关于倪匡 你该知道的三件事

香港知名科幻小说作家倪匡与金庸、黄沾、蔡澜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7月3日惊传逝世消息,享寿87岁。不少书迷、网友留言悼念,表示他的离开“象征一个时代的终结”。


香港知名作家倪匡于7月3日病逝,享寿87岁。

(德国之声中文网)香港知名科幻小说作家倪匡周二(7月3日)传出在香港逝世,享寿87岁,其作家好友沈西城随后证实死讯,让不少书迷感伤哀悼。倪匡一生传奇,写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在年轻时为了逃避共产政治而移居香港。他在3年前称罹患皮肤癌,但拒绝化疗,要病痛与自己同归于尽。目前倪匡的家人尚未证实此事或对外说明。

沈西城在接受香港电台访问时表示,像倪匡这样有良知及智慧的作家离世之后,香港难以再找到这样的作家。另一位作家陶杰在社交网站上贴出跟倪匡的合照,形容是“全球华人世界七十年来大脑最清醒的人。”

1.华人科幻小说的一代宗师

倪匡过去曾称自己写作速度是世界第一,最快每秒能写1.25个字、每小时能写2500到4500个字。他一生推出逾300本小说,其科幻小说《卫斯理》、《原振侠》、《木兰花》、《罗开》等系列令读者为之着迷。

在这当中卫斯理更是书迷耳熟能详的人物,1986年首次搬上大银幕,由周润发和钱小豪主演的《原振侠与卫斯理》在台湾上映首周即拿下票房冠军。隔年由港星许冠杰主演的电影《卫斯理传奇》也是戏迷心中的经典。影星刘德华、关之琳和舒淇也曾主演改编自卫斯理系列的电影《蓝血人》。

此外,倪匡也累积创作超过300多个电影剧本,还曾在1989年至1990年走上荧光幕,与黄沾、蔡澜合作主持亚洲电视“今夜不设防”节目。

除了科幻之外,倪匡也涉猎武侠、灵异、推理等,写作题材十分广泛。他曾创作“六指琴魔”等武侠小说,还帮好友金庸代笔写过一部分的“天龙八部”,后来也成为金庸武侠小说讨论的名家。而在华语文坛上,倪匡与金庸、黄沾和蔡澜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

中央社报导称,倪匡作品产量丰富、类型多元,中兴大学台文所所长陈国伟表示,倪匡的作品雅俗共赏,且为类型小说立下典范,影响港台两地至深。国北教大语文与创作学系副教授杨宗翰告诉中央社,倪匡的小说所呈现的深度,远超过科学及科幻的启发。

报导引述杨宗翰说法称,“一般读者较忽略倪匡的鬼怪小说,倪匡借此把香港都市繁荣的一面呈现出来,同时凸显伴随而来的种种问题,对底层社会的关注十分深刻。”



倪匡1935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倪匡以科幻小说家传户晓,最广为人知的则是《卫斯理系列》。

2.从投共到反共

倪匡本名倪聪,1935年生于上海知识分子家庭,16岁时为了从名校辍学,改报考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加入解放军担任基层军官。但后来被派到蒙古垦荒,在一次拆木桥生火取暖的意外中,被控破坏交通,变成反革命罪,让他逃离军队。

据倪匡自己忆述,原因是他和其他士兵在风雪中将一条木桥拆下来烧火取暖,以及他偷偷养的狼狗咬伤大队长。

在1956年5月,倪匡得知自己可能被判死刑便决定逃亡,从内蒙古骑马、再坐火车到大连,转船去上海,再步行三个月到达广州,经澳门偷渡到香港,1957年7月终于来到目的地香港。

倪匡生前曾公开表示,在他16岁到23岁的岁月里,见证过饥荒,经历土地革命、斗地主,甚至自己最后沦为被批斗的对象。这7年的生活让他体认到,人可以在一个环境中如何生存,并彻底了解人可以委屈、卑微到一个什么程度。

倪匡说过:“人应该有生存的基本权利,这个基本权利是不可以被剥夺的。”

自此之后,倪匡一贯坚持反共立场,公开场合毫不避讳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他生前还曾表示“共产党的本质不会变”,甚至称自己“根本不相信一国两制这回事”,只是“共产党说了算”,又称“爱国必须反共,反共才是爱国”。



倪匡反共立场鲜明,即便在1997香港主权移交,一直到2019爆发反送中等争议,他都坚决表明共产党不可信。

3.预言“东方大城市”毁灭

倪匡向来以敢言见称,他在3年前曾接受香港电台节目《铿锵说》访问,称“香港如果失去自由,优点便会被毁灭”,该节目去年已被下架。

倪匡1983年在报章连载小说《追龙》,当中“预言”东方将有一个大城市要毁灭。原文写道,“要毁灭一个大城市,不一定是天灾,也可以是人祸,人祸不一定是战争,几个人的愚昧无知的行动,可以令大城市彻底死亡”,以及“只要令城市原来的优点消失,就可以令它毁灭死亡”。

2019年爆发反修例风波,《追龙》被形容为“政治神预言”。当时在节目中大律师公会前主席石永泰重提《追龙》的内容,并询问倪匡是否有所指?而倪匡回答:“我当然指香港”。

倪匡曾感慨表示,他对香港未来感到悲观,“共产党管治的地方怎么会有希望?没有希望,等于中国大陆任何一个城市一样。因此,香港的作用愈来愈小。”另外,他深信“言论自由是一切自由之母,没有言论自由就没有任何其他自由”。

香港01报导指出,倪匡逝世消息传出后,石永泰接受传媒查询时表示,倪匡的作品脍炙人口,陪伴七、八十年代香港人一起成长,形容对方是“传奇人物”,相信港人会永远怀念他。


多年来反共名句脍炙人口


香港文坛才子倪匡病逝 多次公开发表反共言论



香港主权移交廿五周年刚过去,香港文坛却有一颗巨星殒落,华文科幻小说代表人物、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的作家倪匡周日因皮肤癌病逝,终年87岁。



曾在中国接受公安训练,令倪匡认识共产党的本质,多次公开表明不相信共产党和"一国两制",他的访问金句在网上广泛流传多年,作品《追龙》更被喻为是香港未来的预言书。



倪匡好友陶杰接受本台访问表示,是自由的香港才能让倪匡才华发挥,他的作品是香港享有自由时代的见证。



香港文坛周日(7月3日)传来让人伤心的消息,香港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倪匡,因皮肤癌病逝,终年87岁。



生于上海的倪匡,16岁时离家到苏州,曾接受基层军官训练,之后在内蒙一所监狱工作,1957年因开罪上司而成为被整肃对象,甚至被软禁,其后偷渡到香港定居。他刚到香港时,曾边当杂工边上学,成名前曾当过记者和专栏作家。到1958年以「岳川」的笔名写武侠小说,他写过数以百计的小说,《韦斯利系列》、《原振侠系列》和《女黑侠木兰花系列》等小说,透过科幻情节,对社会和人性作出批判,作品更多次被改编为电视和电影,让他成为华文界科幻小说的代表人物,与金庸、黄沾和蔡澜,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



倪匡敢言的形象鲜明,常形容言论自由是一切自由之母,香港的自由是中国人的天堂,曾笑言,在中国被软禁时,写太多悔过书,把他训练成作家。曾当过基层干部的他,认识共产党的本质,曾公开承认反共。



倪匡生前接受港媒采访常谈香港问题 批评中共违反对港人承诺



他多次接受访问时,都批评共产党和"一国两制"等,在2019年香港爆发反送中运动时,他曾在访问中,批评中共违反承诺,失信于港人。



倪匡:"(中共)他们说过的话,大大都历历在耳,河水不犯井水,五十年不变,各级官员不能对香港问题说三道四,指手划脚,但现在完全推翻了,当《基本法》不是一回事,一边叫人要遵守《基本法》,但自己把它当作废纸撕破,叫人如何服气?"



他又形容,因为有爱国心才要批评共产党。



倪匡:"有个维园阿伯走来问我是不是中国人,我说当然是,看我的脸就是,他再问我爱不爱国,我回他说,我当然爱国,不爱国为何要反共。"



他了解中国的时政,批评中国梦的构思。



倪匡:"你听他说的话会感到很滑稽,实行‘中国梦’,什么是‘中国梦’呢?我会说是你发梦也没有那么早,又说,中国复兴,所谓复兴是代表以前曾经很辉𤾗,现在没落了,在要恢复以前的辉煌,就是专制皇帝。"



他很多批判中共的言论,在网上广泛流传,2018年接受香港电台节目《铿锵说》访问时,也有回应坊间引用错了他的评价。



倪匡:"好冤枉,坊间留传一句话,说我说‘妓女比共产党更可信’,不是我说的,真的好冤枉,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好尊重妓女,我不会这样说,那句话对妓女好侮辱。"



陶杰:倪匡和他的作品是自由香港的代表和象征



倪匡的好友、香港著名作家陶杰接受本台访问,形容倪匡见多识广,有赤子之心,敢言率真,很愿意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是自由的香港让他能展现才华,他和他的小说是香港有言论自由时代的见证。



陶杰:"他常常说,他是在一个有创作和言论自由的城市环境,才能发挥他的才能。因为香港是一个利伯维尔场旳社会,你写什么说什么,政府不管,他对一些大事情的看法,是非常清醒,对中国的问题和香港的前途等,他都发表过很多有前瞻性言论,现在都一一证实、成真。"



倪匡的小说经常被指有政治隐喻,其中小说《追龙》,写东方有一个城市将会灭亡的故事,更被预为是香港未来的预言书。陶杰形容,在香港前途问题上,倪匡是一个悲观主意者,但他很多的评论和预言,已渐渐变成现实。



陶杰:对倪匡的评价不应只局限于反共作家



因为倪匡常公开发表反共的言论,被外界形容为反共作家,但陶杰不认同,认为只说他是反共,不能全面评价他。



陶杰:"他标榜的就是自由,爱自由的人,反共当然是一部分,因为所有的极权制度,都是对个人性格和想象的一种扼杀,他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如果说他是纯粹的反共,未免有一点局限,所以也不能把他标签成反共。"



陶杰说,倪匡经常批判中国人有奴性,是爱的一种表现。



倪匡:"他对中国的人批评那么上心和着紧,批判如此透彻,他当然是爱中国的,为何他不批判其他国家,而要批评中国人的一些陋习呢?因为他是热爱这个国家,他想这个国家好,他想人民活得幸福快乐。"



对于香港的特首,没有如金庸去世时,发稿悼念倪匡,只是由文化体育及旅游局表达惋惜和慰问。陶杰表示,倪匡看淡生死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只想安祥离开世界,相信他在这个时机离开也是天意。



香港大律师公会前主席石永泰是倪匡的粉丝,在2018年时,曾有机会与对方做访谈节目。石永泰接受查询时表示,倪匡当时已行动不便,但思考敏捷,让人留下深刻形象。



石永泰:"倪老先生当时已有点行动不便,但头脑清醒、思考敏捷,对答时不脱一贯的幽默与尖锐,字字珠玑,同时也因为他自身的经历,对很多事情都有尖锐和不会忌讳的看法,是香港一代的人物。"



石永泰表示,他的小说陪伴很多在七、八十年代的香港人一起成长,相信港人会永远怀念他。



记者:陈子非 责编 温晓平 陈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