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发表完政府工作报告的总理李克强。他担任中国二把手长达十年,八个月前才卸任。 Ng Han Guan/Associated Press


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他承诺中国将继续向世界开放的视频。他们分享他站在没过脚踝的泥泞中探望洪水灾民的照片。他们甚至提到他担任总理第一年时的经济增长目标:7.5%。周五,68岁的李克强去世,引起了网民的自发哀悼。李克强担任总理长达十年,是中国的“二把手”,直至今年3月。

在许多中国人当中,李克强的去世激起了对他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怀念:那是一个经济前景更好、对私营企业更开明的时代。这样的反应显得极为刺目,表明了中国国内对习近平领导的不满。去年,这位强硬派领导人在设法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两届任期限制后,史无前例地获得了第三个任期。

社交媒体上一条又一条的发言中,人们更多赞扬的是李克强的主张和言论,而不是他在习近平领导下做出的政绩。在李克强任总理期间,推动经济政策制定的人是习近平。



2011年,李克强在德国慕尼黑参观宝马车厂。 Tobias Hase/DPA, via 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李克强可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权力最小的总理。他的逝世所引发的悲痛反映了公众对一个已被抛弃的改革与增长时代的失落情绪,以及生活在毛泽东以来作风最专制的领导人习近平治下的中国,人们所感受到的深切无力。

在多家社交媒体网站上广泛流传的一篇文章称,许多中国人在李克强身上看到了自己——“十年间苦苦支撑却节节败退”。

被分享最多的内容是李克强承诺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将继续敞开的短视频:“黄河长江不会倒流。”在中国的审查机器开动后,部分视频随后被删除或无法转发。

在社交媒体平台微博上,许多对他的突然离世表示震惊的帖子都遭到审查。称他为“人民的好总理”和“伟人”的评论也不能幸免。被允许发表的评论基本都是“安息吧”。

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李克强的去世让他们得以释放压抑已久的沮丧、愤怒和焦虑,这样的情绪源于他们认为习近平对经济处理不当。习近平打击私营部门,破坏了中国部分最成功企业的发展。他疏远了中国一些最大的贸易伙伴,并和俄罗斯等国家走得更近,同时还用忠于他的人换下了具有改革意识的领导人。习近平将政府重心更多转向意识形态而非经济。



3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与李克强交谈。 Noel Celis/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对这些中国人来说,拥有法律和经济学学位的李克强代表了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带领国家走出贫困的务实派技术官僚。他们复述了李克强2013年上任总理后,在首场新闻发布会上的开场白。

“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李克强这样说。

人们在感慨他的死讯时表示,他们不敢相信当时国家的经济增长目标是7.5%。2022年,中国未能实现5.5%的经济增长目标;今年的目标没那么高,但许多专家也认为不太可能达成。

人们还列出了李克强最著名的发言:“有权不可任性”和“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

李克强一向大力倡导创业和创新,许多企业主和投资人都晒出了李克强在参观他们企业时留下的合影。他们怀念政府鼓励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的情景,称那是创业的黄金时代。“他就这样突然离开了我们,”一位丁姓互联网商人写道。“顺道带走的还有那黄金十年。”



2018年,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左)与李克强在北京会面。 Pool photo by Mark Schiefelbein, via Getty Images


他们贴出了他在2020年1月新冠病毒肆虐武汉之时访问这座城市的照片。直到近两个月后最初的疫情已得到遏制,习近平才姗姗来迟。他们贴出了李克强探望洪水和地震灾民的照片。习近平远离受灾现场的作风众所皆知。

他们还转发了李克强与其他政府领导人亲切交谈的一系列照片,这与习近平同下属一起亮相时颐指气使的肢体语言形成鲜明对比。

有人感谢李克强的坦诚,他曾在2020年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中国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还有6亿人的月收入不到1000元。这番表态被认为戳穿了对习近平关于全面脱贫的宣言。

“没有完美的人,没有完美的政治家,”一位名叫严晓云(音)的前记者写道。“但人们不应忘记他捅破真相的勇气。”

公众在周五的反应是自去年11月的“白纸运动”以来最为激烈的情绪宣泄,当时许多城市里数以千计的中国人走上街头,抗议政府严厉的“清零”政策,还有更多的人加入了网络抗议。



2020年,李克强在武汉。社交媒体上的哀悼者发布了他在新冠病毒肆虐时访问这座城市的照片。 Li Tao/Xinhua, via Associated Press

高层领导人的去世一直都是中国政坛的敏感事件。有记者和评论人士猜测,李克强的去世,是否会像1989年失势的前中共领导人胡耀邦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后那样,引发抗议活动。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不会,因为习近平对互联网的管控非常严格。人们推测李克强的葬礼应该不会像胡耀邦那样高调。

与公众的悲痛相反,中国官方媒体起初淡化了李克强的死讯。各大新闻网站只把不到百字的公告放在了第三或第四大新闻的位置,排在习近平会见加州州长加文·纽森,或习近平推出指导民政工作的新书之后。

这样的低调处理引发了网民热议,因为它反应了他们眼中习近平对李克强一贯的羞辱和蔑视,哪怕在他去世后也是如此。

“活得郁闷,死得憋屈,”一位中国记者告诉我。“我们不都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