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ID:feihuayuchangshi),作者:叶克飞,编辑:二蛋,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民间有许多俗语,动不动就被今人拿出来用。即使是意思相反的两句话,许多人也是照用不误,无非是这个场合用这句,换个场合用另一句。逻辑呢?有逻辑还会这样吗?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句话也是许多人喜欢的,多有气势,铿锵有力,说着爽听着也爽。


可是,这种说法其实跟“读书无用论”一样,都是典型的反智主义,结论指向同一个谬论:读书还不如不读书。


这个结论正确吗?只要你稍微有点脑子都知道,即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真正成为每个时代中坚力量的都是读书人。


“知识就是生产力”,这话不是特指当下,古代也这样,只是因为时代进步,这一点会越来越放大。读书可以明理,明理的人更趋近文明,进而让社会前行,这是任何时代都无法否认的事实。


所谓“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其实是数据上的偷换概念。之所以能够偷换概念,并让一些人相信,原因很简单:古代读书人太少了。


这一点可以拿明星私生活来类比。为什么很多人会认为“明星私生活普遍混乱”?一方面是自身原因,明星普遍拥有相貌和经济上的优势,圈子和资源更大更广,选择空间更大。但另一方面,明星作为聚光灯下的个体,受关注程度极高,也让许多人形成了固定认知。简单点说,明星劈腿会上热搜,可是如果换成一个普通人,私生活再怎样都好,大多无法得到广泛关注。


古代读书人也一样,因为这个群体数量少,社会地位又高,一旦出了败类,受关注程度也更高,典型作用也更大。


相反,“仗义每多屠狗辈”,却只是庞大基数上冒出来的“少数群体”。一个仗义之辈背后,可能有成千上万个不仗义的小农和小市民。


另外,所谓“仗义每多屠狗辈”多半只适用于乱世。在乱世中,法律和人命均不值一提,胆子大、有义气的人往往能够凭着血性脱颖而出,做出可歌可泣的事迹。但是在安稳时代,这种人又往往是社会的不稳定因子。


另外,这句话出自明代一位文人官员,事关一宗官司。屠夫好心救人,却被贵人诬陷,被救秀才贪生忘义,翻供诬陷屠夫。这位文人官员还屠夫清白,并痛恨秀才不堪,才写下“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之句。换言之,这话基于个例,并不具备普遍性。


倒是在当下社会,如果还有人拿着“读书无用”、“读书读傻了”和“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些话来说事儿,你最好离他们远点。一个人有这样的反智倾向,必然不讲道理、不懂逻辑、粗鲁不文。做个读书明理的人,你才有靠近文明和人性的基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ID:feihuayuchangshi),作者:叶克飞,编辑: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