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这个日本「马桶盖」不仅仅是一块普通的盖子而已,是含有冲洗、烘干、自动加热和换膜等功能的智能马桶盖。
那么,最初由美国人发明的智能马桶盖,到现在怎么偏偏被日本发扬光大?
在美国,智能马桶盖广告不好打!
1964年,美国人Arnold Cohen发明了集冲洗和烘干为一体的智能马桶盖并获得专利。
Cohen花了两年时间,研制出来这个由脚踏板控制的高级坐浴设备,主要是为了方便他患病的父亲。
在拿到专利后,Cohen认为这是一个商机,便成立了一个公司专门生产和销售这一产品,雄心勃勃地投广告,以及带着他的产品参加各类商贸展会。
但是,智能马桶盖的销售,在美国遇到了很大的瓶颈。
据《纽约时报》报道:随后的45年里,Cohen的公司只卖出了20万个。
很多人认为这个话题太粗俗了,拒绝登出智能马桶盖的广告。
用Cohen的话来说“打广告是太困难的一件事了,没有人想听你说该如何清洗臀部。”
在北美市场经受打击后,Cohen把他的专利授权给了日本TOTO株式会社。
80年代,TOTO公司开始在市场上推出本国出产的智能马桶盖。
此后,TOTO在已有马桶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新加技术,到今天仍旧是智能马桶界的巨头。
日本智能马桶发展如此迅猛的同时,美国人民对新马桶仍然提不起兴趣。
美国一位智能马桶行业的创业公司老总说,当我们试图告诉人们智能马桶盖的优点时,你想象不到有多少人说“好恶心”。
与此同时,美国人也并不认为,已有的马桶以及使用纸巾有任何不卫生的地方,因此也不愿意费劲更新换代。
坐浴式马桶=淫荡+道德败坏?
你可能想不明白,一向以开放豪迈形象示人的美国人民,在面对厕所这件事的时候,怎么突然变得这么扭扭捏捏。
这种坐浴式马桶,不受美国人待见,可能还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虽然美国人拥有对智能马桶盖的专利,但上厕所之后的清洗装置很早就在欧洲流行,只不过清洗的部分是独立的。
18世纪法国家具商家就发明了这一套装备:一个是普通的用来上厕所的马桶;另外一个是独立于马桶的、带有喷水冲洗功能的坐浴器。
这个发明,却被英国人抵制了。
原因是英国人认为,来自法国的进口物品也沾染上了该国的享乐主义和淫荡特色。
这种抵制思想也传到美国。
而在二战期间,倒霉的坐浴式马桶被美国大兵在欧洲的妓院里碰见,更加深了美国人对这种马桶的厌恶,认为这个东西与道德败坏、同性恋有关联。
当智能马桶盖来到供奉“厕神”的日本……
在美国忍辱负重二十载的智能马桶来到日本了后,水土相宜、相见恨晚。
众所周知,日本有着很浓厚的厕所文化。日本人信奉的神道教中有大量神灵,其中重要的一位是“厕神”。
一些地方民俗认为,厕神是一位美丽的女神,她主管生育。
如果女性把自家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生出的小孩会清秀、漂亮;小孩在出生后的第七天,产婆要抱着孩子进厕所里面进行厕神参拜;
另外一个版本是,生21天的小孩,会被抱去附近3家邻居串门,还要去到每家的厕所里去造访一圈,顺便放上一枚5元硬币,以向神明祈求孩子健康成长。
另外一些地方,一家人会坐在厕所前的一张草席上,向厕神简短致意,每人吃一口饭,表示领受了厕神的恩赐;
放一块切成长方形的年糕,端到厕所里面去,供奉在洋式马桶前面表示参拜……
试想一下,这么多仪式要在厕所举行,可见厕所的重要性。
如果厕所有味道的话,那画面实在不堪设想!
厕神文化又和日本独特的洁净意识很相关
我们知道,日本人除了爱打扫厕所,还很爱洗澡,源于他们的信仰中对“穢”的厌恶。
神道教里“穢”是指事物不洁净、生命力接近枯竭的状态,会招致灾难。除了通常意义上的脏以外,这种概念还包括疾病、死亡。
作为这种思想不断延伸的结果,日本人认为只有将和赃物有关的厕所好好打理干净,才能排除不洁净招来的不幸。
在这样的文化中,怎样细致周到地为如厕服务都不算过分,于是智能马桶盖才能在日本欢脱地发展起来。
如今,能自动加热的马桶盖,能播放掩盖掉如厕声音的逼真水流声,可调节马桶高度的马桶盖,还提供听音乐和玩游戏的马桶盖……各种功能可以说应有尽有。
这些无孔不入的人性化设计,震惊了无数第一次造访日本的游客。
他们在受宠若惊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买下它,然后带回家与亲朋一起分享这种被马桶盖惊艳到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