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公风潮持续上涨,
一大波对收入和未来感到不确定的人,
抛弃“押一付三”的长租房,
而选择按日结算的青年旅舍,
一张两平米的床位,
就是他们全部的居住空间。
一条联系了4位长住青旅的年轻人,
他们中最短的住过1个多月,最长的则是6年,
有人在这里自学编程,
有人曾被告知“青旅谢绝接待35岁以上人群”,
更多人是每天在青旅大厅疯狂投递简历,
一家店长告诉我们“60%以上的住客都是女性”,
青旅也从代表远方与理想的“乌托邦”,
变成了容纳疲惫与落魄的“避风港”。
编辑:韩嘉琪
责编:刘亚萌


▲
小娄
小娄,男,89年,住青旅6个月
今年6月,我在网上发布的“北京青旅拒接35岁以上人群”的帖子意外上了热搜。
当时我已经辞职了小半年,在北京的一家培训机构学习编程。我打电话跟这家青旅订房,前台询问了我的年龄,并跟我强调,35岁以上谢绝入住。

▲
小娄在重庆、云南住过的青旅
我是89年的,其实不满35岁,但这句年龄限制让我特别不舒服,我追问原因,老板说“年龄大的人睡上下床容易出事”。
35岁,人的体能正值巅峰,睡上铺怎么就危险了?我把这个遭遇发到了网上,很快就获得海量的讨论。
年初,我从工作了近10年的公司裸辞,在此之后,有大半年的时间都住在青旅里。青旅价格低廉,适合像我这样无业漂泊的人。


▲
小娄在大理旅行时拍摄的照片
在辞职的头两个月里,我一直都在穷游,在几乎没有积蓄的情况下,我先后去了6个省份,十几座城市。在青旅里,我遇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人,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来自内蒙古赤峰的大哥骑共享单车骑到了西藏。
玩了两个月后,我给自己报名了一家北京的编程课,学习前端开发。我的预算有限,在平台上比价之后,我选择了一家离地铁口比较近的青旅,十人间,一晚上60多块。而附近最便宜的酒店一晚上也要200多块,连锁酒店的价格更是高达500元一晚。
这家青旅的条件很差,有点像是小区里的群居房。四室一厅的格局,只住男生,总共只有一间厕所。

▲
小娄在北京住的青旅,矿泉水需要吊挂在墙上
我能感觉这家青旅的住客鱼龙混杂,有打零工的,有找工作的,也有来玩的学生。有人会在打游戏的时候外放音,有人会囤积多天不洗的袜子,臭气熏天。
房间内空间狭小,矿泉水只能吊在天花板上;没有保险柜,我只能把贵重物品藏在行李箱里,我有一个1万多的无人机,所以每天出门都提心吊胆;客厅里,没有人聊天,只有人沉默地抽烟。
对于我这样零基础的人来说,编程实在太难了,学了不到一个月,我就退学了,之后我又前往上海求职。从上海火车站出站以后,我拖着行李箱现场寻找住宿,走了不到一公里,我看到一个青旅的牌子。

▲
小娄在上海求职时期住的青旅,屋内常有人抽烟
这家青旅位于街边的写字楼里,环境比北京的青旅稍好,床也更加舒适,8人间,每天60块钱。
每天,我都会坐在青旅的大厅里投递简历,在4个招聘软件上来回切换。由于投的太多,有时候平台会提示我,今日投递的简历数量已经达到上限,建议明日再来。然而,回复者寥寥。
年龄是我求职最大的门槛。有一次,我坐车两个多小时去一家金融公司面试,结果对方发来消息说,我的年龄有点大,不太适合这个岗位。我回了他一句“刚毕业的时候你们嫌弃应届业生没有经验,我们工作了10年,又说我们年龄大,你们这种公司到底想招什么人?”,然后对方就不再理我了。

▲
小娄曾坐车两个多小时到特斯拉工厂门前寻找工作
住青旅的大半年,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下降了,房间里只要有扇窗户就好。一开始,我会觉得有的人素质不行,不讲卫生,但后来慢慢就麻木了,苛求环境只会让自己更加痛苦。
青旅的生活有很多不确定性,节假日涨价、被迫换床位时常发生。在上海住青旅的途中,我的整个房间被附近的一家酒店包下,作为他们的员工宿舍,我就得按要求打包好自己的东西,转移房间。
此外,青旅洗衣服都是要收费的,一次5到10元,所以这大半年,我没用过洗衣机,衣服都是自己手洗的。
青旅带给我的感受,与地域有很大关系。裸辞后的两个月里,我在旅游城市里住的青旅氛围很活跃,我能跟陌生人从晚上一直聊到天亮。但在北京、上海的青旅,大家普遍很冷漠也很疲倦,彼此并不交流,几乎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手机里,刷短视频、打游戏。不过,我没感觉到太大的孤独,我单身10年了,早已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

▲
小娄偶尔会去图书馆投递简历、找工作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房间,没有噪音,没人打扰。2019年,我曾在郑州郊区买了一套期房,但是房子后来“烂尾”了,经常停工,交房时间遥遥无期。而我每个月还要还4000元的房贷。去年,因为经济状况吃紧,我申请暂停还贷一年。
过去几个月里,我的生活都是靠借贷度过的。我有几张信用卡,来回倒,手机的备忘录里写着我的各项还款提醒。我每个月的生活费大约在3000元左右,只吃最便宜的快餐店,店里吃饭的基本都是外卖骑手、建筑工人。
经过两个多月的求职后,国庆前,我终于找到了工作,是宁波的一家电商公司,我也告别了在青旅里流浪的日子。


▲
橙子在上海住的青旅
橙子,女,97年,住青旅1个多月
学生时代,我最怕在青旅遇到长住的人,想不到现在自己竟成了青旅的“钉子户”。
我研究生是在日本读的,专业是平面设计。经过认真的权衡,我决定毕业后回国,但当时已是3月份,我已经错过了两轮校招,虽然手里还攥着一个应届生的身份,但能找的只有一些小公司,一直没有心仪的offer。
今年9月初,一家位于上海的知名公司联系到我,希望能有一个简单的面试,所以我就预定了上海静安寺附近的一家青旅,一开始只订了几天,因为觉得拿到offer后就可以租房了。但没想到,我遭遇了求职陷阱。
面试后,部门主管通知我开银行卡、做入职体检,但却找了各种理由,不给我发正式offer。

▲
青旅的公共空间,人们会在这里聊天
就在入职前三天,主管突然给我发来一条消息,说集团不让招应届生,如果你想来的话,我们只能跟你签署个人付费合同。个人付费合同的意思是让我做日结,干一次活给一次钱。
问过身边工作的朋友之后,我才知道这个情况是不正常的,我的心也一下凉了半截。因此,我不得已延长了在青旅的时间。
一开始,我订的是全女生的4人间,属于这家青旅里比较好的房间,均价在90块钱左右,每个房间里都有一个洗手间,所以上厕所无需排队。但临近国庆的时候,价格突然涨到了120块钱每天。为了省钱,我只好搬去了6人间,但还是要100元左右。算上每天点外卖的钱,我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得在五六千。
不同的订票软件价格差异很大,最高可以差40块钱。每次,我都会延订一周,这也是我给自己设定的找工作的小周期。

▲
青旅里的猫咪

▲
和强调社交氛围的青旅不同,
胶囊酒店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和边界
这次住青旅的体验和我想象中的还是挺不一样的。以前我在日本住青旅,经常有人主动跟我聊天,和我在社交媒体上互关,虽然我日语没有那么好,但还是会交到朋友。
但来上海以后,我发现大家的边界感都很强,几乎是把青旅住成了胶囊房。住了一个多月了,我只交到了一个朋友。
我是一个对卫生环境要求比较高的人,以前,我是那种不会和别人共用一台洗衣机的人。现如今,我只能在洗衣服前,打开洗衣机的“桶自洁”功能清洗一遍;用马桶前,我会用湿巾擦拭一遍马桶圈,尽管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但也只好妥协,因为这家青旅的卫生条件,已经算是国内青旅里非常好的了。

▲
橙子在日本住过的青旅
还有一个问题是,青旅没有地方储存贵重物品。我的床下只有一个很小的带锁的柜子,有点像鞋柜,没办法把行李箱和书包整个塞进去,所以刚来上海的前10天,我每天都背着一个很重的书包走来走去,里面装着我值钱的家当。
有人说,青旅里的每一张床都有它自己的生物钟,大家入睡、起床、起夜的时间都不一样。但我对这一点反而没有太大意见,我是一个心比较大的人,既然只花这么点钱住青旅,我也不奢求一个完全安静的环境。
其实,我也考虑过多花点钱去住酒店,但想了想,酒店反而更容易让人抑郁。
在青旅,每天身边都有不同的小伙伴,空间也是分隔的,睡觉、吃饭、学习都在不同的区域;如果到了酒店,每天只能一个人呆着,工作睡觉都发生在同一个空间里,反而更容易躺平。所以,我还是决定留在青旅,直到我找到工作为止。


▲
石头在西藏自驾
石头,男,80后,自由设计师,住青旅4年
2019年,我辞去了工作,成为了一名数字游民。过去4年里,我住的青旅不下20家,住过嘈杂的十几人间,也住过相对舒适的4人间,但总体上我都挺满意。
想起我刚开始工作那会儿,也就是05、06年,国内大部分的青旅还是大学宿舍的样子,高低床,男女混住,十几个人共用一个厕所。对比下来,如今的青旅真是好太多了,洗手间会干湿分离,甚至有很大的晾晒台,还有台球、酒吧、桌游活动,有的晚上还有乐队表演。
我是一个i人(内向型人格),不太会主动社交。但看到青旅里那些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我的心态好像也变年轻了。今年上半年,我在上海的一家青旅呆了快一个月,那家青旅的公共空间很大,社群氛围很好,每天晚上都有电影放映。

▲
上海青旅的酒吧

▲
石头在西安住的青旅,每个人都有一格保险柜
有人觉得青旅不够私密,空间太小,也许是我流浪习惯了,我总觉得什么样的环境我都能住。
今年5月,我自驾经过西藏的一个无人区,当时住的驿站是个部队驻扎地,房子是工棚改造的,房间里的门不能上锁,也没有洗手间,被子很脏,我都没敢脱衣服,盖着被子凑合了一夜。
这些经历让我对居住环境不再那么挑剔,又或许是因为我知道我不可能在一个地方久住,所以我更在乎的是这个地方是否方便,能不能说走就走。

▲
在青旅窗边拍摄的街道
我已经40了,没结婚,也没生子。以前我怀疑过自己是不是有点另类,直到我走出去,在青旅里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我才发现,像我这样到处游荡的,真的不少。
今年8月,我去成都帮我姐带了一个月的孩子,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带孩子的生活很辛苦,这次体验也再次坚定了我的生活选择。
在我看来,住青旅是一种生活态度,让我心境上更开放、更包容。青旅就像一个小小的社会,能够看到人间百态,有旅行的,有求职的,有自律上进的,也有混吃等死的,但每个人都能在青旅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
一条曾经报道的住青旅的女孩月亮
小黄,青旅店长
我从事青旅行业两年时间,因为是店长,平时需要在前台服务客人的需求。
今年起,我明显感觉到青旅的长住客人多了起来,也许是就业环境更难了,大家在青旅过渡中转的时间也拉长了。在非节假日,求职备考和旅行的客人比例差不多能达到1:1。其中,有60%以上的客人都是女性。
我所在的青旅位于上海的陆家嘴金融圈,附近有上千家金融公司,是一个很适合上班的地方。
我们这里住的最久的一位客人已经呆了快6年了,从20多岁的年纪住到了30岁。他笑称,自己的半个青春都是在青旅里度过的。

▲
青旅的露台
这位客人是一位自由职业者,平时会接各种各样的零工,疫情期间还做过直播。他说比起租房,自己更喜欢青旅的氛围,包容、开放,日常能认识形形色色,甚至是卧虎藏龙的人。大厅里,他有一个固定的座位,他经常会坐在那里打电话、聊工作。
长住客的行李通常很多,但房间内,每个人的柜子能放下两件20寸的行李,这个空间肯定是不够的。我们有专门的仓库,可以寄存大件行李,这位住了6年的客人就有6个30寸的箱子。
我们的大厅可以使用电煮锅、空气炸锅等小家电,长住客会在这里做一些简单的饭,可以煮火锅,也能煎牛排。

▲
青旅的公共空间
大厅的公共空间是24小时不关灯的,有时候凌晨三四点还有人在工作,遇到半夜还在学习的人,我都会上前去,劝他们回去睡觉休息。
考研季结束后,我们的书架上总会多出十几本工具书和资料书,都是备考的学生留下的。
青旅的氛围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以前,我们说起青旅,想到的是旅行、背包客,是理想主义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客人来到青旅求职、考编、考研,又或是出于经济原因节省房租,现实的压力改变了他们的心态,大家普遍更加社恐和封闭了。

▲
网络图片
我们安排客人的时候,也会有意地把长住客分散在不同的房间,让大家有机会认识新人。
我们还会定期组织一些活动,把住客们连结在一起。今年我们举办了4次“骑行3.18川藏线”活动,想给大家一个认识彼此的机会,打开自己的边界,拥抱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