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中国16至24岁年龄段的年轻人当中,失业率高达创纪录的21.3%。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由于很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回家啃老做“全职子女”的人也越来越多。
王玛丽大学毕业后,第一次来到深圳,她本想在这里干一番事业。然而职业生涯并不顺利,现在的王玛丽已经返回东北老家同父母生活在一起。现在中国的青年失业率达到创纪录的20%以上,疫情后低迷的就业市场已经令很多年轻人的职业抱负至少暂时化为了泡影。
去年十二月,王玛丽被一家游戏公司解聘后回到了老家。在中国,像她这样因找不到体面工作而返回家乡的年轻人可能多达1600万。由于担心接受外媒采访会影响她将来的就业机会,王玛丽要求使用化名。
在深圳求职半年一无所获,现年29岁的王玛丽做了一件她以前无法想象的事情:她请求父母允许她回家去住。现在,她每天的生活就是追剧和学习日语,因为她准备去日本读个硕士学位。
成年子女搬回父母家同住,并不是一个中国独有的现象,事实上,在中国,几代同堂共同生活的大家庭相当普遍。但是,中国年轻人正在经历过去几十年来就严重的就业困境,而他们当中很多人之所以选择同父母同住,完全是出于无奈。
今年七月,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张丹丹在财新网撰文指出,如果将所谓"全职成年子女"也纳入失业统计,那么实际失业率将飙升至官方数据的两倍,而这才更接近实际的失业率。张丹丹拒绝了美联社的采访请求,北大微信号也删除了她的文章。
焦虑、失望和困惑
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失业问题非常棘手,而疫情后迟缓的经济复苏以及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更使就业市场雪上加霜。中国官方公布的城镇总体失业率为5.3%,但其中年轻人的占比极高。过去两年当中,政府对高科技和教培行业采取了严厉的整治措施,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恰恰是这两个行业的主力军。政府的整治措施最终导致了大量年轻人失业下岗。
农业和建筑行业虽然缺乏劳动力,但多数大学毕业生还是更倾向于从事对体力要求不高的白领工作。智联招聘发布的一项调研显示,今年大学毕业生当中,有四分之一的人希望在科技领域找份工作。德国马普社会人类研究所所长项飚表示:"工作机会是有的,但这些工作机会的质量并不高。对于那些接受过良好教育、生活在富裕年代的独生子女来说,这类工作很难被接受。"
项飚表示,长期以来,就业市场拥有充足的优质工作岗位一直是共产党同年轻人社会契约的一个重要支柱。而当前工作机会的短缺也削弱了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即中国强大的经济活力是中国政治模式优于西方民主国家的证明。
目前尚没有迹象显示,失业问题已引起中国严重的政治动荡。不过,去年年底,当局严苛的"清零政策"曾引发全国范围的抗议浪潮,这也是过去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最直接的一次挑战。
去年11月出台的一份官方报告指出,"大学生当中日益蔓延的焦虑、失望和困惑情绪"有可能会动摇人们对中国经济未来前景的信心。而共产党则以惯常的做法激励年轻一代,今年六月,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敦促年轻人要用"吃苦耐劳的精神,建设中国的美好未来。"今年早些时候,共青团中央也呼吁大学生"撸起袖子",从事体力劳动。
“望子成龙”的父母也在改变心态
项飚表示,但"全职子女"们并不愿意去吃苦,他们宁可依赖父母积累的财富熬过当前的就业困境,或者休养生息,或者准备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考试。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助理教授郑木(音)表示,这种趋势也反映了中国父母心态的变化,他们过去一味追求孩子事业有成,但现在更注重孩子的情感健康,尤其当孩子遭遇困境的时候。经过过去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很多家长已经具备了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支持的经济实力。
桂晓茹(音)的情况就很说明问题,大学毕业后,她拒绝了一份在小城市当教师的工作,因为她希望能到大城市找到一份薪资更好的工作。求职失败后,她现在只好返回老家四川绵阳,在父母家中准备公务员考试。她负责做晚饭和出门采购,父母则每月给她两千元生活费,让她能够安心准备考试。
桂晓茹也很清楚,这样的生活绝不是长久之计,但目前一家人倒也能和睦相处。她说:"我认为和父母一起生活很正常,但也不可能永远都这样。
社媒上,有很多"全职子女"会分享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当中有些人会帮着父母做一些家务,比如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和出门购物,而父母则会按月给他们支付一定的报酬。
现年21岁的王思年(音)来自新疆博乐,今年四月在加拿大大学毕业后,他回到了父母家中。他每天都会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发送他的日常生活:擦洗厨房、拖地板、熨衣服以及出门购物,来挣父母给的生活费。不过,同多数"全职子女"一样,做家务挣生活费当然不是长久之计,今年七月,王思年已经返回加拿大去读硕士了。
曾在游戏公司就职的王玛丽表示,她的主要任务是哄父母开心,作为回报,父母则会定期给她生活费。她表示,当前这种慢节奏的生活让她很开心,也有更多时间思考人生。她说:"我再也不想像以前那样生活了,一切精力都投入工作,完全没有私生活,其实我当时完全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拼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