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失望之后,是更多的失望。

9月13日,苹果iPhone15发布会。酒红色新款、全系120hz高刷屏、Ultra版本,这些消费者们翘首以盼的新花样,一个都没有。

消费者是否满意?不妨去看一下苹果当天的股价——盘中一度大跌2.5%,最终收跌1.71%,收盘价为176.3美元,总市值跌破2.8万亿美元。

消费者失望,一些厂商对消费者也同样失望。

9月至少有4家手机厂商,扎堆发布新品。

想要回血的手机厂商,估计脑子里已经构思好了新机面世就遭哄抢,随后长期霸榜销量前几位的热闹场面。

但热闹是他们的,消费者们冷眼旁观之余,还有一个灵魂拷问:

你们的新手机,我有说要买了吗?

1

手机厂商们的主战场,是中国。

市场规模庞大只是原因之一,更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消费者对换新机情有独钟。

2018年,德勤曾根据过去5年中国消费者的行为,撰写了名为《科技之巅-站在顶端的中国数字消费者》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国智能手机持有率位列全球第一,中国用户更换手机的频率也明显高于全球用户。2014年到2018年的黄金时期,消费者差不多一年就换一次。

不差钱、有新机就买的中国市场,对手机厂商而言,堪比圣地耶路撒冷,是仅此一家的精神故乡,灵魂救赎。对苹果而言尤为如此。

乔帮主仙逝后,苹果逐渐坐上了全球第一市值的宝座。

但代价也终于显露在这一刻完全显现——

iPhone15的诞生,像是用一张再平庸不过的手纸,擦去乔布斯的最后一个句点。那个欧盟强行要求更换的Type-C接口,更是对乔布斯时代“绝不在产品上作出妥协”的一记耻辱性耳光。

如果这还能解释为顺势而为,那么像潜望式摄像头这样,早在2017年就已由Oppo展示过,2019年华为就已搭载,2023年才被苹果放在自己的顶配旗舰机型上的技术,透着几分黔驴技穷的无奈。

13999的售价,更是有种普信的自傲和油腻。

现在的苹果,像是一个走向末路的王朝,库克像是一个末代皇帝,为它四处搜寻药方,东拼西凑,虽偶有巧思,但终究效果有限。

中国市场,是现在的苹果拼命想要吞下的灵丹妙药。

另一个海外厂商,是即将在9月15日推出两款折叠屏手机的三星。一款是竖折叠的Galaxy Z Flip 5,另一款是基于前几款折叠屏手机重新设计的W24。

2019年三星工厂撤出中国后,在国内的存在感日渐降低。但如果你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Galaxy Note 7爆炸事件上,那是一种侮辱。

从出货量看,2022年以来,除了去年第四季度被苹果超越外,三星始终雄踞智能手机品牌首位。不止韩国人喜欢,全球都爱。

但海外巨头在中国水土不服,不是啥新鲜事。武功再高,也怕菜刀,绝世高手三星的又一次进场,结局还尚不可知。

威胁海外巨头的两把本土菜刀,是Oppo和华为。

Oppo的竖折叠新机 Find N3 Flip亮相得最早,和三星新机同道竞争。发售首日,该机号称“刷新了行业小折叠首销日销量、销售额双纪录”,堪称折叠屏小钢炮。

华为,则和上述三位都有些纠葛。

苹果,这是华为在高端机领域的老对手;三星,2018年罗永浩曾说,“华为的高端机,吃掉的都是三星的用户。”

本以为华为已经被制裁得半死不活,没成想5G新品低调开售。Mate 60 pro+和Mate X5,更是让一众西方大佬惊掉了下巴。从日韩到欧美,再难抢也得搞一台,拆开一看,发现里面的麒麟9000s,是正宗的made in china。

至于Oppo,8月25日,Oppo发布了竖折叠新机 Find N3 Flip,正好撞上华为 Mate60 Pro 开售的时间点;而这款机型的开售日期则是 9 月 8 日,又跟 Mate 60 Pro+/Mate X5 机型上架的日期撞上了。

Oppo瞪大了无辜的眼睛:我和Apple就俩字母相同,为什么要这么搞我?

热度频频被抢,“机圈汪峰”名不虚传,那一句“十年后”,余总记到了现在。



当然,这只是戏言。去年,华为和Oppo就已签署了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至少在明面上是要把内部矛盾先放一边,一致对外的意思。

四家手机厂商贴身肉搏,捉对厮杀,新仇旧账一起算,都想赢得中国市场的青睐。

但他们好像都忽略了一个问题:5年后的中国市场,还愿意为新机买单吗?争得面红耳赤,会不会最后只是一厢情愿?

2

2023年,中国用户的消费需求似乎依然强劲。

“机圈汪峰”销售首日告捷,华为Mate60 Pro+正式开启预订后,不到10秒官网就显示“暂时缺货”。不少网友反映“一机难求”,直呼“抢不到”“根本抢不到”。

如此盛况,乍一看会让人觉得智能手机的黄金时期还未落幕,花粉果粉们仍会为了各自信仰豪掷千金。

但变化正在发生。

在话题“5999元你会买华为还是买苹果”的回答里,除了豪气的果粉花粉外,放弃选择的也不在少数。

比如“首先,我得有这5999”;

“这么多钱,可以派好多用场”

“都不买,因为我没钱 “......

但除了禁欲式的不消费,二手手机也是选择之一。

在2018年的那份报告里,德勤认为中国用户快速的换机速度使得手机迅速下岗,沦为闲置或二手手机。而由于用户换新机的成本相对收入水平而言较低,使得未来中国的二手手机市场前景并不明朗。

万物新生集团ESG委员会执行负责人钱静波不久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根据2021年的数据,中国二手电子设备市场有大约3000亿的规模,预估可以在五年内翻三倍,达到万亿级别。

万物新生是手机回收领域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据其和京东、科尔尼联合发布的《2021年“循环经济”研究报告》,35岁以下用户占二手手机销量的74%。白领、小镇居民、学生是购机三大主力人群。

学生对手机性能、款式要求高,但经济实力有限,因此有品质的二手手机是其青睐的选择。

而白领和小镇居民们,在这个消费清醒的时代,也在寻求性价比更高的平价替代品。援引燃次元对消费赛道分析师任任的采访,”目前看来,换手机较为频繁的基本盘年轻人比较多,这一群体的消费能力不太足,此时便会出现之前换手机可能都是换新机,但现在会转到二手机。“

如果拓展到整个消费电子领域,CIC用户调研的数据显示,在有质量保证的前提下,约90%的用户愿意考虑购买二手电子产品。

有买来当主力机或者备用机的。比如华为Mate 60出来之后,不少年轻人就盯上了张老师手里那台9成新的Mate 50。



原因也很简单,相比于新推出的旗舰产品,二手产品价格会有明显下降,但性能依然够用,性价比很高。

但需求端的变化只是一方面,供给端也正面临变革。

一是二手市场规模的飞速发展。CIC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二手消费电子交易市场规模达1.886亿台,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456亿台,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3.7%,预计到2025年,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9673亿元。

二是交易平台的迅速完善。线上交易平台迅速崛起,受年轻人欢迎的既包括像闲鱼、转转、爱回收、拍机堂 、人人租机等垂类电商平台,也包括京东、拼多多、淘宝综合电商平台。

线下平台也在迅速铺开,譬如闲鱼开了自己的线下门店”闲鱼宝盒“,专门对手机等3C产品进行估价、回收,除此之外,转转、京东拍拍、爱回收等二手垂直领域的电商平台,也正在发力。

3

催生二手手机消费市场发展的,与其说是缺乏创新力的新机,倒不如说是换不动机的年轻人。

由于手机产品创新趋弱,加之经济低迷导致下游需求疲软,根据IDC数据,2022年全球及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分别为12亿台和2.9亿台,同比分别减少11%和13%。智能手机市场进入存量替换阶段。

有一说一,电子消费行业疲软,是疫情影响的后遗症。智能手机创新趋弱,倒也不是因为研发团队偷懒,而是芯片制程存在物理上限,智能手机想突破既定架构,短期来看不太可能。

缺乏创新的手机厂商,涨价倒是一直没耽误。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的数据,近年来,智能手机价格持续上涨,中国市场的平均售价已经从过去的1500~2000元增长至2700~3000元的价位段。

消费者也不傻,没什么太大的创新,凭啥要被手机厂商割韭菜?

手机厂商也是有苦难言。没有革命性的创新,不代表技术就是在原地踏步。你以为钛合金边框、灵动岛、摄像头和芯片性能提升都是小打小闹,其实都是钱砸出来的,价格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除此之外,消费电子行业寒冬,也直接影响厂商的业绩表现。比如苹果前三季度营收出现大幅放缓,再骤然降价,怕是要面临生存危机。

因此,降价对手机厂商而言,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逆势涨价的智能手机,成了消费品市场里的显眼包。要知道在经济低迷的当下,寻求低价平替正在成为一种新风尚。

尽管核心消费人群依然坚挺,但欧洲最炙手可热的奢侈股LVMH正在快速失宠。顽固的通胀肆虐欧洲,在需求受到抑制的情况下,奢侈品板块暴跌。自7月以来,LVMH已经蒸发了1800亿美元。

相比之下,拼多多的跨境电商平台Temu,正在以超低价策略席卷全球,在北美和澳大利亚连续多月位于购物应用下载榜前列;一条连衣裙售价不到20美元的快时尚跨境电商平台SHEIN也迅速崛起;蜜雪冰城更是靠着极致性价比风靡日韩。

而在国内市场,为了争夺年轻人们的宠爱,不少行业都加入到激烈的价格厮杀。曾经服务中产白领的餐饮品牌纷纷下探十几元甚至几元的市场;蜜雪冰城卖起了几块钱的炸串,海底捞把服务做到了夜市。钟薛高光环不再,消费市场的”刺客“们,放低身段,艰难求生。

因为不降价,真的会”死“。

如此环境下仍维持高定价的智能手机,成功地倒逼消费者们,把手机从高峰时期的一个快消品变成耐用品。体现在数据上,就是从高峰时期的一年一换,拉长到现在的30甚至40个月左右,够一家手机厂商发布2至3款新品。

这对消费者而言影响有限,反正代际差距正在缩小,对性能的影响不大,无非就是旧手机再战一年,再不济,换个好点的二手手机,也不是不行。

但换机基本盘客户正在流失,华为新机的热销能持续多久尚未可知,年轻人换不动新机的趋势,对缓慢复苏的消费电子行业而言,无疑又增添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