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程序猿枫,今年35岁,现在定居美国纽约。从小到大,我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可高考前一夜,我失眠了,高考自然考砸了。面对失败,我想再来一次,可脆弱的心灵经不起太大的压力,只能走进大学继续向前。

为了改变命运,四年后,我再战考研,结果又失败了。

可这一次,我没有妥协,选择再次挑战。经过几个月的奋发图强,我终于走进了理想的大学南开大学。

人生上了一个台阶,就还想继续向上爬。在南开,我又死磕英语,为留美全额奖学金奋斗。这一次,我成功了,拿到了华盛顿大学的通知书。

读博士后,我又做出了令人惊讶的决定,放弃深耕10年的化学领域,从零开始学习编程,一心要当个码农。那一年,我28岁了。这一次,我能成功吗?


(在约书亚树国家公园旅行)

1988年,我出生在河南新乡,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家里经济条件还算不错。

小时候,我的性格很内向,父母经常会引导我读书,然后鼓励我讲给他们听。久而久之,我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整个学生时代,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然而,命运有时就是爱捉弄人,2006年高考,我竟然发挥失常了。

高考前一夜,也许是压力大的缘故,根本没睡好,导致考试时精力很差。下午考数学时,我花了太多时间在两三道大题上,渴望解答出来,却因为没有时间检查其他题目,最终只考了110分。平时,我的数学成绩都在125分以上。

众所周知,河南高考在全国拥有数一数二的难度系数,少考20分就意味着错过上万名的名次。

(打卡耶鲁大学)

分数公布后,我沮丧极了,曾经的骄傲被击得粉碎。想要复读,可是想起考试前自己的状态,我担心再来一年,只怕更加无法承受,就选择了中国药科大学。

父母知道后很理解我,还鼓励我毕业后可以回老家工作。在他们的关爱和鼓励下,我逐渐振作起来,决定开启新的大学生活。

很多人都说高考是另一次投胎,错过了就再也没有机会。可我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普通一本也能改变人生,高考只不过人生中无数个考试中的一个而已。

刚来到药科大学时,我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还参加了国家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拿到省内一等奖,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大三时,我主动找到教授,跟随他做科研项目。下了课,我就去实验室做实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更适合成为一名研发工程师或者科学家,所以决定考研,并选择了南开大学化学系。

(参加公司聚会)

不过,我的考研之路就像高考一样不顺利。第一次考研时,由于备考时间不足,再加上复习策略上的失误,我失败了。

看着自己离梦想的职业道路越来越遥远,我陷入了颓废期,整天躲在宿舍里不愿出门。

颓废归颓废,但我内心充满了不甘。我不想就这么轻易地放弃,就给自己暗暗打气。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一定也可以,大不了就比别人多付出一些时间、多付出一些精力。

调整好心态后,我开始重新起航,总结上次考验失败的原因,改变复习策略,脚踏实地地做完一本又一本的习题。

2011年,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成功上岸,走进了自己梦想的南开大学。

这次考研,我不仅收获了成功,更收获了一份坦然的心态。人生的考试无处不在,而我要心平气和地面对每一次好的或者坏的结果。

在南开大学,有很多顶级教授,每次听他们讲课,我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视野得到了极大提升,也更加明白了什么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我的工作台)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海外名校有更好的博士培训机制,他们更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开发一个人的潜在能力,我也动了出国的念头。

众所周知,美国全额奖学金读博的要求非常高,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还要具备优秀的英语交流能力。专业知识我不担心,但是英语是我的短板,不过我并没有放弃。

为了实现自己的出国梦想,我投入了一年多的时间。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学习英语,10点去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晚上9点离开,再到教室学习到12点,才回寝室休息。

一年多的朝6晚12的生活,我终于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收到5所世界名校的全额奖学金录取通知书。再三权衡过后,我选择了华盛顿大学。

2014年,我登上了去美国的飞机。下飞机的那一刻,看着陌生的街道,我默默鼓励自己,一定要加倍努力,要学有所成。


(在纽约职场分享活动做嘉宾)

在生活上,我的适应能力很强,没有遇到什么难题,但美国教授的上课方式却让我大开眼界。

他们的教导方式纯属散养,给了我大量的时间去摸索、去实践,有问题再去找老师。有时候,老师还会组织同学一起讨论,或者上台演讲。

看着美国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讨论起来滔滔不绝,而我却不知所措。一方面是因为自己胆小,不敢表达,另一方面内心还是有些自卑,担心自己不够专业被人笑话,也不敢找老师沟通。

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这里的同学都很热情,他们知道我是中国人后,都很尊重我,也会主动和我聊天。有时我会和大家分享一些中国习俗,他们都很感兴趣,那一刻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非常的骄傲。

留学期间,我还发现美国学生对学业、生活都没有那么焦虑。在他们看来,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一种成功,这和他们从小受的教育有关。

小时候,美国父母会鼓励他们多去尝试,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长大以后,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更有干劲。每次遇到困难时,他们都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非常强。

(在附近的河边散步)

另外,美国学校也鼓励学生去挖掘、尝试新的东西,在第一年的学习中,学生不会立刻选择导师,而是有两到三个学期的时间,去了解不同的老师、不同的课题组,然后双向选择确定最后的导师。

如果中途想调换老师和专业,也是有很多机会的,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在国内,我们选定了一个专业,换导师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本专业的人打交道,思考如何有更好的发展,而对其他的行业一无所知,也没有接触了解的机会。

像化学这种的基础实验学科,读起来很不容易。大量的研究都是建立在一些设计和假设的基础上,再通过无数次的实验,来发现新的东西,证明自己假设的正确性。

每次一点点新的发现和进步,都是建立在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上。如果不能忍受孤独,这个专业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参加南开大学校友聚会)

过去,我认为干一行爱一行,一旦选择了某个专业,就要从事一辈子,但是读博两年,我的视野不断提高,逐渐意识到还有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于是,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在此期间,我咨询了很多校友前辈,发现他们大多数都已经改行,主要是美国这边工作岗位数量,无法满足每年大量毕业生的需求。

很多人博士毕业,只能选择做博士后,拿着最低的工资,干着最累的活。目睹他们的经历以后,我心里有很大触动,与其时时刻刻面对找不到工作的风险,还不如趁早转行。

2016年夏天,我已经28岁了,想利用两到三年的时间攻读cs硕士。毕业的时候,我才三十露头,按照现在科技行业快速发展的速度,到时候找工作不成问题。


(去新泽西州爬山)

再三斟酌后,我决定放弃深耕了10年的化学专业,转行学习编程,争取做个码农。

可当父母和朋友知道后,纷纷反对。他们认为我有名校的博士头衔,还担心找不到工作,放弃实在是太可惜了,而且从零开始去学一门新的行业,风险很大。

后来,我跟他们解释,不同的专业毕业以后机会是不一样的,专业能力比学位高低更重要。父母听了似乎觉得有些道理,也不再反对。

有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我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学习劲头也更足了。刚开始学习转码时,听说身边有不少转行速成的故事,比如半年刷了200道题进了谷歌。

我也是信心满满,选择自学,听网上的公开课,每天学得很开心,仿佛我一伸手就能够到月亮。

在刷题的过程中,我不断锻炼算法,刷了200道题后开始投简历找实习单位。本来有十足的把握,却不想两周后只收到一家小公司的面试。可就连这家小公司也拒绝了我,原因是面试时,我对有些概念比较生疏。


(欣赏美国中西部大漠风光)

舍弃一切,背水一战,却得到了这样的结果,我的心情一下跌入了谷底。但经历过多次考试的起起伏伏,很快我就整理好心情,再次出发。

经过复盘后,我意识到那些半年上岸的例子看似很多,其实是幸存者偏差,或许人家本来基础就很好,自然不用费力。

随后的那段时间,我拼尽全力学习,尝试做复杂的项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8个月的时间学到很多基础知识,简历也比之前更厚实了一些。

2017年,由于简历内容的充实,我一下拿到8家公司的面试,其中包括了几家北美大厂。这次面试中,我不再惧怕表达,耐心地交流细节,最终获得北美科技公司的实习机会。

第一份工作,我非常珍惜,因为只有我自己清楚其中的辛酸历程。在打基础和攀山峰的过程,只有耐得住寂寞,坚持到最后才能胜利,我感谢那个执着的自己,终于迎来了曙光!

美国的职场非常友好,白天工作8个小时,完成工作后不用加班,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比较注重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参加中央公园跑步活动)

工作之余,我喜欢旅游,每年都会旅游两三次,几年下来,走过北美20多个国家。有时身边找不到驴友,就会在网上招募,几个不认识的人在一起旅游,也是另有一番风味。

2020年9月,疫情不是很严重,我和驴友们去北密歇根看秋天,那里是美国最负盛名的秋色胜地,从山林之间到瀑布两侧,都是枫树成熟的金红色。身处其中,犹如身在世外桃源,让人感觉无比轻松。

我很喜欢这种慢节奏的生活,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每一分钟都活得悠闲自在。

后来疫情来了,所有行业一夜之间都被按下了暂停键,我只能在家办公。

为了减少与人接触,我在家里备了很多中药,毕竟在美国感染,医生是不会上门服务的。平时在医院看病,需要通过电话预约,提供很多资料,比较麻烦。

(坐火车去旅游)

若是症状轻,自己在家隔离;如果症状重,打救护车电话,可当时医院里住满了人,也没有空余的位置。那段时间,我一个人躲在家里不敢出门,保护好自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疫情期间,工作停滞,给了我更多的时间思考。回想自己走过的弯路,若是当时有个人能够指点一下,是不是就会是另外一种景象。虽然我没有得到帮助,但是我希望自己的经历可以帮助到需要的人。

于是,在2021年12月,我做起了自媒体,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和海外生活,希望能够带给别人一些启发。

刚开始纯粹是兴趣分享,没想到大家都很喜欢,让我有了更新的动力。在分享的过程中,我帮助了不少想留学以及转码的小伙伴,让我很有成就感,同时也实现了万粉目标,获得一份额外收入。

后来,疫情结束,生活慢慢回到正轨。经历过疫情,我深知生命的可贵,想做的事情趁现在勇敢去做。在这期间,我还遇见了自己的爱情。

有一次,我去看电影,有些无聊,就和旁边的女孩闲聊起来。刚开始只是聊工作,后来聊到兴趣爱好,没想到越聊越投机。


(在欣赏日落)

后来,我经常约她出去玩。经过几次相处,我觉得她言谈举止很大方,性格也不错,最重要的是三观一致,有很多共同话题。

于是,我问她愿不愿意和我在一起,她害羞地说愿意,我们就这样在一起。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能够遇见她,真的很幸运。

如今,我已经在北美科技公司工作了5年,从最初的程序员晋升为高级程序员,年薪30万美元,爱情事业双丰收。

我相信,命运不会亏待每一个努力的人,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今年我35岁,拿着美国名校的博士文凭,却做了一名程序员,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人生大概就是如此,从来没有一锤定音这件事。无论是否顺利进入理想学院,都不必沉重地看待高考,它只是人生旅程的一个过去式。

我们需要做的是以一个开放的心态,积极地过好当下,勇敢地活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