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开学季已经来临,而近日,一条“上海交大禁止外卖入校,由校方成立外卖专送团队进行最终配送”的消息火上热搜,成为人们讨论开学季的“一道前菜”。一时间,关于外卖到底应不应该进入大学校园再次引发争议。面对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后续又表示,将继续维持原有模式,由各外卖平台根据订单自行安排配送途径。


经此一事,又不禁让人思考,外卖平台、学校、学生三者该如何协同处理好外卖入校之议题。


一、外卖送入校园,为何屡遭争议


当下,品类多样、交易便捷的外卖已发展成为餐饮界的主流,不仅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空间以及更快捷的物质享受,也为餐饮产业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平台载体。但一直以来,这种方便快捷,选择更具多样化、个性化的用餐方式,却与大学校园“水土不服”。


除上海交通大学以外,此前不少高校都出台了类似的规定,直接或间接禁止外卖入校。以北京高校为例,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都曾出台禁止外卖送餐进校园的规定。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虽未禁止所有外卖入校,但却明确规定禁止外卖员骑电动车入校,外卖员校内只能步行配送。


食品安全角度看,近年来各种外卖乱象频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诸如一次性餐具不合格、商家卫生条件差、食物不营养等等问题都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一些高校“禁外卖”的做法也不难理解。毕竟外卖餐饮卫生状况堪忧,食品安全难以保障带来的潜在隐患客观存在。尤其在食品安全这根紧绷的琴弦下,高校抵制外卖入校,一定程度上是无奈之举。


再从校园环境安全看,外卖入校对于校内交通安全也是一个潜在隐患。已有不少高校师生反映外卖送餐车在校内车速快,且外卖员经常边打电话边骑车,因外卖所导致的校内交通事故屡见不鲜。此外,社会人员随意进出校园甚至宿舍楼,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样不容忽视。而学校作为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方,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负责,采取相应措施也是其履行职责的表现。


上海交大在回应中表示,实行校园专送团队的目的是在保证校内师生的外卖保质保量送达至校内楼栋、师生手中的前提下,减少校园内外卖电动车引发交通事故,对进校骑手身份提前备案审核,更大程度保证校园安全。之前外卖配送一直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多为个体户、较难监管等问题。如果外卖员为个体户,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也较难维护师生的权益。所以,保卫处想要督促外卖平台建立校园专送队伍,且校园专送队伍统一由配送公司管理。


最后从环保角度出发,外卖包装袋随处乱扔所造成的污染,也严重影响校园环境卫生。近年来,城市塑料垃圾的消耗量、废弃量十分惊人。据有关部门统计,仅以一次性塑料泡沫快餐盒为例,我国全年消耗量达 4 亿至 7 亿个。尤其一些过度包装的外卖,更是白色污染的重要来源。


二、学生需求客观存在,“一棒打死”不现实


不可否认,外卖入校后,随之而来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和困扰。但就市场供需而言,广大学生甚至教职工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曾联合问卷网,对 1988 名大学生进行过一项外卖进校调查,结果显示,44.2% 的受访大学生支持高校禁止外卖进校。另据 2023 年出炉的《大学生外卖消费现状调研报告》显示,超过 70% 的学生每周都会订购外卖,近 50% 的学生每周订购 3 次。


可见,高频次的外卖消费在大学校园已是常态,甚至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刚需。特别对于人口密度大的大学校园,去食堂就餐往往要面临排队、抢座等问题,此时外卖的优势就得以体现。一些学生表示,外卖确实很方便,有时懒得动,在寝室就能点餐。除了方便,外卖平台还有各种满减、送赠品等活动,并不一定会比学校食堂价格高。


并且,高校学生大多来自山南海北,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也致使食堂可能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口味,这也是学生舍近求远选择外卖的一个重要原因。食堂迎合了大部分学生的口味,那么其他的小部分学生呢?此时,外卖就很好地填补了这一空缺。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也不容忽视,虽然不是每所大学的食堂都难吃且贵。相反,很多大学因为菜品丰富、多年不涨价的良心食堂火出圈。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却是,禁止外卖入校的大学,往往都摆脱不了“食堂菜品不行”的槽点。一些学生认为,大学生已是成年人了,有自主就餐的权利,且外卖与学校食堂形成竞争,有利于食堂不断优化升级。


综上所述,随着学习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校内食堂发展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外卖正在成为在校学生就餐的不二之选。因此,诚然外卖与大学之间存在着“爱恨纠葛”,但创造出的多样便利性完美契合了学生的生活所需,学校如果只因其不利一面就一棒打死,显然是不现实、不合理的。


三、校方、学生、外卖,三方利益平衡点何在


其实部分高校尝试禁止、限制外卖入校,并非全然出于私心。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前文提到,该校计划实行校园专送,是为了减少校园内外卖电动车引发交通事故,更大程度保证校园安全。校方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之前外卖配送一直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多为个体户、较难监管等问题。如果外卖员为个体户,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较难维护师生的权益。


这些担忧一定程度上有其现实合理性。但是,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而非选择“一禁了事”。这种“一刀切”式的禁限管理,最易引发争议,也无法从根本上维护学生的利益。例如,就外卖平台而言,类似提前登记外卖配送员身份信息、强化校内交通违规惩戒制度等措施,就比直接禁止外卖入校更为合理。


事实上,为了更好规范校园外卖秩序,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同时,提升外卖取餐便捷性及安全性,一些学校已经尝试采取一些措施。其中,首都师范大学在校本部、东一、北一、北二、良乡校区均设置了外卖存取专用场所,并配置安装了智能外卖柜。外卖骑手完成餐品投柜操作后,系统会自动给师生发送信息,信息主要包含外卖柜地址、格口编号和领取号码,确保一餐一码一柜,有效避免被拿错的风险。


大学生喜欢点外卖不是凭空而来的,食堂的饭菜不可口、打菜阿姨的“手抖”、关门时间过早……因此,许多学生想去食堂吃饭,却又接受不了这些“缺点”,便只好选择外卖。另一方面也能看出,外卖的“泛滥”与学校食堂的“恨铁不成钢”不无关系,如果食堂能够针对这些不足做出整改升级,那么外卖入校的现象可能会有所缓解。此外,大学周边都会出现一些餐饮企业,对于只能局限在校内食堂就餐的情况,也增添了更加多样的选择。


从问题本质来看,外卖进入校园引发争议主要涉及食品安全、学生健康、学习与社交等问题,但其存在具有合理性,如就餐便利性以及背后的餐饮经济发展。面对这些矛盾,需要权衡各方利益,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来确保。而此前产生的种种争议,应使各大高校吸取教训,以更具管理智慧的手段平衡好外卖平台、学生就餐、校园管理三方权益。


四、结语


针对外卖入校带来的问题,学校、学生、外卖平台应共同行动起来,尝试探索三方的利益平衡点,力求找到一个大家都满意的解决办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黑板洞察(ID:heibandongcha),作者: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