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深圳二次放宽了人才房申请条件,大专学历也有机会申请。放宽的背后,有申请门槛太高(之前要求户籍和本科学历),跟风更重要的则是冷却的市场环境所致。当下全国楼市再次进入了全面调整阶段,而且这轮调整的周期不会短,我们不知道何时能够筑底,更不知道筑底后能攀升到多高。当年的日本用了14年时间,香港用了7年时间。有人预测,我们这一轮调整周期时间大概是5至10年。
从目前的走势来看,我们的确很像泡沫破灭前的日本,股市、汇市、楼市均在调整当中。

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已经从2021年年末的6.3冲到了目前的逼近7.3。
股市方面,上证指数则从2021年9月的3700多点下滑至如今的鏖战3000点,为此官方还不惜动用了15年来不曾动用过的降低印花税的大招。
房地产方面:
第一,房地产投资一路向下。
过去两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一直为负数,也即一直在下跌,区别只有跌幅大小而已。


02深圳楼市失守了深圳成交量与房价在2021年年初迎来了根本性转变,在二手房参考价开启之后,深圳的成交量一路下行,房价亦是一路下行。成交量方面,深圳的新建住宅月度成交量基本都在两三千套左右底部成交,哪怕躁动的一季度,深圳的新房也没有能冲出底部。平稳时期,深圳每月新房成交都在5000套左右,巅峰时期一个月卖出过8365套。


8月份的成交量仍在收缩。根据深圳住建局数据显示,8月前27天新建住宅仅网签了1965套,二手房仅网签了2071套。


财新披露,该小区二手房价格在2020年下半年达到高点,当时小区内约45平方米的小户型最高成交单价达20万元/平方米左右;当年11月,该小区一套同样为85平方米的两房户型,以1226万元总价成交,单价高达14.37万元/平方米。8.62万元相比于该小区最高单价20万,下跌了57%,相比于同户型的14.37万高价也跳水了40%。
这样的成交并未孤例。
第一,2021年2月深圳发布所有小区的参考价时,该小区的二手房参考价为10万元/平方米。当前,成交单价相较2020年高峰期已至少下跌40%左右,相比二手房参考价,也下浮了约14%。
第二,深圳的名校学区房去年以来已经进入了全面盘整阶段。
去年乐有家披露的数据显示,坐拥百花小学和深圳实验中学的学区房金茂礼都,二手房价格最高时冲破了30万元/平方米,去年3月份有业主将价格降到了13.7万元/平方米。
根据乐有家披露,深圳的六大名校学区房中的百花片区、南二外周边以及深高北周边二手房成交价跌幅最大,在20%左右。

6月份每日经济新闻就披露上海的几个顶流学区房,如浦东新区顶流学校明珠小学的“老破小”朱家滩小区、凭借“福外+建西”双学区成为顶流学校的梅园片区,几个均出现了大跳水。

民众想要获得好的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就必须来城市,而要让自己的孩子能够上公立学校,就必须买房。轰轰烈烈的四十多年城市化,从某种角度来看,是资源的城市化,和普通民众买房的城市化。当房子与教育资源捆绑的时候,它早就不是纯粹的房子,而是资源,资源便可以金融化。在这种制度之下,学位越好的房子,越受追捧,有钱的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够上更好的学校。资本也看到了这个利润点,所以炒作资本也不断涌入。顶流学区房变成了天价学区房。但是,目前城镇化速度已经进入了低速阶段。
2022年中国城镇化率较2021年仅增加0.5%,这意味着中国的城市化速率告别了高速阶段,进入了缓慢阶段。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机构预测今年可能跌破800万。人口是楼市的基石,新生儿人数不断下降,首当其冲的便是学区房。这一点,我们与当年的日本又极度吻合。


2022年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4.91万所,比上年减少5162所,下降3.35%。另有小学教学点7.69万个,比上年减少6690个。小学阶段招生1701.39万人,比上年减少81.19万人,下降4.55%;在校生1.07亿人,比上年减少47.88万人,下降0.44%。新生儿人数减少,对幼儿园和小学的影响已经显现。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教育部
而按照新生儿数据推演,未来对中学、高中乃至大学的影响,也会第次上演。初中的影响会在2030年左右出现,高中的影响会在2033年左右出现。随着人口转向加速,新生儿人口持续减少,再叠加如今全球的局势演变和经济环境,房价调整之路,漫漫。本号再次强调,对目前的房价不要抱有任何幻想:
高位站岗的炒房客,能现在卖掉的,不要拖,越拖亏损越大。已经赚到甜头的炒房客,应该见好就收,否则当初凭运气赚到的钱,未来会凭本事全都吐出来。
至于刚需买房,不急的话,大可继续观望。着急的话,可以买,摆好心态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