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身的女子梦想能回到中国。   图:翻摄自YouTube/水洛冰

《自由亚洲电视台》报导,描述「中国文物」化身女子梦想回到中国的网路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近日在中国爆红,掀起中国网友热议,更在中国官媒《人民日报》 、《央视新闻》专访创作团队产出报导推波助澜后,牵动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纷纷要求大英博物馆将中国文物归还。

英国媒体也争相报导相关讯息,有学者翻出资料佐证,此些流向英国的中国文物原先是中国前人赠送或贩卖才转至大英博物馆,如今中国民众不合理的要求全来自中国政府刻意煽动民族主义。

「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好久,我迷路了,我不知道怎么样找到回家的路。」《逃出大英博物馆》剧中台词描述一位由「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身的女子试图回到中国的故事,影片自8 月底发布后,迄今已有3 亿次点阅。在《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称赞该作品制作团队对中国文化的重视与保存后,「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文物」的怒火瞬间在中国点燃,引起中国民众群情激愤。

《自由亚洲电视台》提到,恰巧的是,在该网路剧发布前《环球时报》就首先以社论方式,抨击近日大英博物馆文物遭窃问题,尔后又翻出历史,指责英国当年盗取中国文物。 「我个人的感觉是觉得《环球时报》有点是借这个事情,给英国一点脸色看。」移居英国的中国人陈亮认为,中国党媒刻意借题发挥,试图操弄政治。

「这些文物是怎么到大英博物馆的?因为在中国的官方宣传下,他们说这些文物绝大部分是从中国偷过去或抢过去的,但事实并非如此。」陈亮解释,《环球时报》与中国小粉红均忽略一项根本问题。先前曾有学者针对大英博物馆内中国文物收藏来源进行研究考证,证实大批中国文物均是透过正常管道输往英国,例如部分收藏家前往中国购买后,便将文物赠予大英博物馆。

《自由亚洲电视台》解释,大英博物馆近3 万件中国展品,大多都是由收藏家、爵士贵族捐赠,直至20 世纪清朝亡国后,因应中国局势震荡,许多中国贵族、高官及学者纷纷将收藏文物变卖以换取现金,才会促成大英博物馆如今的中国文物壮观景象。

英国华人作家马建提到,大英博物馆文物失窃固然是严重失误,不过中国在此时高喊「归还文物」忽略文物背后复杂的历史脉络,他反问,清朝的皇家文物难道是要归还予爱新觉罗的后代子孙吗? 「网红无论怎么闹,官方也觉得很好玩,很热闹,但是中国官方不会真正做一些举动,因为对他们并不利。」马健认为,中国政府根本无意解决问题,只是刻意在操弄民族主义。

《自由亚洲电视台》指出,香港历史学者杨颖宇提到,中国官方具有各种方式向大英博物馆追讨相关文物,却以民族主义大旗出征,不惜破坏中、英关系,不外乎是为煽动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