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od,10t够吗?” “你也是od吗?o的是S片吗?”这样的对话,你是不是根本看不懂?

小视本来是想买点感冒药,没想到随便搜一搜,却在网络上发现了这样一个隐秘的角落。

“od”是过量服用药物的英文overdose的缩写,“t”是tablet药片的意思。S片是被滥用的药物名称。

(为了保护读者,小视模糊处理了药名,后文都以S片代替。)

本来是药三分毒,没病不吃药,可是一些人却在故意过度用药。他们用普通人听不懂的“黑话”在网络或者QQ群里分享着过度用药的特殊体验,还有的经验丰富者手把手地教新手如何od,然后整板、整瓶地吞药。

更让人吃惊的是,一眼看过去,这些网络上的药物滥用者好多都是青少年。

15粒药片,配上一大杯水,“咕咚”一口吞了下去,过了一会烦心事好像都被眩晕感淹没了。半个小时后,开始心跳速度急剧加快,呼吸困难,瘫在床上,嘴里开始含糊不清地说着奇怪的话。ICE和网友分享自己od后的感受。

ICE才上高二,在网上听说情绪不好时,吃几片S片就可以快乐起来。

第一回他一次吞下了十片。吃完后,只觉得苦到受不了,然后是恶心、胃痛。群里的同伴听说他恶心,笑他还是个小屁孩。

ICE觉得脸上挂不住,第二次直接吞了14片,反倒没那么难受了。随后几天他连续服用,终于体验到朋友们说的那种“飘忽忽”的感觉。

后来,他经常和同学一起到饭店或者酒吧od,把药片丢到饮料里,这样喝下去就不苦了。

灵灵一次吞下16片S片。

她自述,吃完后会有眩晕和幻觉,平日的烦恼、处理不了好的人际关系,和父母的矛盾,都在淹没在这种眩晕里。

后来她逐渐提高剂量,最多的时候一次吃了 24片。每当情绪不稳定、委屈又难以言说时,她都会吃一把药。

在三年前,她被确诊为抑郁症。吃了一个月的抗抑郁药,效果明显。但是父母不想让她用药,他们觉得孩子只是心态不好,太脆弱。断药后的灵灵开始失眠、早醒、情绪低落,甚至有了自残行为。

去年12月,她感染新冠,一直咳嗽,妈妈给她买了S片。在逛贴吧时,她偶然得知,超量吃S片能让人脑子会轻飘飘的,身体会往下坠,闭眼能看到很多解压的幻觉。

她一次吃下10片S片。“当时觉得有一种释放感,心理没那么大压力了”,那次后,他便开始持续服用S片。



每次取S片快递时,先把药盒外包装直接扔垃圾桶,再将这些白色药片一片片取出来,放进提前准备好的维生素C药盒,就这样她从来没有被父母发现过。即使被发现也没关系,就说囤一点感冒药。

这些年轻人过量服用的S片并不是毒品。

其实S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止咳药,便宜,好用。在2021年底以前,它一直是非处方药,随处可以买到。

S片被研发,本来是为了解决多年前镇咳药可待因的滥用问题。

大家应该都熟悉,很多年前经常有新闻报道警察在舞厅迪厅查处喝止咳水的人,他们服用的就是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水,大量服用可以产生快感,并会成瘾。



对于可能成为毒品的药物滥用情况,中国的管制手段一向严厉。很快,可待因进入了《麻醉药品品种目录》,普通药店里再也买不到。

可是就是在含可待因成分的止咳药水被升级为二类精神药品管控后,青少年滥用S片的现象开始出现。



作为可待因替代品出现的S片,是医疗界公认的无麻醉性、无耐药性、高效、安全的镇咳药物。

但这种安全指的是正常剂量,即依照说明书,成年人服用量为一次1到2片,一日3次。

但是如果一次十几、二十几片的服用,情况就变了,人们在出现刺激和兴奋感的同时也会损害身体机能。

更严重的是,滥用药物者通常不会只吃一种,而是多种药物混用。而多药混用S片风险极大,会出现可致命的不良反应。



虽然不是毒品,但是S片也有很强的成瘾性,戒断困难,戒断反应剧烈,成瘾者在清醒时戒断简直无法忍受,有时候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麻。而戒断后,S片1年内的复吸率高达89.29%。

近几年,收治S片成瘾患者数量飞增。2018年是2017年的二倍,到了2021年人数直接翻了四倍,大多是青少年。

由于滥用问题严重,国家药监局将S片由非处方药划转为处方药。意味原本安全的S片也需要凭处方才能购买和服用了。

可是虽然管制升级,S片和其他处方药管理一样,一直存在漏洞。小视发现在线下药店,就算没有处方,购买S片也没有任何阻力。

而线上则更加方便,在电商平台搜索“S片”,条目众多,同样不用上传任何处方就可以购买成功,数日内就可送货上门。



网上可以看到,很多青少年是通过线上网店无处方大量购入S片。

那么对于此药的管控能不能升级?把它和可待因一样直接划入二类精神药品,在普通药店彻底禁售?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把S片升级为处方药可能已是监管手段的极限。

相比可待因,S片滥用的躯体反应较弱。况且对于普通人来说,S片副作用小,价格便宜,止咳效果好。如果进了‘二类’,吃药的和买药了都就等于贩毒,有点过了。

况且很多止咳药、感冒药等具有精神活性的药品,都具有药品和毒品的双重属性。合理服用治病,滥用则上瘾。

国家禁售了可待因后,一些人就马上盯上S片。如果把S片管制了,后续如何?会不会陷入禁了一种就磕下一种的循环?

也许滥用药物的核心,不在药,而在人。那些有着大好未来的青少年,为什么非嗑药不可?

不难发现,很多滥用药物的年轻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痛苦。

有的是学业压力大,有的是人际交往困难,他们在生活中心情郁闷、学习状态出现下滑,而当种种压力和痛苦袭来的时候,他们得不到父母、老师的理解与支持,进而演变成沉迷游戏、赌博,甚至求助于药品。



上面说的灵灵,父母并不理解她抑郁症的痛苦,父亲说她不坚强,母亲说她玻璃心。在家庭里,她找不到任何认同和理解。

长期在不被认可的环境中成长,灵灵难以体会到自我价值。

虽然知道滥用药物贻害无穷,但是这样的青少年普遍心态是:

现在什么能让我快乐,那我就用,他们没有未来,只有眼下。

独自陷入情绪时,就会服药。



还有的年轻人并不完全知晓滥用药物的危害。

ICE因为心情不好,在朋友诱导和互联网中不良信息开始滥用药品。

一整年时间里,家里人发现过,但始终没有觉得是什么大问题,直到儿子中毒入院。

一方面家长缺乏对孩子的细心观察,一方面是因为被滥用的药品比较常见,具有隐蔽性,家长并不知道过量服药堪比吸毒。



多年禁毒宣传后,很多人都知道海洛因、冰毒不能碰,但对一些药物滥用的危害了解不多。

有的父母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孩子在大把大把吃着家里的止咳药,就是发现了也不会把孩子和吸毒联系在一起。

而一些青少年同样对海洛因等传统毒品有一定认知,但他们普遍认为含有S片等成分的药品对身体没那么大的危害,即使有危害也不像传统毒品那样很快显现,使得很多青少年放松了警惕。

所以,把滥用药物的危害宣传日常化,是让人们警醒的重要手段。



药物滥用与青少年所处的社会、家庭环境,以及个人身心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相关。

单纯的药品管制恐怕无法“治本”,而要从根本上杜绝药物滥用,拯救成瘾的青少年,就要让他们的精神痛苦能够被看见,让他们得到关心和理解,而不是陷于处于一个人品尝痛苦的孤独境地。

因为与管制相比,爱永远是隔绝毒品的最好藩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