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西科股东会上的问答环节[1],有股东询问,当年是怎么从律师转行做投资的,芒格的回答真挚、诚恳,又充满朴素的逻辑。


很多人是被投资的前景吸引,而走上了投资之路的,我也不例外。当年,我要养活一大家子人。我觉得,如果我能学会做投资,我有可能赚很多钱,实现财富自由。继续从事法律,我可能没有出头之日。于是,我逐渐从法律行业转到了投资行业。


在转行的过程中,我是非常谨慎的。虽然我已经要转行做投资了,但我还是继续从事法律事业。直到后来赚到了足够的钱,我才完全不做法律了。


——1995年西科金融股东会讲话


多么朴素啊!原来芒格的职业转型,不是因为投资行业是命中注定的使命,不是因为他天资过人看到了商业机会,更不是因为判断好了美国国运崛起而顺势而为……而是就像你我一样,职业的选择都有现实赚钱的压力,也有面临风险的权衡,同时也会秉承谨慎负责的态度,保守地做出变化。


诚然。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面临人生选择中的正常考虑。我不禁想:当时的芒格,是在什么情况下作出上述判断呢?要转行投资,但也还是继续当律师,是仅出于保守么?那么这个所谓的保守,边界在什么地方呢?赚了多少钱,才足以让芒格“冒险”转型呢?


一、中年芒格的“转行”背景(1962年前后)


1924年出生的芒格,于1948年从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并于1949年考取律师执照正式执业,一直到1965年芒格正式退出“芒格、托尔斯&奥尔森”律师事务所(“MTO”)为止,一共16年[2]。在这期间,芒格一度“身兼数职”,一方面进行了房地产项目的个人投资、另一方面开始尝试组建投资合伙企业,并且在整个期间内,都没有放弃作为律师的本职工作。


具体来说:


  • 房地产投资期(1961~1964):1961年前后,芒格与昔日客户一起,投资第一个加州公寓的房地产项目,直到1964年前后,一共投资了5个房地产项目,在房地产投资生意上赚了140万美元[2][3]


  • 合伙企业投资期(1962~1975):芒格和惠勒的投资合伙企业从1962年开始组建,直到1975年彻底清算,14年期间合伙企业平均复合回报率为19.8%(投资者净回报率为13.7%),同期道琼斯年均复合回报率只有5%[2]


  • 律师执业期间(1949~1965):芒格从1949年开始就职于“赖特&加雷特”律师事务所(后更名为“穆西克、毕勒&加雷特”律师事务所),直到1962年开始“创业”,开办“MTO”律师事务所,并在开业仅仅三年后,正式退出该事务所[2]


如果把芒格的职业生涯做出简单划分,前半段属于“兼职投资期”,后半段属于“职业投资期”(包括合伙企业投资阶段和伯克希尔阶段),乍一看分水岭似乎在于1965年彻底退出MTO律师事务所之时。


然而,如果仔细研究,我认为1962年才是个更重要的年份,是真正的“创业初期”,面临重大的“职业选择”。而从1962年到1965年的期间,看似属于不太重要的职业的交叉期,但却对我们理解芒格的选择和性格,具有重大意义。


1962年,芒格38岁。他在三年前(1959年)认识了巴菲特,非常投缘,并且目睹了巴菲特从事投资的收益和成功,在初识之后,巴菲特劝说芒格不要当律师了,这也在芒格心里埋下了转型投资的种子。


芒格在接受CNBC采访时反思这段经历说“一直到60年代初,我才最终决定听从巴菲特的建议……用了我很久的时间才想清楚投资生意(比从事法律)更值得去做[4]”。并且说“巴菲特给我最好的建议,就是让我放弃从事法律,他认为把法律工作当成个爱好可以,但是不值得当成事业[5]”,同时巴菲特解释“法律事业对他来说,是屈才了。对我来说,我只想为自己工作,来执行自己的想法,我知道芒格跟我是同一类人[5]”。


可见,从1959年之后,芒格对于转型投资的考虑就一直在酝酿着,并且在三年后的1962年才正式与惠勒开始设立投资合伙企业。


与此同时,1962年的芒格,作为副业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一共4、5年的重点房地产投资时间(1962~1965年前后),此时才过去了1年。除此之外,他在1962年设立基金的同一年,从“打工”的律师事务所撤离后,并没有停止律师事业,反而“更进一步”,抓住机会参与创立了自己的事务所。


另一方面,在家庭生活中,芒格于1956年再婚时(32岁),与第二任妻子合计有四个孩子(男方两个女儿和女方两个儿子),后来又生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因此后续芒格的家庭中一共有八个孩子!这对于当时的芒格来说,无疑也是沉重的经济负担。在一次视频访谈中被问及职业转型的过程[6],他解释说“我有一大批孩子需要抚养(An army of children to support),也没有来自父母家庭资金的支持,只能靠自己,量入为出,依靠工资的结余谨慎地投资。”


而这种生活持续了多久呢?从1949年正式当律师开始,一直到1962年,作为律师的“打工期间”一共持续了13年。在同一个访谈中芒格解释:“在从事法律的期间,我总是控制花销,把结余的资金用来投资,在13年的律师工作生涯结束后,我积累的投资资产已经超过了过去13年工作期间所有(税前)收入的总和。[6]


综上,1962年的芒格(38岁),有再婚的家庭需要照顾,有8个子女需要抚养,也没有来自父母的额外资金支持,他只能像所有人一样“努力工作”。此时他已经下定决心转型做投资了,于是同年设立了合伙企业,但是出于谨慎,即使有了可观的积蓄,他也丝毫不放松本职的律师职业,并且更进一步发起设立了自己的事务所,但是这还不够,房地产投资的机会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这就是芒格职业转型前期的基础条件。


二、谨慎再谨慎的芒格


我不禁奇怪:如果芒格自己都觉得在工作13年后(1962年),算是有了一些积蓄,才开始设立投资合伙企业,那么为什么还要继续当律师呢?甚至更进一步开办了自己参与的事务所?如果芒格是出于保守才继续“兼职”从事律师业务的,为什么仅开业三年后(1965年),就彻底退出了?是大赚了一笔让他觉得安全了?那么1965年的个人资产和1962年相比,能有了多大的提升才能让芒格满意的“冒风险”彻底转行呢?是否还有其他考虑呢?


如果仔细分析当时芒格所处的情景,定量地计算芒格当时的财产,我们至少能够以管窥豹式的尝试评估芒格转型步骤的思考边界。


芒格在2019年一次华尔街日报的专访中表示,“在从事律师的13年中,我一共赚到了30万美元,13年结束时,我一共有一栋房子、两辆车,和30万美元的流动资产[7]”。这个说法也跟前述“13年后积累的流动资产超过了期间所有收入的总和”的说法匹配,看来这个数字是30万美元。


由于1962年加州房屋价值中位数大概是1.5万美元[8],按照芒格节俭的性格,两辆车也没多少钱,因此当时可能芒格家庭净资产超过90%都在这30万美元的投资资产上。而在1962年的美国家庭收入的中位数为6000美元/年,也就是说当时芒格积累的财富,相当于50年的全国平均家庭收入。


这1962年的30万美元的投资资产,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相当于2023年的302万美元[9],这是扣除房屋和汽车固定资产之后的,具有流动性的投资资产规模,即使还不算是完全“财务自由”,但也应该能够给芒格足够的安全感来进行“转行”了吧?


但是谨慎的芒格觉得还不够。于是他在1962年开始合伙企业投资后,仍然选择创建了“MTO”律师事务所,正如我们开篇时所截取的:“在转行的过程中,我是非常谨慎的。虽然我已经要转行做投资了,但是我还是继续从事法律事业。直到后来赚到了足够的钱,我才完全不做法律了”。那么,如果1962年的30万美元还不足够,要到多少才能放心?


站在后视镜角度,我们知道大概在1964~1965年期间,芒格结束了房地产投资,从中一共赚了140万美元,相当于233倍当时全国平均家庭收入。即使芒格儿女众多,开销再大,这笔钱也够一大家子开心地花个100多年了。如《查理芒格传》中所述:“1965年他最终离开公司,因为相信自己再也不需要依靠律师费过日子了。”


我相信芒格在做完5个房地产项目之后,也会有源源不断的地产投资机会找到他,之所以在1965年之后基本收手了,我想就是因为芒格清楚,投资才是他更加青睐的职业,而房地产和律师行业,都属于前期的“财务积累”阶段。


然而谨慎的芒格,可能还有其他考虑么?


如果看看惠勒芒格合伙企业的投资业绩,从1962年30.1%,1963年71.1%,1964年49.7%,1965年8.4%,四年累计收益262.5%,年化复合收益率37.9%,同期道琼斯指数年化复合收益率10.8%[1]。芒格从1962年设立合伙企业直到1965年完全退出律师事务所的期间,他的“新事业”股票投资已经取得了年化37.9%的惊人回报率,远远超过同期指数。我想,这可能给予了他更大的信心,经过“试水”阶段,能够确定这条路是更好的选择。


综上,我们可以从1962年到1965年的这段职业转型期间,来窥视芒格的选择与评估:


第一,在1962年之前的13年律师工作中,芒格量入为出,谨慎地投资,已经积累下30万美元的可观财富,相当于当时美国平均家庭50年收入的总和,因此谨慎的芒格在养育8个子女的同时,开始新的“尝试”;


第二,即使1962年开始设立惠勒芒格合伙企业,他仍然十分小心,不愿意完全放弃律师事业,并且也没有放弃作为副业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业务;


第三,直到1964~1965年前后,房地产投资事业带来了140万美元累计收益,相当于当时美国平均家庭200多年的总收入了,此时芒格才觉得放了心;


第四,对于合伙企业投资业务,从1962年到1965年的四年时间内,芒格已经实现了37.9%的惊人复合回报率,这可能更加坚定了他对于投资事业的信心。


最后,到了1965年,芒格才正式退出自己参与创办的MTO事务所,并且在5个地产项目过后,退出了地产开发投资业务,全身心地投入新的投资工作和生活,彻底完成了转行。


三、普世智慧的普世价值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是个多么实在的选择和评估过程!也是个多么保守和谨慎的人生态度!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所处当时芒格的位置上,应该如何评估呢?很有可能的结果是:本事没有他大,但是决策和选择都会激进不少。


因此,我们读芒格,很多时候与投资毫无关系,这也是芒格智慧最有魅力的地方。不信看看历次股东大会大家的提问,真是包罗万象,包含了人生、婚姻、挫折、职场……当然也包含了商业世界中发生的一切。


比如怎样找到理想的另一半?芒格说关键不在于寻找,而在于要先成为配得上理想另一半的人。比如年轻人怎样才能保证未来富足的生活?芒格说量入为出,花的比赚得少,然后谨慎地投资,到了老年,想不富足也是很困难的。比如面对人生挫折的心态调整?芒格说自怨自艾和嫉妒,这两种情绪百害而无一利,永远不能有。比如遇到困难的问题怎么思考?芒格说反着想,总是反着想。比如生活中保持快乐的秘诀?芒格说关键在于降低预期。比如总是担心别人超过自己怎么办?芒格说你要认识到,总有人比你更聪明、更出色、更快速地致富,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等等。


这些芒格的智慧,都曾在生活中极大地帮助过我。甚至不仅是芒格或巴菲特,包括整个价值投资世界所秉承的价值观,往往都不限于投资,而是围绕这个世界和生活本身的。例如以前我总有个疑问,就是看了很多价值投资人所写的书和采访的视频,基本一半的内容都与投资无关,而是关于生活、经历、阅读、学习、价值观等等,为什么呢?慢慢地,我才了解,原来对于这类价值投资人来说,投资就是生活本身,投资的原则很多就来自于生活中的价值准则,而成为一个终身学习持续进步的人,更是几乎所有价值投资人的自我要求。


我不禁想,难怪巴菲特、芒格和李录先生都在不同时候表达过,价值投资的品性很多都来自于先天因素,就像本文描述的芒格对于职业选择的行事方式,“安全边际”的理念真是与生俱来的!然而,即使芒格再怎么谨慎,却也坚定不移地不断追求更好的选择,并没有墨守成规地选择保守方案,特别是这个保守方案其实极具吸引力,毕竟当个商业大律师,创办自己的事务所,已经是绝大多数人的职业梦想归宿了。


此时,我们能够看出,原来“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复利原则”“有机会时抓住,没机会时等待”“永远不能亏损本金”“严守安全边际”“遵循内部积分卡”等价值投资的“价值观”,真的可以与投资没有一点关系,因为这本身就是生活智慧的一部分,即使芒格没有天赋异禀的聪明、没有从事职业投资行业,我们依照“反着想”的思考原则,这样一个人、遵循这样一些生活原则,无论他从事任何职业、处于何种环境,有可能最终结果是一败涂地的悲惨境地么?似乎很难吧。


这就是芒格的智慧,也是芒格对于普通人群的重大意义。我们也许并没有把投资当成终身职业,也许没人能拥有芒格先生的聪明绝顶,我们也许永远也无法完整掌握他的“普世智慧”,但是所有人,都能从芒格的生活中、行为中、言行里,感受到他朴实理性的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从而帮助每个芒格读者变成“更好的自己”。         


参考资料:

[1]查理芒格著,芒格书院编,RanRan译:《芒格之道》,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

[2]彼得考夫曼编,李继宏等译:《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全新增订本)》,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

[3]珍妮特洛尔著,邱舒然译:《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

[4]https://www.cnbc.com/2021/06/29/buffett-reflects-on-his-first-meeting-with-munger-im-not-going-to-find-another-guy-like-this.html

[5]https://www.cnbc.com/2018/05/03/warren-buffett-gave-charlie-munger-this-life-changing-career-advice.html

[6]https://youtu.be/iwBtF6ZeG3Q

[7]https://www.mymoneyblog.com/charlie-munger-2019-wsj-interview-transcript.html

[8]https://www.mymoneyblog.com/charlie-munger-financially-independent-fire-38.html

[9]https://www.usinflationcalculator.co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无慢室(ID:gh_3356660ef627),作者:彼得张P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