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表演,已经被中国企业玩出花来了。

在正儿八经的大型场合,无人机表演能让你油然而生自豪和肃穆之情。

比如成都大运会,不光吉祥物“蓉宝”在空中亮相,还能看到熊猫“参与”各类比赛项目。



八一建军节时,郑州的郑东新区如意湖畔上空,变换出军旗、战机和航空母舰。人们看了,忍不住立正敬礼。



如果是品牌宣传,无人机表演的脑洞就更大了。

7月15日,《布莱泽奥特曼》中文主题曲发布,广州二沙岛附近凭空出现“光之巨人”。



与身旁的大厦一对比,“无人机奥特曼”更显震撼。



端午节时,深圳的达实大厦也选择用无人机表演为自己打广告,上演了一出“飞龙绕楼”。有网友评论:还以为是真的,差点跪了。



中国的无人机表演,为何能玩得这么花?

无人机表演公司:干不过大疆,那就干掉烟花

中国的无人机表演行业,现在号称有“五小龙”。

它们分别是,大漠大智控、亿航智能、深圳高巨创新、一飞智控(天津)、上海千机创新。

刚提到的“无人机奥特曼”,就是上海千机创新的作品。

深圳的大漠大,手段同样惊艳。

在空中给深圳无人机产业打广告,变换文字,只是小试牛刀。



下一秒,变成移动字幕,立马吸睛。



但不少无人机表演公司走上这条道路,颇有些无奈。

比如成立于2014年的亿航智能,最初研究的是消费级无人机,但由于难以撼动大疆在该领域的强势地位,只能另寻出路,盯上了无人机表演这一细分市场。

只是没想到,大疆暂时看不上的细分市场,居然还挺香。

2018年,以无人机表演为核心的空中媒体解决方案,在亿航智能总收入的占比为47%,金额高达3100多万。



这让当时的亿航智能CEO相当惊讶,他对媒体坦承:本来只是想造点喜气的感觉,同时回收一些资金,结果无人机秀扭转了亿航消费级无人机不盈利的颓势。

有利可图的无人机表演,很快就发展得如火如荼。

根据《2022年文旅行业无人机编队表演数据洞察报告》的数据,2021年国内无人机编队表演达到7228场,市场迎来高速增长期。



发展得如此之快,主要因为无人机表演的应用场景太丰富了。

给文旅项目和景区引流,是无人机表演市场的重头戏,占比高达36%。

深圳的大漠大,其主要业务就是满足文旅需求,据称已经入驻包括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广州长隆度假区、北京古北水镇、淮安西游等国内50多个主题公园及景点,在主题乐园的细分领域市场份额达到62.5%。

2022“夏凉畅游”辽宁省夏季旅游启动时,大漠大就曾为大连的金石滩打过广告。

淮安西游乐园的“巨龙戏珠”,也是它的手笔。



发展至今,不论是To G、To B还是To C,无人机表演都能派上用场。

为品牌打广告;

这才是真正的“飞天”茅台

协助政府部门做宣传;



甚至是满足个人需求——表白、求婚等等——都是无人机表演公司的业务范畴。



无人机表演,如今得到了一个称号:天空数字新媒体。

有研究显示,2021年全球无人机灯光秀市场规模大约为11亿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47亿元。央视财经频道还曾报道说:2022年全球焰火市场规模将达到25.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5亿元),这是无人机灯光秀巨大的潜在市场。

又一起跨界打劫,或许正在发生。

一次表演收费上千万,凭什么这么贵?

2018年4月,西安城墙上空举行了一场刷新吉尼斯世界“最多无人机同时飞行”记录的表演,1374架无人机飞上夜空。

结果记录是破了,表演秀却失败了。

一些无人机在飞行编阵途中掉落,没有组成完整图案。也因此,媒体注意到了这次表演,并曝出了项目的成交金额:1050万元。



这意味着,当时无人机表演的报价,近乎是1万元/架。

随着入局玩家越来越多,现在无人机表演的价格可以说是一落千丈。

但一落千丈后的价格,仍然不便宜。

媒体报道,有的初创公司每架次收费只要一两百元,大公司的每架费用高达七八百元。即便演出时长只有15分钟,如果按800元/架的价格计算,一个1000架次规模的无人机编队表演,也需要耗费80万元。



对此“高价”,人们鲜有抱怨。这份钱掏得心甘情愿。

大家清楚:无人机表演,向来是一分钱一分货。

最初的无人机表演,通过静态机位加灯光变化来表达内容,最常见的就是在空中拼文字。

很快,客户需求升级了。

他们不光想看文字,还想看画面,甚至是动画。



这给无人机表演公司提出了两个难题,但反过来,也让能解决难题的公司有了开口要高价的底气。

第一个难题:更壮观的无人机编队规模。

《2022年文旅行业无人机编队表演数据洞察报告》提到,2021年,79.3%的表演无人机数量都在100-300架之间。

对于“五小龙”这级别的公司而言,无人机编队的规模就是它们实力的最佳体现——参与演出的无人机数量越多,呈现的画面就细致。

为了展示实力,它们选择了一个简单粗暴的路子:破世界记录。

2020年9月,大漠大在珠海同时升空3051架无人机,打破了世界记录;



2021年4月,为庆祝韩国某汽车品牌入驻中国,穿越千机在上海外滩上演了创纪录的3281架无人机编队飞行。



同年5月,高巨创新在深圳龙岗大运体育中心,以5200架无人机一举刷新四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其总经理骄傲地说:“近年来无人机表演领域的各项纪录都是在中美企业之间易主,美国是英特尔,中国有我们高巨创新。”



第二个难题:更有差异化的内容创意。

东京奥运会闭幕后,一飞智控在天津滨海用1000架无人机重温了中国运动健儿的精彩瞬间。



网友评论:秒杀东京奥运会的开闭幕式。

北京冬奥会期间,无人机表演也如期而至。



说到底,无人机表演大多数是为了宣传,所以能够通过编程还原特色的无人机表演,无疑更受欢迎。

景区为了引流,通常会用无人机展示标志性特征。



校庆等场合,也有展示自身风格和精神的需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70周年校庆上,无人机就组成了近年来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成就,国产大飞机、中国空间站、太空行走,等等。



能在“编队规模和内容创意”这两点上满足客户的无人机公司,也在无形中证明了自己的隐藏实力,包括无人机的安全性、稳定性、编队控制、航迹规划、控制算法。

十几分钟的无人机表演,贵在幕后工作。

越来越卷的无人机表演,出路却越来越多

在无人机表演领域,最初是美国走在了前面。

2016年,英特尔首次实现了100架无人机空中编队飞行,创造了无人机表演的纪录。

随后两年,英特尔的无人机表演两次刷新纪录,期间还登上了平昌冬奥会,这也是奥运会历史上的首次无人机灯光秀。

第一次勾起大众兴趣的无人机表演,也是发生在美国。

2017年的美国超级碗预热舞台上,歌手Lady Gaga放声歌唱时,一闪一闪的背景就是无人机阵列。



谁也没想到,短短几年,中国企业大幅反超,甚至出现在了海外的不少大型场合,比如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现场,以及前不久的悉尼灯光节。



如今国内知名的无人机表演公司,基本都从国内走向了全球。比如大漠大,号称去过30多个国家演出。

这样的局面,是实力的体现,也是卷出来的结果。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无人机运营企业1.5万家,年产值达到1170亿元,注册无人机95万架,无人机实时飞行约3.86亿架次。

中国的无人机销量已经占据全球70%的市场份额,无疑是该行业的制造和技术强国。



比如无人机表演的关键技术之一:高精度定位。

这项技术关于无人机在空中停留的精准度,目前国内优秀的无人机表演公司,普遍都能做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以及以毫秒计的灯光控制误差。

所以,中国的无人机表演能从拼文字快速升级到拼图片和动画,从2D动画快速升级到3D动画。



另外在过去,无人机在室内表演的难度远超室外。

这是因为,wifi、手机信号以及其他各种频段的无线电都“挤”在空间相对狭小的室内,对室内编队的通信网络技术挑战很大。

而现在,国内的室内无人机表演变得不再稀奇,甚至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可见其可靠程度。



不难预见,无人机表演的应用场景将来还会更加丰富。



无人机还原残破的古建筑

技术越来越强悍,也就有了越玩越花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