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数据:全国平均数据2022年中国在校大学生4024.8万,比加拿大全国人口还多,略等于伊拉克全国总人口。2022年中国常住人口:141175万,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人数285。统计范围:2022年中国GDP百强城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天下城市 (ID:luotianhao99),作者:罗天昊(战略学者,区域经济专家,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原研究员),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最渴望大学的十大中国富裕城市)


一、经济繁荣,还缺大学生,这样的城市最值得去


北上广很好,谁都想去。


但是,假如不是出身顶级名校,凭什么是你?


北上广虽好,但是自产大学生量大,密度也大,人才挤挤,不如去宽松的地方。


2022年北京每万人大学生超过500人,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至少两倍以上。


相反,经济繁荣,市场发达,但是大学却少,缺大量大学生,这样的地方,最值得一般大学毕业生去。珠三角的深圳、佛山、东莞,中山;长三角的无锡、南通、台州、宁波,福建的泉州,河北唐山等。这些富裕的城市,都是各个经济圈的翘楚。


它们在召唤你,赶紧去吧。别犹豫了,暂时放下北京梦,实力强大了再杀过来嘛。


年纪轻轻在北京混成京油子,整天混圈子、拜码头,搞的油头滑脑、乌烟瘴气、急功近利,有什么好?扛把子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离开北京扎根地方,先后深耕河北、福建,后来还辗转浙江、上海等地,负重剑,行长路,最后不是一样成就大器?


鉴于统计的便利性,我们首期统计了2022年中国GDP百强城市的高校在校生情况,进行了相关排名,按照得分高低排出了中国大学生就业十佳城市。


排名方法:在校大学生人数,除以当地常住人口,得出该城市每万人大学生在校生人数,也就是大学生密度。密度越低,越需要新进人才。越是好的就业城市。


密度越高,说明这个城市自己出产的大学生够多了,除非你是天纵奇才,否则自己人才还消化不完,还要你干嘛?


没有进入统计范围的城市,都可以按照这个计算方法,自行计算本城市的情况。


二、为什么要搞这个排名?


又到大学毕业季,这是一个播种人才的季节。


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国家之兴,首在人才。


老人多青年少的人口结构,在未来几十年内将是中国的定局,短期难以改变,如何度过这个国家的特殊过渡期?


有两大战略选择,一是,大幅度提高人口质量,争取人口效率产生的利益超过因为数量下降而造成的损失。二是,乘国家推动“一带一路”之机,开拓中国人的海外空间。


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对于提高人口质量,实际效果显著。


在当下中国经济增长下降,并且劳动力人口亦下降的关键时刻,庞大的高等教育人口,将是扭转颓势的决定性力量。


自本世纪初的扩招潮之后,大学生大规模涌入社会,虽然导致了文凭贬值,但是,总体提高了中国精锐人口的知识水平。至2022年,中国22岁至35岁以下人口,近一半是大学生。


创新能力,出自青年,出自人才储备。是否拥有足够的大学生,考验一个国家人力资源的深度。当下,中国面临着欧美的前狼阻击,印度与越南等后虎的追击,前狼后虎,高素质的青年一代,是中国最大的底牌。


城市竞争,人才的争夺也成为关键。而大学生作为传统人才的代表,成为城市竞争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大学生的来源有两种,一是内生,一是外来。


内生的关键,就是城市的大学在校生人数,很多城市为了大学落地,跑省跑中央,争取高校总部或者分校落地,为了就是多自产人才。


外来,就是抢人。最近几年更是如此,多地纷纷出台鼓励政策,送户籍送公寓。抢人大战,硝烟弥漫。


三、排名解读


  • 解读一:经济大市不一定是教育大市,有钱还得抢人


大学不是想建就建,需要省级乃至中央政府的审批。而且,在高校构成中,官办高校也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从这个排名中,我们可以看到,十大城市中除深圳和宁波是副省级城市之外,其它所有的城市,都是普通地级市。占优势的基本都是直辖市、省会城市。在前三十五名的城市中,几乎所有省会城市,以及直辖市,全部都高校充裕,在校大学生充裕。


相反,进入榜单的诸城,绝大多数在经济领域都是声名显赫,但是在政府体系中并不占优,经济再发达,财力再雄厚,大学不是你想办就能办的。


两大启发:


1. 经济体系讲效率,政府体系讲公平。大学设置,应在城市之间相对均衡。


大学资源属于公共资源,应以相对公平为主,地无分南北,皆同此凉热。有的撑死了,要分流资源;有的饿瘪了,看着别人的城市坐拥众多大学流口水,均非有效配置。


2. 建议开放社会办学。十大城市中,多数经济发达,财力雄厚,若开放办学,本土大学生匮乏之弊,立等可解。


当下中国虽有部分民办高校,但是办学条件严苛,基本没有强势大学,中国未来也应该放手培养一些民办知名高校。


  • 解读二:抢人靠什么?有钱的豪气,容人的气度


自产不足,只能靠抢。


能够抢别的城市的人,自然也是本事,证明了自身的魅力。


抢人靠什么?


深圳数十年来,都是中国第一抢人大城,号称中国的大学生的收割机。抢人当然首要靠经济实力,是否有足够的就业机会,是否有比较高的收入水平。十大城市竟然全部不约而同处于沿海相对发达区域,绝非偶然。


其中,深圳、佛山、无锡、东莞、南通、无锡、泉州、唐山的人均GDP超过10万(台州也接近)中国最富有活力的民营企业,几乎都诞生在这些城市。就业前景广阔,抢人大战,财雄势厚。


但是,事实并非仅仅如此。


在经济实力、收入水平等“硬实力”之外,还需要有软实力。包括社会文化领域的切合度、包容度,居住环境,甚至是改革力度。


十大城市,全部都是人口流入城市。


深圳能够成为中国青年之城,孔雀南飞之城,除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之外,长期以来,包容开放的社会氛围,也至关重要。


2012年至2022年,深圳人口增长700万以上。而这并非深圳高峰期,在九十年代深圳的黄金时代,深圳的外地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一度超过70%。东莞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更是高居全国第一。佛山接近50%。


当下深圳房价高企,已经从播种之城,过渡到收割之城,未来存在青年危机,人才危机。


改革的力度和诚意,属于更深一层的因素,最近几年对于抢人来说也日益重要。


在抢人大战中,很多城市一再突破先行城市体制,在国家变革滞后的情况下,率先解放了一些市场要素。最典型的是,户籍制度在最近几年的抢人大战中受到巨大冲击,很多地方出台了宽松的户籍政策,众多城市开放了大学生自由落户,甚至部分城市还提供公寓甚至创业、安家资金。


  • 解读三:中国大学需要三大改革:地区、类别,层次


大学的重新布局,其实也是教育改革的机会。


一是,大学的分布,更为均衡。如果大学更多属性是公共资源,则可以更公平,如果允许民间自主办学,大学成为一种市场资源,则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有更好的机会,使大学发展水平与经济发达程度相当。


二是,大学的设置将更合理。十大最缺大学的城市的名单中,除深圳之外,其它九大城市,几乎都是工业城市,这类城市,职业教育类大学,非常适用。比如佛山、东莞、无锡等未来筹建理工大学,非常合适。


当下高校的弊端之一,就是流行升格,专科变本科,学院变综合性大学,大家都去搞综合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反被忽视。未来乘新增大学设立之机,可以多搞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类的高校,中和当下高校的结构。


  • 解读四:一个排名,三种应用


这个排名其实暗藏密码。


落脚在大学生,排名为:中国大学生就业十佳城市。


富庶,开放,就业机会多,本土大学生那么少,有此高枝,何不择之?


落脚在城市,排名为:中国最缺大学的十大城市,2017年已发布,至今第四届。


若落脚在大学,排名仍然有效,只需改名为“最值得兴建大学的十大城市”,未来国家若重新打散大学体系,进行教育资源转移,往哪里转移?可以参照这个排名。


北京的大学搬迁到雄安,只不过是第一步而已,改革没有终结,大局在后,从雄安到全国一盘棋,才是实招。


三、十大城市分项说明


  • 台州


浙商名扬天下,显达的是温州,奠基的是台州。


台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代表性城市之一,台州模式天下闻名。经济发达,民间富庶。


吉利汽车崛起于台州,中国著名的民营银行泰隆也崛起于台州。


台州,成为中国改革闯将,先富先驱。


更难道的是,台州同时是中国共富楷模。浙江入选中国共富示范区,台州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阶层差距,均是浙江乃至全国最小的区域,入选天下城市智库主持排名的“中国十大共富城市”。


在市场体系中,台州足以为中国楷模,但是,在政府体系中,台州很弱势。


台州大学奇缺,在校生仅4万余人。每万人中大学生仅67人。按照国家平均标准,台州的大学生,还需要至少扩张10万人。如果按照台州的富裕程度,容纳20万大学生也绰绰有余。


繁华富裕,本土大学生缺口巨大,这样的城市值得去闯荡。


  • 深圳


孔雀东南飞,至此不徘徊。


数十年来,深圳不仅是中国最大的人口熔炉,也是中国最大的人才熔炉。


根据七普数据,深圳人口已达1700万量级,民间更盛传真实人口接近两千万。人均GDP更达到主流发达国家的顶级城市水平。深圳经济发达,草根企业与巨头企业共存,富有活力,就业吸纳能力强大,华为一张嘴,能吞十万人。


深圳拥有数十家大学的分校或者研究院,国内顶级的清华北大,都在深圳开设了研究生院。不过,深圳本土大学却乏善可陈,没有一所拿得出手的大学,本土大学产量也低,在校生才15万。深圳人口比武汉多,经济比武汉发达,若以武汉为标杆,则深圳大学生人数扩张十倍,亦不为过。


鉴于深圳是中国四大都市之一,繁华且多元,新增大学建议以综合性大学为主体。


一旦高校开放,深圳将成为高校投资热土。


就大学生就业而言,深圳仍是首选城市之一。


值得警惕的是飙升过快的房价,未来可能危及深圳的创业环境与创新精神。


  • 中山


中山小而精,工业发达,闻名全国。


中山的在校大学生人数才5万人,万人大学生人数115人,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水平。与其发达程度严重不符。中山历年来也是抢人大户,重要人才多数是外地来的。


未来允许办学,中山可兴建大批学校,扩大10万大学生都有空间,理工类优先。


  • 东莞


富庶之地,包容之城。


东莞是中国著名的工业城市,繁华开放。各种阶层的人在这里,都可以找到生存机会。


东莞人口超过千万,是2020年新晋的千万大市。其中,户籍人口只有两百多万,这里是外地人的天堂,也是民工的乐园。


在校大学生仅有15.29万,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反差大,东莞的产业升级,需要更多人才。除了继续抢人外,扩建大学,也是东莞一直以来的心愿之一。


鉴于东莞的城市特点,东莞的高校结构,也宜以理工大学为主体,兼顾综合性大学。


20万至50万在校大学生,富庶的东莞完全可以容纳。


  • 佛山


世界工厂,实至名归。


佛山在过去的近四十年中,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重镇。当下佛山的人均GDP跻身全球高收入城市,大器初成。同时,美的、格兰仕、万和等家电巨头,驰名全国,就业吸纳能力十分强大。


2016年,佛山的在校大学生,仅为5万人,大学生密度在中国GDP35强城市中最低,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一度入选罗天昊主持的“中国最缺大学的十大城市”之首。而武汉千万人口,百万大学生,每万人中大学生人数约1000人。佛山至少要扩张几十倍。


持续多年,罗天昊一直建议佛山补强高等教育。这几年,佛山痛定思痛,加大了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与引进。至2022年,在校大学生扩张至16.76万,翻了三倍。


但是,相对佛山的经济与人口规模,大学生还是太少。


2022年,佛山人口达到955.23万,距千万人口大市不到50万的差距。比疫情前夕的2019年多了将近140万,照此速度,佛山离千万人口大市,近在咫尺。


佛山不仅经济发达,财力雄厚,就业机会多,民风亦开放。当下,佛山的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50%左右,远远超京沪,每年吸纳青年人口数十万。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制造业重镇之一,未来,佛山谋求成为中国创新中心城市之一,未来也可能成为工业设计之都。佛山的大学产出,反差极大。


扩建大学,佛山所急。佛山足以容纳50所左右大学。鉴于佛山是闻名全球的“世界工厂”,佛山兴建的大学,可偏向理工科,兼顾职业教育。不要都搞高大上的综合性重点大学。


罗天昊认为,缺大学已经成为佛山的切肤之痛,在罗天昊的多年持续建议下,佛山也有雷霆行动,大搞大建了一批大学,势头凶猛。


有财力,有气度,此城不来,更待何地?


  • 南通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南通被誉为“北上海”,是上海陆路通往北方的必经之地,祸福相依。


离上海太近,一方面使通州得风气之先,成为最早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繁荣,但同时,南通不少人口也被上海吸附。一直到2020年为止,南通在几十年中,户籍人口比常住人口还少。成为少数几个经济繁荣却人口倒流的城市之一。


至2022年,南通常住人口为 774.5万人,比2012 年增加了40万以上,常住人口前年首次超过户籍人口,开始人口净流入。


南通人口基数庞大,在校大学生只有14.9万,缺口巨大。


南通能否留住本土大学生,并且还去外地抢人?


  • 宁波


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全球第四大港口城市,繁荣富庶。


宁波也是中国资深的万亿俱乐部成员,综合经济实力在计划单列市中位列第二。


宁波是东部沿海开放与繁荣的象征,民营经济活跃,产业经济发达。其服装,家电产业,享誉国内。同时,宁波是中国制造业试点城市,中国沿海高端制造业的重地之一。


宁波人口规模巨大,常住人口达到961.8万,且持续吸引青年人口。成为下一个千万人口大市,也就三五年。


当下,宁波拥有大学16所,其中宁波大学为211,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在校生仅19.7万,每万人仅205个大学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宁波这样的综合性发达城市,大学生总数50万也不为多,缺口两三倍。钱多、城美、人少,快去。


  • 无锡


无锡是长三角经济重镇,东南内生经济的典范。经济发达,民间富庶。是中国万亿俱乐部的成员。且人均GDP全国称雄,超过上海。


无锡的企业起家于乡镇企业,与佛山类似,奉行内生式发展模式,诞生了无数本土民营企业。经济富有活力,就业吸纳能力强。


江苏的高校教育集中于南京和苏州,无锡虽有江南大学,仍处于下风。但是无锡实力雄厚,一旦高校开放办学,无锡大学生在校人数,完全有能力扩张到20至50万之间。


鉴于无锡的城市特点,多来点理工科毕业的。


  • 泉州


千年古城,闽南独秀。


泉州是福建第一经济大市,民间富庶,工业发达,晋江、石狮等均为国内知名经济重镇。尤其服装,运动品牌独步国内,泉州容纳就业的能力强大。值得一提的是,泉州是千年古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历史积淀深厚。


以泉州接近900万的常住人口,却只拥有20万量级的在校大学生,缺口极大,以泉州之富庶繁华,30万至50万以上也并非不可能。


泉州需要有世界眼光,新增高校除来自国家层面和福建省内,还可以从海外募资建校,泉州是福建著名侨乡,华侨多达600万人,商界领袖众多,这个优势需要利用。


当下福建高校资源主要集中在福州和厦门,高校资源分布与经济资源分布不一致,泉州抢人,值得相信,有诚意,有实力。


  • 唐山


河北虽穷,唐山却是河北最富裕的城市。以经济实力而论,唐山排名全国28位,超过省会石家庄。人均GDP达到11.5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接近一线城市水平。


唐山人口近800万,在校大学生人数却只有21万。比五年前有大的提升,但密度仍很低。河北的大学基本集中在石家庄。唐山的两大邻居北京和天津,更是高校林立。


唐山未来新增高校来源,一为本土兴建,另外一个就是来自北京和天津的高校搬迁或者设立分校。


按全国平均水平,唐山完全可以容下20万至50万在校大学生,需继续扩张。


唐山对于河北大学生,收割能力还是很强,甚至还可以收割天津人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天下城市 (ID:luotianhao99),作者:罗天昊(战略学者,区域经济专家,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原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