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郑州、重庆等地的电动车主发现,公共充电桩费用突然出现一轮上涨。

以上海虹桥附近的某第三方充电站为例,充电费用在一夜之间从1.15元/度涨到了2.15元/度(同一时段)。北京、天津等北方城市虽然没有出现明显涨幅,但也悄然上浮至1.2-2.5元/度左右。

当充电费用上涨至2元/度,电动车的用车成本与油车相比,优势就没那么明显了。一位特斯拉Model 3车主算了一笔账,如果充电费用按照2元/度来计算,每公里大约需要0.3-0.4元;而同价位的迈腾、帕萨特等车型,每公里油费约为0.49-0.65元。

眼下,消费者青睐电动车的最大因素就是对油车碾压式的低用车成本。如果这个长板逐渐变短,电动车的销量涨势会踩一脚刹车吗?

文 | 魏冰

编辑 | 李欢欢

运营 | 土豆

每月多花1000元

“这不就是割韭菜吗?”在北京开网约车的张文全调侃道,庆幸自己买了一辆比亚迪秦DM-i,“电便宜我就用电,不便宜我就烧油”。

张文全是在调侃公共充电桩集体涨价。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上海的公共充电桩充电涨价了,尤其中午后上涨幅度比较大,有的涨了0.6-0.7元/度。网传图片显示,上海虹桥附近第三方充电桩的充电费在一夜之间从1.15元/度涨到了2.15元/度(同一时段)。郑州充电桩也出现集体涨价,23点-次日7点充电,每度电的价格已经从原来的0.45元上涨至0.73元,涨幅高达62%。此外,浙江、重庆等地充电站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图 / 视觉中国

上海的比亚迪车主郑崎家里没有家充桩,他的主要用车场景是周末出去玩,“一个月大概跑1000公里,耗电差不多130度,之前1.4元/度,一个月大概花费182元,如果按照2元/度算的话,每个月要多花约78块钱电费”,不过郑崎也表示,自己充电会尽量避开高峰期,选择波谷电价。

相对于私家车主而言,充电涨价,首当其冲的是网约车司机。

上海网约车主宋林发现,虽然往年夏天充电桩费用也会涨价,但今年似乎涨得高一点,“之前跑一天大概是35元左右的电费,现在差不多45元,一个月多花300多元”。顺风车司机陈东则表示,“之前跑车多的时候一天要充100多块钱的电,大概70度,如果按照现在同时段的充电价格,每天要多付45元左右,一个月下来就是1350元。”

据每人Auto了解,北京公共充电桩的价格倒是没有出现明显上涨,据多位车主描述,属于“温水煮青蛙”式缓慢涨价,目前基本在1.2-2.5元/度左右。

张文全打开他常用的寻找充电桩的一款软件,向每人Auto展示附近的充电桩价格,“北京环球金融中心两块二,还有一块七、一块四毛六的,这些都算便宜的。”

北京一位网约车司机张通告诉每人Auto,他现在每个月要多花750元充电,“之前每天充电大约需要40-50元,这还是波谷电价,现在每度电涨到1.7-1.8元,每天大概要多花25元”。



▲ 电费上涨概念图。图 / 视觉中国

天津的情况与北京比较相似,一位特斯拉车主高星发现,“现在出去充电,在地图上寻找充电桩,不管什么品牌经营的充电桩,感觉都要1.8元/度左右了”。

张文全的比亚迪秦DM-i,百公里油耗4.5L左右,按照北京油价标准,92号汽油7.66元/升,比亚迪秦DM-i百公里用油34.5元,每公里成本0.35元;如果电价涨到2元/度,秦DM-i百公里耗电14度左右,折合每公里0.28元。这样一来,“用油和用电价格就差不多了,加油还省时间,这种情况下就选择用油了”。

相比之下,还是纯电车主的用车成本更低一些。

高星给每人Auto算了一笔账,“我的车(Model 3)表显能跑400公里,夏天开着空调实际能跑350公里,充满电差不多需要60度电,之前1.2元/度,每公里差不多需要两毛钱;现在按照2元/度电计算,每公里差不多三四毛钱。”

“就算(充电)涨价也还是电车更便宜一些。”郑州特斯拉销售成朔表示,“电车每公里才3毛钱”,对比同价格区间的油车,“比如迈腾、帕萨特之类的油车,在市区百公里油耗6-8升左右(工信部综合油耗5.8升),算下来每公里要0.49-0.65元(以北京地区95号汽油8.16元每升计算)”。

不过,对于有家用充电桩的高星来说,90%的时间都在家里充电,充电桩涨价对他的影响并不明显,即使油电同价,高星仍然会选“不限号”的电车出行。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涨价的都是第三方充电桩,成朔表示“特斯拉自营充电桩价格没有变化”。每人Auto了解到,小鹏自营充电站也没有接到涨价通知。

为什么涨价?

那么,公共充电桩为什么集体涨价?

有分析认为,部分城市充电桩费用涨价可能和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有关。根据《通知》,6月1日起实行新的电价方案,《通知》中明确,新电价方案将用户用电价格逐步归并为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及工商业用电(除执行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以外的用电)三类。而大型充电站的用电被划归到工业用电中。

特来电工作人员王佳告诉每人Auto,“充电费其实包含了电费和服务费,电费在夏季高峰时刻会有上调,服务费则在市场合理范围内”。

一位汽车博主分析认为,“涨价的主要原因是在夏季用电高峰,供电局分时调价引导用户合理用电,削峰填谷,一定程度缓解供电紧张的局面。”星星充电客服则表示,部分地区的充电价格有所上调,是因为过去的充电价格较低,现在只是把电价回调到正常范围。

另一种因素是,经营压力加剧,不少充电桩运营商扛不住了。

充电站属于重资产行业,前期投入颇高。目前,建设一台充电桩的投入主要包括设备投资、土建施工、配电侧设备、安防系统四大块,华宝证券测算单个60kW充电桩的初始投资费用约为5.9万-6.7万元。



▲ 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图 / 视觉中国

而收入主要靠“服务费”,来源单一,回报周期漫长,普遍需要3-5年时间才可能迎来盈利周期。据中金证券研报测算,建设拥有8个120kW充电桩的场站,单桩设备成本为0.5元/W、综合建设成本1.3元/W,充电桩使用寿命通常为10年,假设小工商业主掌握较优土地资源、单桩利用率达到12%,测得单桩租赁收入3.2万元/年;最终估算投资回收期为4.9年。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兼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表示,除了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头部企业依靠别的业务输血,大部分充电桩运营商都处于亏损状态。

张翔解释称,运营商经营的公共充电桩的电价,普遍比家用充电贵很多,“在一线城市,运营商用电价格平均一度电为2元左右,而车主在家充电,一度电为0.3元左右。”因此,运营商电价成本不低,“此外,还需要给停车场支付额外的停车费用,这也是笔不小的开支,因此运营商普遍在持续亏损。”

车企自营充电网络,也处于亏钱状态。“绝大部分企业(做)充电桩都是不赚钱的。”理想汽车CEO李想在今年3月曾公开表示。

不少新势力车企还未实现盈利目标,补能体系又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自营充电站的车企始终面临高昂的成本压力。

因此,车企给予用户的充电权益也在不断退坡。小鹏汽车曾为首任车主提供终身每年3000度免费充电额度,后来降至每年1000度,如今该权益已经取消。蔚来也为车主提供了免费换电权益,最初为终身不限次数免费换电,而现在调整为保留家庭充电桩的用户终身每月4次免费换电,放弃家用充电桩的用户终身每月6次换电。

另外,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增长,汽车补能需求与日俱增,然而,充电桩体系建设赶不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

据中信证券研报分析,截至2022年底,我国存量车桩比为 2.5: 1,存量新能源汽车与公共充电桩比例约为7.1:1,距离“一车一桩”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

供需关系不平衡也会引发充电价格上涨。“南方地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比较多,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所以涨价比较明显。”张翔补充道。

油电终将同价?

充电桩集体涨价,高星并不是很在意,“比起使用成本,不限号出行对我来说更重要”。一位蔚来车主也向每人Auto表示,即使“油电同价”,自己仍然愿意为蔚来电动车的服务和体验买单。

如果拥有家充桩,这一轮公共充电桩涨价,没什么太大影响。但对于那些没条件安装家充桩的车主而言,涨价确实带来一些焦虑。



▲ 公共充电桩。图 / 视觉中国

公安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国内纯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大约为1259.4万辆,家充桩安装量大约为450.3万根,也就是说,有809.1万车主不得不去公共充电桩补能。

张文全便是其中之一,这轮涨价让他有些不安。“充电桩涨价是一个趋势,就是为了收割这些电动车车主。”

不过,张翔认为充电桩涨价“不会持续太长时间”,目前各个运营商根据后台数据,针对利用率高的站点进行涨价,利用率低的地方运营商也不敢涨价,涨价之后没人来充电就会变成废桩。并且,目前国家政策是利好新能源发展的,如果充电价格不断上涨,就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这与政策大方向相悖,相关部门会“出手调控的”。

王佳表示,“这并不是全国性的涨价。像郑州这种服务费达不到0.3元的城市,本身发展新能源产业就比较乏力,这次‘涨价’只是为了向其他城市的基本水平看齐,大部分城市不存在大幅涨价行为,只是天气和市场波动造成的。”

大规模、持续性涨价的可能性不大,对于那些艰难维持经营的充电桩运营商而言,提高充电桩利用率是帮助企业快速增长的一个要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表示,“目前城市内充电桩平均社会利用率不到10%,高速公路充电桩平均社会利用率更低,可能都不到1%。”



▲车主给电动车充电。图 / 视觉中国

另一方面,充电桩行业仍处于抢占市场的阶段,企业多以低价换市场。有业内人士认为还没到赚钱的时候,“亏损是因为我们赚到钱要用于继续开拓市场”。

王佳很看好充电桩行业的前景,“我们现在每天的充电量能达到2800万度,如果市场布局差不多了,盈利是非常容易的”。

(应受访者要求,张文全、高星、成朔、张通、王佳、郑崎、宋林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