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裁员的新闻,很容易上热搜。         

最近据媒体报道,广汽丰田已提前解除与劳务公司的超1000名工人的雇佣关系。              

             

这消息,很容易让人再度唱衰日系车,“铃木退出中国了,南北马自达合并了,广汽三菱停产了,广汽丰田是不是也要凉了”……         

其实这种担忧纯属多余。据最新数据,广汽丰田上半年销量45万辆,比那些造车新势力多得多。广汽丰田总共有约2万名员工,这次裁掉的1000人不是正式员工,是劳务派遣工。          

你我作为打工人,更应该关心被裁的员工能得到什么样的补偿?          

一看吓一跳。这些劳务派遣工,居然可以拿到两笔补偿金。          

一笔是法定赔偿,经济补偿金+代通知金。经济补偿金为“N(服务年限)* 过去12个月的平均工资”,代通知金为6月份基本工资+住房补贴。          

另一笔是非法定补贴,包括感谢金、年中奖金预发、7月工资等。其中,感谢金是过去12个月的平均工资,年中奖金预发为2个月的基本工资,7月份工资正常结算外加22-31日额外工资。          

         

照这样估算,被裁员工估计最高能拿到N+5的工资赔偿金。          

分手见人品,广汽丰田绝对算是“业界良心”了。          

给离职员工高额补偿,不是广汽丰田的独创,而是不少外资、合资企业的惯例。远的咱就不说了,先看看最近四年的案例吧。          

2019年5月,甲骨文(美国科技公司)中国区研发中心裁员,采用的裁员补偿方案,依据签解约合同的时间划分为三类,最高可获得N+6的赔偿,即在职N年补偿N月工资,外加6个月工资。          

脉脉平台上爆料,个别被裁员工拿了一百多万补偿。网友们都很羡慕,纷纷给出好评。          

         

2020年10月26日,史丹利百得精密制造(深圳)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由于集团重整业务,深圳工厂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并提前解散史丹利深圳。          

对于工厂的员工,公司给予的补偿方案为N+1打底,这里的N还不是劳动法中的合同工资,而是按照平均工资算;然后加工龄补贴,工作大于5年的补贴为三个月,2-5年的补两个月,1-2年补一个月。当天签约还还有两千块钱奖励。          

这样的补偿方案一出,全厂1000多名员工当天就全部完成签约,据说,现场有员工拿到了60万的最高补偿。          

         

2021年9月,三星重工业(宁波)有限公司正式向员工公布补偿《方案》。          

宁波三星重工员工规模约为1500人,平均工龄12.7年。以三星重工总计63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4亿元)的补偿金计算,平均每位员工获得的补偿金约为人民币22.67万元。          

相对而言,一些本土企业就没有那么慷慨了。2021年11月,在比亚迪工作了12年的老员工王江龙(化名),连续上了7个夜班后猝死。一条人命,获赔20万元。          

         

2022年1月17日,界面新闻发布了佳能珠海有限公司的《关于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优待方案的公告》,公告显示,员工遣散费用包括5部分:          

一、N+1经济补偿金,且不受劳动法规定的“3倍当地平均工资”、“12年工龄”上限限制;          

二、特备慰劳金,最高1.3倍的“工龄x工资”;          

三、就业支援金,按工龄支付,5年一档;最低一档为1个月工资,每升一档加1个月;          

四、感怀铭记奖金,全额支付2022年特别手当;          

五、春节慰问金,路费+红包2000元。          

按照这个标准计算,假如在佳能珠海工作10年,月薪1万元,最后能拿到26万元的遣散费;如果在佳能珠海干满30年,月薪2万元,其遣散费用高达150万以上。          

         

2

         但不是所有企业都这么慷慨。          

中国有些企业不规范,老板想裁谁就裁谁,从来没发过“裁员补偿”,而是用各种黑手段逼着你“主动离职”。甚至还要扣掉你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如果你想反抗,就用各种手段来恐吓你。          

哪怕是像比亚迪、福耀玻璃这样名利双收的大公司,给员工的工资待遇也远不如外资同行。比亚迪长沙工厂的工人基本工资还不到2000元,还不到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一半。2023年,福耀玻璃给本科生开出的待遇是税前年薪6万元(每月到手只有4000多元)。          

这些民族企业,当然也有一套自己的理论。          

2010年,中福实业董事长刘平山询问曹德旺:比如说曹先生捐这么大笔的款,因为这个钱是谁都不嫌多的,我若是他的员工,我说老板你捐这么多钱,为什么今年工资不给我再加一倍?          

曹德旺是这么回应的:我对你加工资,还要考虑到其他企业能不能够承受。因为其他企业不能承受,你自己乱做一通的话,对社会不是贡献,而是一种害处。          

         

曹德旺的话,是有逻辑漏洞的。作为汽车玻璃行业的龙头,福耀玻璃就应该带头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让同行向自己看齐,而不是“向下比烂”。          

首先,企业家的首要职责是善待自己的员工,要让自己的员工都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应该先爱护自己身边的人,然后再去帮助社会上不认识的人。          

其次,福耀玻璃之所以会出现用工荒,就跟钱给得不到位有关。为什么年轻人普遍倾向于送外卖、跑滴滴、做销售,而不愿意去工厂?社会观念的变化只是表象,根本原因还是曹德旺提供的工资待遇没啥吸引力。如果福耀玻璃能把平均工资提起来,还愁年轻人不来吗?          

同样是实体经济,华为就从来不愁人才问题。任正非永远把员工放在第一位,不但给出了远超市场价的高工资,还建立了堪比五星级酒店的员工福利体系,甚至把99%的公司股份都分给了员工。          

还是那句话,“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人才”。          

3          

华为、腾讯等本土科技企业的崛起,改变了“中国高材生求职鄙视链”。          

据我的同事S博士回忆:2000年左右,北大毕业生习惯把企业分成五个等级。          

第一等是以微软为代表的欧美企业,工资待遇最好,环境宽松,做得好还有机会调到总部。          

第二等是以三星为代表的日韩企业,工资待遇还不错,等级森严,如果遇到难搞的上司就会被卡死。          

第三等是大型国企,铁饭碗,工资虽然不高,但隐形福利多。论资排辈,年轻人很难出头。          

第四等是以富士康为代表的港台企业,工资待遇比民企高一点,有很明显的加班文化,港台高管管理风格粗犷。公司附近,常常伴随着“二奶村”。          

第五等是个别民营企业,薪酬制度混乱,晋升与否全看老板心情。善用各种办法压榨员工,管理岗位都是老板的“亲戚”。          

20多年过去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类企业的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          

“洋品牌”走下了神坛,许多外资企业被迫退出中国市场,不过就算离场也会保留最好的体面。同时涌入了一批新的科技企业,如特斯拉。          

在美元资本和欧美留学人才的带动下,中国出现了一批世界级的科技企业,如华为、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京东等等。这些“互联网大厂”取代了欧美企业,站到了鄙视链最顶端。          

但有些民营企业,还是停留在鄙视链的最低端,平均生产率低、净利润率低、负债率较高,对待员工还是喜欢用各种套路和PUA话术。那些打着“国货”旗号的企业,也不免带有“血汗工厂”的嫌疑。          

仔细想想也正常,毕竟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