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风声OPINION(ID:ifengopinion),作者:朱昌俊‍‍‍‍‍‍‍‍‍(媒体评论员‍‍‍‍‍‍‍‍),原文标题:《风声 | 面对齐齐哈尔事故遇难孩子的家长们,保持沉默是可耻的》,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7月23日,发生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第三十四中学的体育馆坍塌事故,让人格外揪心。7月24日上午10时,现场搜救工作结束,事故共造成11人死亡,调查正在推进中。


这些还未来得及享受她们暑期生活的孩子,被永远地中断了自己的人生。令人痛心的是,她们刚拿到了省级运动会的中学排球比赛亚军,事发时还在为另一场比赛训练,却不想,悲剧在这个时候发生了。


事件的完整真相和原因,以及责任认定,还需要官方基于全面调查来给出结论。但此前通报中的一个说法,基本坐实了事件的“人祸”本质——经现场初步调查,与体育馆毗邻的教学综合楼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违规将珍珠岩堆置体育馆屋顶。受降雨影响,珍珠岩浸水增重,导致屋顶荷载增大引发坍塌。


建筑倒塌事故近年发生了不少,校园建筑坍塌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但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仍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因为仅从常识角度,很多人都知道墙体为网钢结构,顶棚为混凝土板的体育馆的屋顶承载力是较低的——更何况已使用了20多年。


谁会想到要在上面大量堆放重物?而恰恰是有一定专业能力的施工方,竟然采取了这般匪夷所思的举措。


据拍摄于去年冬天的视频显示,该体育馆的屋顶,三名工人将成袋的袋装材料铺满了半个楼顶——拍摄下这些片段,可能说明有人已经察觉这种操作是不正常的。


有分析说,堆放是错误,选择不均衡堆放,导致屋顶承载失衡,是错上加错。但从施工规范的角度看,“胆大”到把质量不小的珍珠岩大规模堆置到体育馆的屋顶,自然不会“细心”地考虑什么承载力的失衡风险了。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种危险的违规操作至少从去年冬天就开始了,事发前大半年时间,一直没有改进?据知情人士称,该做法曾引起师生的担心。但校方、监理方等是否指出过错误,并要求施工方改进,不得而知。


如果说,事件发生的源头是施工方违规堆置珍珠岩,那么,与施工安全相关的各环节的沉默或不作为,以及施工安全监督机制的集体失效,则是同样罪责难逃的帮凶。公众不禁假设,如果事发前校方能阻止这般违规操作,如果监理方能够发挥出该有的“监理”作用,这样的事故大概率能够避免。


现实经不起假设,被吞噬的生命也无法复活。这样的系统性失灵的代价,实在太过沉重。


大家都知道,建筑施工安全是个复杂的系统。在制度上,从招投标确定中标施工单位开始,保障质量和安全,是各个环节都必须承担的责任。比如,质量控制、安全控制、进度控制等等都有专门的规范和监督流程,并设有定期的检查要求。


这一次,与其它同类安全事故一再揭示出一个沉重的真相——安全监督与保障机制又被架空了。制度上的规定是一回事,实际执行又是另一回事,这可能是安全领域最大的风险隐患。


事实上,几乎每次安全事故发生后,人们都很快发现,问题和隐患一抓一大把,就像光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无掩饰。但只要没出事,就仿佛有一种现实扭曲力,可以让本该肩负安全保障责任的诸多力量都视而不见。


如果“侥幸”未能发生体育馆屋顶坍塌事故,涉事的施工方会不会大概率照样验收合格呢?


特别要指出的是,如果说,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等因为业务关系可以统称为“乙方”,它们属于“一套系统”,更容易达成“沉默同盟”,那么作为“甲方”的建设单位——校方,也未能扮演好该有的挑错和把关者作用,这更让人遗憾和愤怒。


在今天特别引起公众共情的一点是,一段广为传播的视频显示:焦急万分的家长反映,学生被“抢救”期间,长达约五小时都没有人出来向他们解释沟通一下,直到等来孩子遇难的消息。


那么,这种重大事故发生后,谁应该负起责任来,第一时间赶到医院,了解伤情,安抚家长?即使只是简单的情感安慰。要知道家长们也是受害者,失去孩子的情感重创,可能要用漫长的一生面对。


当然是第一责任方——学校。有人建议让正全力抢救生命的医生医院沟通,这是不太合情理的。于情于理,校方都应该承担起自己最基本的责任,包括向家属通报基本信息,安抚他们的情绪,做好陪伴。


显而易见的,到目前为止,学校的“消失”,成为事故相关环节失位的一个大大问号。


根据招投标信息还可以发现,涉事的施工单位曾中标齐齐哈尔多个学校工程项目。这样一个无视操作规范、将物料违规堆置到体育馆屋顶的施工单位,能够在学校工程项目中屡屡中标,令人生疑。


事故的调查在进行中,相关责任人员已被控制,预计此事经严肃追责,很快会有一个结果。但和其它一再被重复的同类安全事故一样,更多的改变,更重要的系统性优化,恐怕还得寄望于个案追责之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风声OPINION(ID:ifengopinion),作者:朱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