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影院背诗的小学生,莫名其妙成了暑期档讨论度最高的话题。
有成群结队,穿戴整齐,起立进行诗朗诵的。

还有在“威逼利诱”下硬背的,就跟过年被迫表演节目一样。

引发集体背诗行为的,是今年追光动画新推出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
这部动画以盛唐的诗人们为主题,总共收录了48首经典唐诗。
基本每次有唐诗出现,就会引发小学生摇头晃脑地跟读,梦回小学语文课堂。
按理说,无论是影院喧哗,还是烦人的熊孩子,都是人见人嫌的现象。
但这次小学生大规模背诗,却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
有人认为,这就是观影没素质的表现,应当抵制。

不过另一种声音觉得,这是文化传承的表现,反而该加以鼓励。

甚至“自己当时都差点跟着背。”

可见,《长安三万里》引发的“背诗症状”影响相当之深远。
这部动画,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

《长安三万里》的Debuff
能让别的电影死三回
前有王宝强的《八角笼中》,后有好莱坞大片《碟中谍7》。
《长安三万里》在的这个暑期档,可谓是强敌环伺。

按理说,面对如此多想要瓜分票房的竞品,好好在营销上玩出噱头,应该是常规操作。
就像《消失的她》,虽然没有过硬质量,但是一手漂亮的话题营销,直接引爆了票房和讨论度。
《八角笼中》更是情怀拉满,对标各种大片,王宝强亲自坐镇,加上真实故事改编,更是让关注度一飞冲天。

相比之下,《长安三万里》宣传方面的“佛系”,就是给自己套上的第一层Debuff。
在上映的前一周,《长安三万里》相关话题,在微博热搜榜上,最高只上过第12名。

比起《消失的她》和《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在宣发方面没有出圈的联动,也没有炒作话题,相当佛系。
有粉丝提议让片方请一些流量明星站台,要不害怕国漫“输”。
主创尴尬回应道:自己也不认识什么流量巨星,这部电影的流量担当只有李白和高适。

直到上映之后,大部分观众才意识到有这么一部动画出现在院线。
宣传不给力也就罢了,追光作品的路人缘也不太友好。
人们对追光动画出品的期待,几乎被上一部作品消磨殆尽。
追光动画的上一部作品,还是去年8月份上映的《新神榜·杨戬》。

虽然票房不赖,但是豆瓣7.0的评分,和众说纷纭的口碑,能看出来观众对其并不买单。
结合《杨戬》上映之初铺天盖地的宣传,很容易让观众对追光出品贴上“挂羊头卖狗肉”的标签。
工作室失去了路人缘,是《长安三万里》的第二重Debuff。
本来就没有工作室口碑的《长安三万里》,偏偏还承载了追光庞大的野心。
为了呈现整段开元盛世的史诗故事,追光动画生生把这部电影做了到了168分钟。

过长的电影时长,在当下电影时长,不算是一件好事。
缓慢的节奏、爆棚的信息量和“中国动画电影史上最长”的时长,对于追求快节奏和刺激感的影迷非常不友好。
而站在院线的角度来看,过长的时长,也会影响其排片率。
对本就宣传不到位的《长安三万里》来说,这无异于雪上加霜。
宣传拉胯、败尽路人缘、电影过长...

种种的Debuff,让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初就一直不被看好。
再加上上映之初,《长安三万里》的剧情也引起了不小争议。
“人物建模丑”“抹黑李白”等等初印象,成为了电影上映前几天最大的标签。
许多人买票,也是冲着“抹黑李白”的标签去一探究竟的,颇有种黑红的感觉。
上映之初,猫眼预估《长安三万里》的最终票房会在6亿左右。
但是上映仅仅一周,《长安三万里》就打破了这一质疑。

在7月16日,《长安三万里》的单日票房甚至超越了风头正盛的《八角笼中》达到1.26亿。
其口碑也随着票房不断积淀发酵,从上映之初的豆瓣8.0,上升至8.2,成为暑期档评分第一。
这也直接表现在排片率上,根据猫眼数据,《长安三万里》的排片率,从上映次日的17.9%,飙升到7月19日的24.4%。

7月9日数据

7月19日数据
截止发稿前,《长安三万里》的票房已经破8亿,位列暑期档票房第三名,其票房表现也成了追光动画所有作品之最

敢得罪观众,
是《长安三万里》爆火的第一步
很多人去看《长安三万里》是因为被“得罪”到了。
率先得罪观众的,是电影的人物造型。
追光动画此前作品的人物造型,高挑、美型,非常潮流。

而这次却故意反着来,选择了粗壮躯干+小短腿的复古造型,显得非常特别。

此外,影片当中的马也几乎都承袭了这一“形状”,圆润如木墩,很是滑稽。
事实上,追光为了历史感,特地造访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从唐俑、唐画上找灵感。
于是乎,我们就在影片中看到了和陶俑如出一辙的人物。

婀娜多姿的舞女。

以“丰腴”为美的唐朝侍女。

一切的一切,只为了扑面而来的真实感。
除了造型,关于主角的刻画,更是反套路。
作为普通观众,提到大唐、诗歌,李白肯定是那个绕不开的人选。
无论是白衣飘飘还是狂傲不羁,李白的仙人形象深入人心。
但是追光却没有以李白的视角出发展开整部电影。
按照导演于洲的话说“没人能带入李白,因为他是‘谪仙人’。”

在参考了众多史料后,制作组选择了“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的高适。
相较于李白,高适没有天生逸才,最初连书都读不进去,只能靠自己慢慢努力。
在受到挫折后,李白可以仰天大笑出门去,高适只能默默回家,寒窗苦读。

相比于李白,高适就是个一直在努力的普通人,更容易增加普通人的代入感。
电影借高适之口,也说出了观众对李白的态度:你是谪仙人,要回天上。我是世间人,我在世间盘桓。
关于历史的“魔改”则是第三重争议。
《长安三万里》虽然以历史为依据,但不免的出现了一些文学加工。
比如高适、李白和郭子仪的故事,其实只出现在小说中,并非正史。
至于影片最后高适有没有救李白,也是让一众历史爱好者吵上了天。

对于“魔改”争议,追光总裁于洲解释道:他们的创作理念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路演时,一位观众对导演谢君伟说:让高适救了李白这一处“魔改”,弥补了历史的遗憾。
其实,制作组选择牺牲部分史实,打造独一无二的氛围感。

为了重现大唐风貌,制作组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大量的采风工作。
他们在西安周围,脑补高适初见长安城的震撼;
站在潼关城旧址,体会哥舒翰将军无奈决绝的心情;

潼关城
在九曲黄河之滨,切身感受《将进酒》描绘的波澜壮阔。
氛围的还原,才能让观众更容易带入到诗人的视角中去。
《长安三万里》之所以吸引人,并不在于硬核的历史,而在于抓住了所有观众对于大唐的幻想。

破局者《长安三万里》真的赌赢了吗?
《大圣归来》开创了国漫电影的新纪元,而《哪吒之魔童降世》把这股风潮推向了顶峰。

很快,从两部片子中提取出的公式——魔改传统神话,就成了国漫的“爆品密码”。
于是乎,我们能看到各种“解构”后的神话作品被搬上银幕。
《长安三万里》的主创追光动画,自然也不能免俗。

在2019年上映的《白蛇·缘起》之后,追光找到了自己的模板:
成人+神话+潮流
比如《白蛇·缘起》就是用《白蛇传》的设定,讲了一个“成人化”的爱情故事。
之后的《青蛇·劫起》作为白蛇续作,玩了一手大女主剧本+废土风;

去年争议不断的《新神榜·杨戬》把蒸汽朋克嫁接到了晋风唐韵,主体却是神仙的“中年危机”;

哪吒满天飞、大圣遍地走,再有情怀的影迷,也会审美疲劳。
《青蛇》和《杨戬》的票房虽然不错,但是口碑却是不尽如人意。
其实近些年有不少作品都在寻求突破,在各个方向赌一把。
今年年初的《深海》题材小众,以画面技术的突破和想象力取胜;

而《雄狮少年》则立足于民俗,要用都市小人物的共鸣打开市场。

只不过,《深海》和《雄狮》都被困于争议和小众,始终无法真正打开局面。
说回《长安三万里》,其实也存在不少瑕疵。
尽管在题材上找到了突破,《三万里》还存在国产动画一直以来的通病:叙事功力不足。
如此的细节瑕疵还有很多,但整体来说瑕不掩瑜,豆瓣8.2的评分也相对公正。
这也源于追光动画赌对了一条十分讨巧的路线:传统文化。
追光动画总裁于洲曾说过,在三年前《长安三万里》立项前,追光就瞄准了“文化影响力更大”传统文化领域。

说到传统文化,唐诗和盛唐这个题材似乎一下就冒了出来。
从情怀来说,盛唐时代的自信与包容,令主创团队格外向往,描绘这么一个世界,也是追光动画的私心所在。
功利一点讲,就唐诗的普及度和影响力,很容易引发国人的集体共鸣。

唐朝诸多诗人的生平故事与历史典故也足够传奇,可以为剧情兜底。
于是乎,《长安三万里》应运而生。
唐诗中那些磅礴浪漫的意向,天生适合通过动画来表达。
比如追光动画制作组耗时两年的《将进酒》片段,把这段千古名篇的表现力展现地淋漓尽致。

能带动集体共鸣的文化底蕴,再加上追光强大技术力的加持。
作为追光历史上评分和票房均为最高的作品,《长安三万里》,这次赌赢了。
拥有异常丰富的历史故事素材库的中国动画,不应该只在“传统神话”一棵树上吊死。
既然在IP创新,和技术力都无法短期“赶日超美”的话。
讲好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故事,才是中国动画未来应该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