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6日,据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官方推特报道,随着中美关系日益紧张,美国扩大对在美中国研究人员的额外审查,选择离开美国的华裔科学家在近十年左右激增,2010年有近一半人回到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在2018年特朗普政府时期发起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后,回流加速,引发美国内对人才流失的担忧。

《外交政策》还关注到,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转向英国、日本等国家寻求深造机会,与此同时前往中国的美国留学生也在“急剧”下降,最近一学年在华美国学生仅350人。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前主任丹尼尔·墨菲(Daniel Murphy)对此警告称,美国正在失去一代“知华派”,恐严重阻碍未来华盛顿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



《外交政策》这篇报道首发布于13日。其表示随着地缘政治关系的恶化,美国大搞对中国研究人员的额外审查,中国政府加大人才引进项目的力度,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决定离开美国,不少人选择回流。

其援引著名国际科学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个月的报告内容称,从2010年到2021年,选择离开美国回到中国或其他地方的中国科学家人数正在稳步上升,从900人增长到2621人。尤其是2010年,这一群体中有近一半回到了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

报道指出,虽然这一数字只占在美华裔科学家的一小部分,但整体数据的快速增长,仍能反映出研究人员在眼下紧张的地缘政治气氛下,对美国学术环境日益增长并且涉及范围更广泛的担忧。

而在2018年至2021年期间,这些华裔科学家的回流速度加快。

另据《华尔街日报》援引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收集的数据,2021年,有1400多名中国科学家放弃了在美国学术单位或企业的工作,甚至不少人放弃了终身职位回国,这一人数比前一年增加了22%。

《外交政策》和多家美媒看法一致,其认为中国科研人员回流加速的原因就在于,2018年特朗普政府时期在学术界启动的“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

这项计划要求94个地区司法部门每年至少提出一至两起针对中国的诉讼,以防止中国“从美国窃取信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亦以该计划为由凭空捏造“中国学术间谍”,大兴冤案。

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去年在国会作证时曾表示,该计划执行期间,涉及中国的案件多达2000起,平均每10小时就启动一个涉及中国的所谓“反间谍案件”。

大量华人华裔科学家、大学教授、企业高管等技术人才被当作犯罪嫌疑人调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报告称,至少有150名科学家被调查,有24人受到刑事指控,“还有更多科学家受到了秘密调查。”



被称为是“中国行动计划首案被告”的美国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华人教授胡安明

《外交政策》表示,尽管拜登上台执政后宣布终止该计划,但“寒蝉效应”仍在,阴影始终笼罩着在美中国科学家们。

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调查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华裔科学家认为自己在美国不受欢迎,72%的人觉得自己作为学术研究人员“不安全”,约70%的人对美国政府调查华裔研究人员“担惊受怕”,61%的受访者承认曾考虑在美国以外寻求机会。报告对此称,“在美国的华裔科学家们普遍感到恐惧和焦虑”。

这一情况也让专家发出警告称,若形势继续恶化,从长远来看,持续的人才流失可能将对美国的科研工作造成重大打击。

“这绝对会是毁灭性的打击。”美国智库卡托研究所移民研究副主任大卫·比尔(David Bier)指出,“美国在先进技术领域所依赖的研究人员很多都来自中国,继续这样下去肯定会对美国公司和美国研究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外交政策》还注意到,同样受到中美关系影响的还有留学生群体,前往中国的美国留学生也出现了急剧下降的情况。“在美国有30万中国留学生,而最近一个学年,只有350名美国人在中国学习。”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前主任丹尼尔·墨菲(Daniel Murphy)对此警告称,美国正在失去一代“知华派”,恐严重阻碍未来华盛顿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我担心美国在处理这个问题时过分关注学术关系的风险,而没有充分考虑其利益。我认为我们在很多领域都看到了这一点,而且是两党都看到了这一点。”

美国在华留学生的数据最早来自于美驻华大使伯恩斯,当时他敦促恢复中美对话,称“这一数据不明智也不健康”,认为应该有更多的美国年轻人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化和历史,这样才能在日后任职于政府部门时对中国有更好的认识,正如他被任命为驻华大使后便给自己定下了学习中文的目标。

然而口口声声把“留学生往来”在内的人文交流比作中美关系中的“压舱石”,伯恩斯却只字不提近年来美国政府对上千名计划赴美深造的中国留学生以“防间谍”为由拒之门外。

《外交政策》报道称,与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离开美国成正比的是,中国留学生的签证被拒和积压已经在2022年达到了20年来的峰值,于是后者也开始将视线转向美国以外的地方,譬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英国等为人才引进“开绿灯”的国家。

“大学也正受到地缘政治紧张和政治议程的影响,这肯定会阻碍美国大学吸引最顶尖人才的能力”,亚利桑那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教授珍妮·李(Jenny Lee)说。

相关报道:大国交恶殃及学术环境:华裔学者离美成趋势?

有研究报告显示,美国的华裔研究人员在中美紧张的政治气候下日渐担忧,更多人选择离开美国、前往中国等地任职。一位资深华裔学者在不久前离开了华盛顿智库、赴港大任职,他认为,麦卡锡主义正在美国卷土重来。

美媒《外交政策》近日的一篇报道指出,越来越多的华裔科学家正在离开美国,这对华盛顿来说是一个坏消息。

报道表示,几十年来,居住在美国的华裔科学家为推动美国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美中政治关系恶化、美国当局针对中国以及华裔研究人员的审查增加,该群体中越来越多人正在离开美国。专家警告,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人才流失长期上可能会对美国的科研工作造成重大打击。

“中国行动计划”的寒蝉效应

一份今年6月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研究报告表示,从2010年到2021年,离开美国的华裔科学家人数有所上升,其中2018至2021年期间科学家离开速度尤其快,很多选择回到中国。这与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推出的 “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也称“中国倡议”)不无关系,这项有争议的倡议给华裔研究人员以及对华合作带来了寒蝉效应。

据《外交政策》报道,亚利桑那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教授珍妮·李(Jenny Lee)表示,目前在美国,对华合作面对污名化。

根据PNAS的研究报告,在对1304名美国华裔研究人员进行调查后,发现89%的受访者希望为美国科技领先地位做贡献。然而同时,有72%的受访者表示作为研究人员在美国感到不安全,61%的受访者考虑过在美国以外寻求工作机会。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的前主任墨菲(Daniel Murphy)对《外交政策》说:“我担心美国在处理这个问题时过分关注学术关系的风险,而没有充分考虑其益处。……而且,这种情况在两党都存在”。

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海外人才的招聘力度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在科学研发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长期以来一直努力从世界各地招募人才,也包括吸引科学家回国。PNAS的研究报告指出, 2010年离美的华裔科学家中有近一半迁往中国大陆和香港,而这些年来迁往中国大陆的华裔科学家比例不断上升。

2022年11月,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宣布将从普林斯顿大学辞职,回中国协助创建深圳医学科学院。这在当时引起了舆论关注。

中国媒体“每经网”当时在报道中指责美国“对华裔科学家审查和打压,轻则丢掉了研究课题和学校经费,重则被怀疑成间谍而丢掉工作”,并称这些“看似是颜宁的个人选择,代表的其实是当前全球科技人才竞争流动的一个缩影”。

“越来越多人问我‘我们’指的是谁”

近期,又有一位资深的华裔学者选择离开美国、移居香港。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工作长达17年的学者李成,近日离开了这个华盛顿智库。李成从7月1日开始在香港大学任教,同时将领导港大新成立的“中国与世界治理中心”。

据港媒《南华早报》报道,李成在接受港大邀请成立“中国与世界治理研究中心”时说,他已经准备好离开华盛顿,他觉得华盛顿对他来说越来越陌生。他说,他认为麦卡锡主义正在美国卷土重来,像他这样的华裔美国人在美国生活变得不那么自在。

在2021年11月接受DW采访时,李成就曾表示,“我的观察是,……在美国的华裔学生或者持有绿卡的学生,因为这种非常令人担忧的麦卡锡主义,尽管美国大学校长们都表现很好,强烈指责这种麦卡锡主义,但是已经造成了这样一种氛围,一些顶级的中国或华裔科学家要到中国或其他地方教书工作”。他指出,美国决策者中鹰派的政策和言论尤其是对中国的公众,包括在美的中国留学生和学者,产生了强烈的负面影响。

伴随着中美关系跌至历史低点,鹰派论调和沟通困难似乎成为新常态。《外交政策》的报道指出,虽然拜登政府结束了“中国行动计划”,但其阴影仍然笼罩着美国华裔科学家。

从半导体芯片到人工智能,技术一直是美中竞争的焦点,华盛顿和中国政府都在设法互相“卡脖子”。在很多关键领域,双方的合作很少。

《南华早报》7月1日的报道中提到了一个细节:在发表公开演讲时,李成说,越来越多的人要求他澄清他是在为哪一方说话: “当我说‘我们’时,人们会问,‘我们’指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