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现在天天把崛起挂在嘴边。

6月22日,印度总理莫迪在美国国会发表言讲时声称“印度将很快成为第三大经济体”。

很多人表示错愕与震惊,更多人对此蔑视与不屑。

世界第三?不说别的,你这对日本礼貌吗?
         

莫迪之所以有说这话的豪气,很大程度是美国给的。因为美国最新给印度的大力扶持,会让很多人感到震惊。二战以后,就没有见过美国对别国这么大方过。
         

仅从最近双方共同发布的《美印联合声明》字面意思来看,美国几乎把能给的都给印度了。
         

美国和印度,就这么正式手牵手站到一起了?


印度总理莫迪6月的这次访美,一定会被记入当代国际关系史。

美国罕见地给予其“最亲密盟友”才享有的高规格接待。

除了准备红地毯、赠送国礼、准备印度舞蹈外,拜登甚至特地为莫迪量身定制了全素食晚宴。

莫迪之前访问过美国5次,并不那么被重视。更早的时候甚至还因“侵犯人权”一度被美国限制入境。2002年,莫迪时任首席部长的古吉拉特邦发生暴乱,造成逾千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穆斯林。此后,莫迪曾被美国拒发签证。

莫迪还是那个莫迪,但如今的世界已翻天覆地。

除了高规格礼遇,美国与印度达成的合作也是高规格的。

双方一口气签了58个协议,涉及诸多尖端领域,美国将会为提供相关技术共享,甚至超过了当年扶持盟友日本的力度。

有印度官员表示,莫迪此次访美的焦点是加强美印在国防与关键科技领域的合作,摆在台面上的有印度斥资30亿美元购买31架MQ-9B“海上卫士”无人机,以及与通用电气公司合作,为印度国产“光辉”战机引进F414涡扇发动机,并实现本土化生产的交易。

刚刚在中国被制裁的美光(Micron)表示,将对其在印度的第一个组装和测试工厂投资8.25亿美元。该工厂将于2024年底开始运营。印度中央政府和古吉拉特邦政府为此提供配套的财政支持,使得总投资将达到27.5亿美元。印度对于成为半导体强国望眼欲穿。

芯片设备制造商应用材料(AMAT)也表示,将斥资4亿美元在印度建立一个新的工程中心。

事实上,莫迪这次访美可以说是狮子大张口,要求涉及航空航天、半导体供应链、电子通信、量子计算、新兴技术创新、人工智能、国防工业、新能源、核能等诸多尖端领域,美国也尽力在纸面上满足了莫迪。

上面这些领域是当下炙手可热的前沿科技,美印双方更是明确技术将在深化伙伴关系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一句话,只要美国转让技术,印度就是美国的“好伙伴”。

除了高新技术转让,双方还共同强调了深化两国在双边贸易的合作。

莫迪希望美国考虑恢复给予印度普惠待遇,加快相关磋商的进度。
         

当初特朗普发动贸易战,棍子也打到印度身上,包括取消其普惠待遇。
         

莫迪总理还进一步希望印度能享受美国给予伙伴的贸易互惠待遇,它将使印度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享受减免50%,甚至0关税的待遇。
         

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加强两国经济的一体化,并进一步促进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

这一切,远超1980年代初的中美。
         

白宫方面明确表示,美国支持印度“大国崛起”,并说印度将在未来几十年都是美国的关键战略伙伴。

突然被塞了一手的“王炸”,莫迪腰杆子能不硬么?

2

美国为什么要急着给印度这么大的礼包?

毕竟,对于美国来说,印度从来就没有坚定地站在美国这边过。

印度建国后,与苏联长期保持友好关系。当时的苏联不仅卖武器给印度,还坚称争议地区克什米尔是印度的一部分。反观印度的死对头巴基斯坦,才是美国实打实的盟友。

虽然后来尼赫鲁发起不结盟运动,但印度和苏联的关系一直都不差,直至苏联解体后。

在俄乌冲突后,印度同样顶着西方的压力迟迟不肯制裁俄罗斯,还大肆倒卖俄罗斯石油,让欧美非常不爽。很长一段时间内,欧美媒体的新闻版面上,印度备受冷遇,有关印度的消息零星可见。

此次莫迪访美,很多英文媒体依旧相当不感冒,对拜登高规格招待也相当不齿。

比如,左派大本营的《纽约时报》就在标题中指责拜登把“民主关切”诉诸脑后。
         

         
         

《时代》更是开门见山,印度不是美国盟友,也从未想过当美国盟友。


         

其实,美国扶持印度原因不难理解,由于近年来自身实力的减弱,需要在全球贸易往来最频繁的印度洋找到能够合作的代理人来遏制并消耗竞争对手。

至于这个对手是谁,美媒说的很明确了。

扶持印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削弱中国供应链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这是可以想见的,以中国的体量,如果要在现在西方流行的“中国+1”战略中找那个最恰当的1,恐怕也只有类似体量的印度才能胜任。

近几年的产业转移,美国邻居墨西哥是一个,另一个便是印度。

根据印度央行提供的数据,2020年到2022年,外商来印直接投资平均每年为420亿美元,这个数字比起十年前增加了一倍。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印度2021年的制造业出口几乎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却超过了除墨西哥和越南之外的所有其他新兴市场。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2022年印度制造的iPhone手机同比骤增65%。Counterpoint指出,去年这些iPhone手机占印度制造智能手机总量的20%,达到创纪录水平。

退一步说,就算印度不构成挑战中国的实力,但其如此庞大的体量,也可以构成一种低成本的消耗战略,以削弱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的议价权。

在实力投射上,更是如此。一个体量同样庞大的邻国印度,会对中国在印度洋的实力投射形成巨大牵制。

“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控制了亚洲。印度洋是 7 个大洋的关键。21 世纪将在印度洋上决定世界的命运。”

美国遏制中国的印太战略,印度始终是最关键的一环。

3

所以局势已经十分明朗了,美国迫切需要印度这种“大国”先掣肘,继而平衡中国在产业、技术和供应链上的优势。

但很多人还是认为,印度国内有那么多破事,要成为世界第三,莫迪根本是在痴人说梦。

不要小瞧了印度。

其实,印度得到以美国为首的技术支持和开放市场,以印度全球人口第一的体量来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三的大国,并不是难事。

对于美国来说,印度还远构不成威胁,所以美国扶持印度,将会成为未来的常态。
         

但也仅此而已。

事实上,印度人均GDP提升的通道,可能已经被彻底堵死了。

请大家想一个问题。

为什么中国能够在加入WTO后经济能够快速崛起?

从西方的角度来看,因为过去三十年西方整体进入了低利率的时期,整个西方处于一个去杠杆的“还债期”,低经济增长和低收入增长是它的外在体现。

居民收入几乎常年没有增长,该如何维持西方社会的问题呢?

历史给出的答案是通过引入中国的廉价商品,依靠引入中国的通缩,来抵御西方自身的通胀。

需求决定生产,正是由于西方的大量消费需求,决定了中国经济能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里实现飞跃式的增长。

中国和西方之所以能够达成这种微妙的同频,深层次原因是东西方的人口结构是同步的。

中国和西方在二战之后都不约而同地迎来了一波婴儿潮。这波婴儿潮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给了中国入世后大量可贸易的廉价劳动力,对欧美的影响是,为这些发达国家提供了旺盛的消费力。

供给和消费的同律增长,为中国崛起形成了客观条件。

印度的人口增长,在大国中可以说一枝独秀,据联合国估计,印度人口在今年4月成为全球第一。

看上去是一件大喜事,问题是西方整体进入老龄化阶段,老龄化意味着消费能力减弱。

需求上限不断减弱的事实已经定死了,印度人均GDP的发展上限也就肉眼可见了。

4

达到世界第三,印度或许可以做一下梦。但想超越中国,恐怕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要解决。

印度自身的问题。

此次访美,莫迪在纽约见到了特斯拉CEO马斯克。

马斯克在会见莫迪后表示,“莫迪正鼓励我们在印度进行重大投资,这也是我们打算做的事情,我们只是想找到合适的时机。”

马斯克果然很会说话。

什么是合适的时机?

似乎不是现在。

事实上,印度这些年来频频对外国资本举起屠刀,疯狂收割。

就拿中国企业来说,前脚小米的48亿元才被印度没收,后脚就传出了“MG(名爵)印度公司被当地强行低价收购”的相关传言。

不仅对于中国资本如此,对于西方资本,印度也从不含糊,沃达丰、微软等知名西方企业都尝过印度政府的铁拳。
         

据2015年披露的数据显示,印度国际营商环境排名低到全球140多位之后。而世界银行发布的《2017年营商环境报告》中显示,印度营商环境也低至全球130位之后。

为什么印度对于外国资本如此敏感,甚至敏感到变态的程度?

答案很显然。

印度始终对外国资本掌控本国产业高度防范。

历史上,印度被殖民便是国外资本入侵的手段开始的。

印度现在需要抓住美国遏制中国的时机,引进国外技术,等产业起来了再收割一把。

而美国对印度这种动不动就没收外国资本的尿性,也防着一手。

通过美国媒体对印度态度,以及印度在冷战时期倒向苏联的历史,已经透露出美国对印度防范的后手。

拜登此次接待印度在规格上还是在实惠上已经达到了“最亲密盟友”的级别,但就像《时代》所言,印度和美国之间绝对不是盟友关系。

事实上,比起盟友,印度和美国之间的关系更类似中国和越南的关系。

中国和越南之间是什么关系?

两国拥有相近的体制,历史上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产业链上有比较紧密的分工合作,中国甚至还会对越南进行大力度的扶持。比如前段时间,中国广西与越南正式签署了110千伏深沟至芒街联网工程购售电协议,而且每度电仅需0.47元,这个价格比国内居民用电的价格还低。

再比如,去年俄乌战争开打后油价飙涨,但中国出口到越南的成品油平均单价仅为4.20-4.68元/升。

可没人会认为,越南会为中国两肋插刀吧?

美印也一样,别看多少印度人在欧美公司内身居高管要职,美国不会放任印度发展,毕竟殷鉴未远。

美资能否进入他国市场占据支配地位,是美国是否制裁他国产业的一条重要标准。

日本芯片产业的没落和韩国芯片产业的崛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三星集团98%的股权,由华尔街股东所掌控;日本企业之间相互持股的圈子,美国资本无法进入。

印度,还是一个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

要想完成工业化,并不是欧美提供市场和技术就可以的,还必须有大量外国投资。要知道,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够利用房地产完成资本积累,并完成产业国有化的。

除此之外,还要保证足够低的制造成本,保证出口利润。

想想看,二战后欧美扶持了那么多国家,为什么只有东亚三国发展起来了?

因为这三个国家在发展前期,都有相同的优势,懂的都懂。

如今,欧美做生意动不动拿“强制劳动”说事,未来这对印度同样也适用。如此一来,印度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的利润很容易就会被西方卡死。
         

中国的奇迹,印度注定无法复制。
         

而且如果有一天印度真成为“下一个中国”,第一个收拾它的恐怕就会是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