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于德国和欧洲企业来说,仍然光彩依旧吗?习近平推行的经济路线的后果正在逐一显现出来。
近年来中国一直在拉着手刹前行,这不仅仅是清零政策的影响。
(德国之声中文网)已经破灭。超过一半的德国企业预计今年的行业发展于去年持平甚至低于去年的水平。
尽管商业预期显得暗淡,但是仍有超过一半的德国公司(55%)打算在未来几年继续在中国投资。不过2020年和2021年新冠疫情期间,表示愿意继续在中国投资的德国受访公司超过70%。在表示不考虑所有问题而仍坚持进行投资的企业中,62%表示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保持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然而,几乎每四家企业中就有一家表示希望减少投资,这一比例明显高于疫情期间。
60%的受访企业预计市场环境会恶化,超过40%的公司担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会导致制裁或出口管制等形式的后果。对乌克兰战争和潜在的台湾冲突带来的不确定性压低行业情绪。几乎四分之一的企业都认为,北京努力变得更加独立于国外市场,而这也是减少投资的一个原因。
另外也有五分之一的公司希望在中国以外的国家进行更多投资。而超过16%的公司已经制定计划,在最坏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完全撤出中国。
针对570家企业做出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欧洲公司认为中国已经失去了作为一个商业地点的光彩。中国欧盟商会会长彦辞(Jens Eskelund)说,中国的商业气氛“是我们所感受到的最低的阶段”。
尽管清零政策已经结束,但外资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正在消退。与此同时利润也在下降。面对日益增长的风险和不可预测的环境,64%的受访欧洲企业表示,在中国做生意变得更加困难。这一比例创下纪录。市场准入受限是在华外资企业遇到的一大问题。政府部分设定的限制也是企业抱怨的另一个困难。
此外,中国本土企业和外国公司之间往往缺少公平竞争。四分之一的欧洲企业抱怨遭遇强迫技术转让。
曾在巴斯夫长期担任高管、德国和欧盟商会前主席武特克(Jörg Wuttke)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证实,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推行的日益激烈民族主义路线。
他说,“在一些领域中国出现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化:我们不再需要外国人了,所以我们不会让他们进入市场。”
中国失去原有的光彩
中国欧盟商会现任会长彦辞说,没有人期望监管环境在未来5年内真正得到改善,而且这种信心危机还没有结束。
武特克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同以前的开放政策相比,中国现在更强调闭关自守。但是习近平想执行的与世隔绝的政策存在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中国要尽可能地独立于世界,但同时又希望世界依赖于中国。这当然与全球化完全不相称”。
但是,欧洲人和西方伙伴在贸易和工业政策方面还能发挥什么作用?
武特克说:“当然,中国人将继续培植那些给他们带来技术和就业机会的大公司。在汽车、化工、机械工程领域情况都是如此。”
他强调说:“2022年,欧盟企业对中国的出口比对瑞士的出口高出23%。超过640万个集装箱从中国运往欧洲,但只有160万个集装箱从欧洲运回中国。这也就是说,从很多意义上来看,中国对我们市场的依赖性要远高于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这是一件让人很郁闷的事,因为市场本来足够大。”
近年来中国一直在拉着手刹前行,这不仅仅是清零政策的影响。武特克表示:“还有很多市场准入限制的问题也让西方企业经营起来困难重重。”
复苏不是按个钮就能实现!标普下调中国经济预测
评级机构标普下调对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测至5.2%。法兰克福金融与管理学院教授略歇尔向德国之声表示,经济复苏不是摁一个按钮就可以实现的。他特别呼吁放松对高科技领域的监管限制,表示这也与青年就业问题相关。
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普下调了对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测,从5.5%降至5.2%。这是首家全球评级机构下调对中国今年的预测。不过此前,包括高盛在内的主要投行也下调了相关预测,高盛从6%降至5.4%。
中国政府对今年经济增长的目标设定为5%左右。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长为4.5%。
标普在周日的一份声明中指,消费者以及房地产市场信心低迷,导致经济复苏发力。这是中国经济下行的主要风险。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取消三年严格的清零政策后,经济有所复苏,但近来数月速度减慢。五月,房地产投资再度下跌,工业产出、零售业增长低于预期。官方公布的青年失业率达到创纪录的20.8%。
消费者恢复信心需要时间
法兰克福金融与管理学院略歇尔(Horst Löchel)教授向德国之声表示:"一个经济体不是说摁一个按钮就可以复苏的。必须看到,中国政府两年多严格的封控政策让经济陷入很大程度的瘫痪。现在需要恢复人们的信心。比如在消费领域,增长也很缓慢。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显示消费者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尚未有真正的信心。此外,世界经济对中国出口的扶持作用也不如过往。"
略歇尔教授分析认为,无论是过去封控期间对经济的影响,还是现在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新闻,都使人们的消费信心受到影响,更愿意存钱。而美国与中国的地缘政治紧张,也带来不确定性。
专家认为,疫情期间的严格措施及其后果给人们带来的震惊仍需要时间来消逝,人们的消费信心也需要重新建立
高科技领域发展受限也影响青年就业
在失业率问题上,略歇尔教授表示,问题的严峻性表现在,受过三到五年大学教育的年轻人不得不接受远低于自身教育水平的工作岗位。这会带来不满情绪。而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除严格的新冠措施对经济的影响外,还与比如高科技领域近些年来受到更进一步的监管限制有关。这一领域因此不得不裁员,或者不能招聘那么多应届毕业生,因为自身的增长不再那么快。这样的结构性问题也扮演着一个角色。比如,阿里巴巴、腾讯等,近些年来无论在数据方面还是反垄断法都受到压力。其市值也大幅缩水。经营业绩不再像过去那样直线上升。
应扶持私有经济、吸引外国投资
标普认为,中国要促进经济,可能的措施包括放松购房限制和首付门槛、扩大贷款和基建融资、在财政上扶持消费。
中国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周末呼吁出台促进经济回升的一批政策。"宏观政策力度小了不行",他说道,"政策能早出的早出、能快出的快出。"
上周,中国下调其贷款基准利率,是10个月来的首次。两周前,央行下调了短期和中期政策利率。
略歇尔教授表示,央行降息有助于促进投资,而由于中国的通胀很低,能够承受这样的措施。此外,估计还会通过财政政策以及基建项目来刺激经济。不过,应对结构问题的措施也很重要,比如加大对私有经济的扶持,进一步吸引外国投资,以及重新放松对高科技领域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