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响(ID:deep-echo),作者:刘亚澜,对话嘉宾:Sahil Lavingia(Gumroad创始人,书籍《小而美:持续盈利的经营法则》作者),头图来自:《中国合伙人》剧照


萨希尔·拉文吉亚(Sahil Lavingia)15岁开始创业,18岁的时候就退了学,成了后来估值超百亿美金独角兽Pinterest的二号员工。


大多数人听到这个故事都会向他投去羡慕的眼光,人生赢家也不过如此了。但他的故事并没有说完。


19岁时,Sahil突然有了新的创业灵感,他放弃了手上的期权,从Pinterest离开,在2012年创办新公司Gumroad。Gumroad在成立之初确实顺利地拿到了数百万美金的融资,他也理所当然地以为Gumroad会迅速崛起,成为一家拥有几百名员工、价值1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于是他摧枯拉朽地开启了独角兽的追逐之路,从Yelp、亚马逊、Stripe等公司招兵买马,迅速建立起一支世界一流的人才队伍。


“当时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就能在艾伦公司一年一度的太阳谷峰会上闲庭信步,跟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畅谈如何抗击疟疾。在我心里,成立Gumroad从来不是为了钱——我想要影响这个世界,不声不响地去影响。我畅想,一旦功成名就,我就会是杂志上介绍的那种‘脚踏实地’的科技巨头。”Sahil回忆道。


但事实上Sahil既没有去成太阳谷,也没能和比尔·盖茨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很快,情况急转直下——2015年,增长不达预期,Sahil只好大裁员,只剩下5名员工;到了2016年,全公司只剩下了1个人,也就是Sahil自己。


从那时起,看惯了成功人士们觥筹交错的Sahil放下对独角兽的执念,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生意、经营逻辑以及内心状态。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Sahil进行了一次长谈。其实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的日常工作就是和各种生意的决策者、投资人、创业者们打交道,能了解其中的门门道道、真真假假。


Sahil的坦诚令人大吃一惊,他毫不避讳地谈及自己过去的“狂妄”,把自己一路走过来的心理状态不加掩饰地剖析出来。他的思考也验证了我们一直想要传达的观点——不要离开利润尬聊格局,不要脱离实际空谈梦想。


“当主流媒体以及‘越大越好’的社会文化不停地告诉我们,独角兽企业是唯一值得开创的企业的时候,说出内心那个不一样的渴望,是不够酷的,甚至是怪异的。”Sahil坦言:“可能有些企业的确适合走独角兽这条路,但更多的企业并不适合。很多初创企业仅仅在创业早期,就不得不寻找风投大量融资,这是因为它们没能找到一种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来维持企业的正常发展,最后只能陷入盲目求大、赢者通吃的市场怪圈。扩张成了企业最重要的目标,而不是营收、利润或者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慢慢地,Sahil意识到困境的本质不在于Gumroad公司,而在于他自己。


他坦言自己一心想着那只遥不可及的独角兽却忽略了Gumroad本身的价值。Gumroad是一个功能强大但简单的创作者支持与数字内容销售工具平台,对于一些投资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糟糕透顶的项目,但对于它所服务的客户来说却是一个不错的产品。


裁员之后的那一年,在Sahil单打独斗的情况下,Gumroad给平台创作者带来了接近4000万美元的收入,2019年,Sahil决心重振旗鼓,拒绝了很多以前他会毫不犹豫接受的机会,只把精力放在产品上。2020年,Gumroad竟然为平台上的创作者创造了1.4亿美元的收入,同时自身也保持了盈利。


“Gumroad可能不足以登上那些光鲜亮丽的高级杂志封面,但它让企业的开创者、客户以及员工都拥有了力量。”


Sahil的经历或许能给当下正在宏大叙事魔咒中泅渡的创业者们一些启示:“做大事”的前提是“做好事”,创业者必须先成为自己,再成为企业家。


以下为深响整理后的部分访谈实录:


深响:大家都想做大企业的原因是什么?


Sahil Lavingia:我认为很多人都想做大事,因为我们总是读到做成大事的成功故事。如果你打开报纸、电视、推特,你会看到一群亿万富翁,然后你会假设好像每个人都应该这样,或者还有更多这样的人存在。这是一种取样偏差(sampling bias)


试图建立一家大公司、试图变得富有,这些事情不一定是错的。但这只有在对世界有实际价值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可能。从统计数据来看,创业公司大概率不会发展成大企业,只有极少数的可以。所以我认为我们的教训在于,你最好正确地认识到这一点,在有限的条件下建立你能建立的最好的企业。


不幸的是,在风险投资的生态系统中,创业者们必须假设自己能做大,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就像你在打篮球的时候不应该时刻想着自己要成为NBA巨星。


深响:风险投资是否误导了我们?您怎么看待风险投资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


Sahil Lavingia:风投最重要的作用是告诉创始人——嘿,这个业务对于风投来说没啥意义。我个人认为,包括我们在内的风投可以在鼓励人们不要融资方面做得更好。


我昨天还和一个创始人开玩笑,一个风投对他最有帮助的事是引起其他风投的兴趣。这有点讽刺,就像说医生最有价值的事情是介绍其他医生认识。理想情况下,你的医生足够好,你就不需要其他医生。


风险投资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策略。风投基金用资本换取初创企业早期的股权,本质上是购买了所投资的这些企业的一部分未来价值。这个模式的有效运转需要为数不多的胜利者为所有失败者买单。整个体系依赖的是风投公司所投资的少数企业提供百倍回报以抵消其他投资的亏损。


你要清楚,没有人那么在乎你的创业,你的员工会有新的工作,你的投资者也会投资其他公司。


深响:从大到小,您思路转变的那个转折点是什么?


Sahil Lavingia:我的转变可能给人感觉像是一夜之间完成的。但其实有很多铺垫。2015年我们想要融资但未果,就在那个时候我说,好吧,我不知道Gumroad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我们得继续前进,我们要靠岸了。所以我们把团队减少到只剩五个人,2016年就剩我一个人。Gumroad变成了一个实际的生意,作为一项业务继续增长,但对于大家来说可能不再有趣。


企业止血后就该重新评估了。Gumroad当时仍然可以运营,但我觉得自己彻头彻尾地失败了。在那个圈子里很多人仍然盯着他们10亿美元级企业梦不停地融资、不停地招人。有些人做到了,而我却无法让自己在硅谷继续待下去。


2016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边旅游边写小说。偶然看到自己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布兰登·桑德森(Brandon Sanderson)要在犹他州开授科幻小说写作课。所以2017年我搬到了犹他州,一方面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省些租金同时为自己留些颜面。在那儿,自己能保持Gumroad不破产的情况下好好想想企业重组的问题。


我在那里认识的新朋友都告诉我,一开始就想去创立一个10亿美元级企业,我肯定是疯了。我最初无法理解他们的观点,但远离竞争激烈的风险投资中心——硅谷,在普罗沃生活了几年之后,我逐渐接受了这些观点。尽管我追逐的独角兽最后只不过是一头小矮马,但最初的愿景正在实现。


慢慢地我意识到问题的本质不在于Gumroad,而在于我自己。自己一心想着那只遥不可及的独角兽却忽略了Gumroad本身的价值。


深响:你质疑过自己是能力不够所以没能做出更大的企业么,毕竟有人做出来了?


Sahil Lavingia:当然。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我很年轻,并不能意识到自己是否具备做出伟大企业的能力。所以我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并建立了一个大公司。但老实说,我和很多人谈过,有融资的、有亏损的、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我并不认为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所谓的技能体系。因为事情是非常主观的。任何人都可以拥有技能,但把事情做成有很多别的因素,比如某种利益碰巧在适当的时候与某些其他人的利益相交。我认为并不是最聪明的人建立了最大的公司,这里面也有随机性的作用。


深响:你现在倡导一种叫做“极简企业”(minimalism)的创业思路,可否解释一下?有哪些信号预示着创业者需要想想极简创业了?


Sahil Lavingia:极简主义创业者各有各的特色,就像通往成功的道路各有各的不同。我尽我最大的努力把特点描述出来:


1.  极简企业必须是赚钱的。从第一天或不久后就要开始盈利,他们通过把产品卖给用户而非把用户卖给广告商来赚钱。


2.  以社区为基础去创业。


3.  当真正开始创业时,只创建需要他们创建的部分,剩下的交给自动化和外包。


4. 不把时间花在说服客户上,而花在教授客户上,把销售当作与潜在客户逐一谈论他们产品的机会,谈论的同时也在教自己认识正在试图为客户解决的问题,这种销售方式是基于人际关系以及弱点的长跑游戏,并不是一场随后就能将产品卖给陌生人的为期一天的盛大开幕式。


5.  营销最真实的自己,分享自己的故事,从最初的挣扎到最后的成功。


6.  用心寻求自我成长和企业成长。创业者主导企业,而非被企业主导。


7.  建造自己想住的房子。极简主义创业者招徕其他的极简主义创业者。尽早明确并经常强调你的价值观,向别人表明你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就会主动找上门来。


老实说我觉得大多数创业者都应该极简。我在学科幻小说写作时老师告诉我,如果你不能解释为什么要有一个单词或句子,就把它删掉。每件事都应该有目的,有意义。创业也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钱、需要精力。我花了很多时间思考浪费的问题,比如雇佣你实际上不需要的人。


深响:很多MBA课程中都会讲,眼前的利润似乎会让人忽略掉长期的机会,追求眼前的、及时的盈利是一种短视行为吗?


Sahil Lavingia:眼光长远很难。让人们去想10年、20年,以长期的时间范围来思考问题这事儿真的很难。但我们做决定的时候很大程度上会坚信生意不是只做一两年的。对我来说,我现在做的决定在未来10年都很重要。一旦你意识到时间的作用,你就会意识到某些决定的意义。而追求利润只是我回归到创始人状态去思考对企业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认为这是一种帮助人们思考的方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响(ID:deep-echo),作者:刘亚澜,对话嘉宾:Sahil Laving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