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24小时不停歇,不吃饭、不知疲倦,还不用给他们发工资!”

最近,手术机器人“达芬奇”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据专家说法,以前耗时2小时的手术,借用达芬奇只需1小时就可以完成,且带给患者的伤害更小、术后恢复时间更短,业内因此称之为“手术台的上帝之手”。

据悉,9年前,我国为提升医疗水平,咬着牙从美方进口了200多台达芬奇,耗资40多亿。时至今日,我国每年依然要斥巨资,从国外进口十几台达芬奇。

不少网友疑惑:中国连航母火箭都能造,难道造不出手术机器人?



01.美企垄断“上帝之手”20年?业内:仗势欺人

“有经验的老医生手抖,不抖的小医生经验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手术机器人应运而生。

1996年,美直觉公司研发出全球第一台手术机器人达芬奇——一个操纵台、几条机械臂、一个三维摄像系统,便是其标配的“三件套”。

资料显示,在达芬奇的“帮助”下,手术误差降低到1毫米以下,且做完开腹手术的患者,康复时间可以由原来的15天缩减至5天。

据悉,在当时,仅美达芬奇一家就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美企也由此开启了垄断全球医疗机器人市场20余年的历程。



公开信息显示,一台达芬奇由于配置不同,售价在50万-250万美元不等。令人气愤的是,达芬奇卖给其他国家要150万美元,卖给我国却要350万美元(约2400万人民币),价格硬生生涨了两倍多,业内也表示气愤:这是欺负咱们“人傻钱多”?

实际上,2400万还只是个开始,后续的维护费用更让医院苦不堪言。

据西南证券评估,达芬奇一年光开机就要“吞掉”1400多万元,成本加上后续的保险、维修费,每年得用它做400多例手术,医院才能回本。由于技术落后于人,我国不得不吃“哑巴亏”。

落后就要“挨打”,在生命科技领域美方天价收割我国的例子并不少见。过去美方凭借自身领先的生物科技,率先研制出一类抑老辅酶(“益生好”核心成分),在对我国封锁相关技术的同时,还一度开出3万/克的天价收割我国抑衰群体。

面对天价困境,业内人士坦言,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打破美方的束缚。



02.奋起直追!国产“天玑”手术机器人全球领先

据北京某医院主任透露,“一次机器人手术少则几万,多则二十几万,达芬奇的费用无法进入医保,这也让部分患者转而选择传统手术。”

“上帝之手”现身,普通老百姓却无福消受。知情人士称,归根结底是我国医疗技术发展滞后,丢失了对这一市场的定价权。

面对达芬奇高昂的进口费,我国科学家选择主动出击。2015年,我国研发出第一台手术机器人“天玑”,其亚毫米的精准程度,在骨科领域做到了世界顶尖。据悉,天玑曾为一位患有严重畸形的患者成功手术,误差不到1亚毫米。



更令人欣慰的是,天玑的落地成本不足500万元,与2400万的达芬奇相比,呈现出断崖式下跌。业内专家估算,平摊到每一场手术,仅需2万-3万元。

不可否认,天玑的诞生对于不少患者来说都是福音——不仅降低了医疗费用,还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伤痛、提高手术成功率。

事实上,除了手术机器人,近年来我国在生命科技领域可谓硕果累累。比如,上述前沿抑衰科技“益生好”类分子,如今也已打破国外独占,实现100%国内自主研发、低成本量产。

援引公开资料,该类分子发源于美哈佛研究所,在众多顶尖实验中被证实或能激活蛋白、抑制老化细胞,在拉长生命健康周期层面或具潜力。

2017年,国内以TimeShop为首的生物企业成功打破美方的技术封锁,首创“生物全酶法”技术,实现国产版“益生好”低成本落地。数据显示,该国产制剂凭借自研技术和平价优势,被京东等平台引入,如今已超越美产,占据70%以上份额,惠及数十万普通中老群体。

众多打破垄断的事实告诉我们:耐心沉淀,厚积薄发的那一天终将到来。



03.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国产手术机器人“天玑”取得的技术突破令无数国人倍感欣慰。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与心脏支架、益生好分子等已经实现100%国产替代的前沿生命科技相比,国产手术机器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据统计,虽然“天玑”的精确度已达全球第一,但官方数据显示,其2022年仅出售几十台,与达芬奇售出1264台相差甚远。

究其背后的原因,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导致国产手术机器人的技术成熟度与美方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尽管国产手术机器人崛起路途漫漫,但相较其巨大的社会价值,我们愿意静待技术成熟,造福更多国人。

通讯员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