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比亚迪高开低走,盘中跌近2%,截止收盘,比亚迪报于244.9元,下跌0.8%,总市值为7130亿。

5月25日,长城汽车就比亚迪两款热门车型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

一石激起起千层浪。随后,比亚迪回应称,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认为其检测报告无效,长城不能以此作为依据。“欢迎有关部门随时过来调查、取证和检测。”



当天,比亚迪A股跌2.4%,长城汽车A股跌逾6%,举报和被举报者双双下跌,可谓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5月29日,比亚迪一连发布了十多条信息自证清白,称常压油箱可实现蒸发物排放达标。不过,系列回应并没有让比亚迪止跌,收盘时比亚迪再度收跌。

自举报以来,比亚迪三连跌,跌幅超8%,总市值蒸发了490多亿。长城汽车也是三连跌,三个交易日跌幅达到14%,市值蒸发了316亿。



长城与最大的同行 “撕破脸”按长城汽车举报称,4月11日向生态环境部等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

长城汽车在声明中指出:根据《环境行政处罚办法》规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涉嫌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违法行为,应当进行初步审查。

而比亚迪回应称,长城汽车的测试车辆严格来说,不符合国标要求的送检状态,即应由第三方抽样、保管及送检,并要求完成3000公里磨合后测试,而长城送检的车辆在检测时,里程仅为450公里-670公里。鉴于以上,比亚迪认为其检测报告无效,长城不能以此作为依据。

不难看出,长城汽车公开举报比亚迪部分爆款混动车型为节约成本,将常压油箱代替本应使用的高压油箱,从而导致了排放不达标;而比亚迪则以测试车辆行驶里程和送检程序存在瑕疵为由,称长城此举为“不正当竞争”。

据了解,由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包括增程式混动)采用了较大容量的电池包,能够实现上百公里的纯电续航,相当一部分用户日常驾驶以纯电驱动为主,发动机介入频次较少,进而导致发动机无法产生负压,活性炭罐不能得到充分脱附,燃油蒸发的气体会积累较多,在活性炭罐吸附饱和之后,燃油蒸汽会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之中。

5月29日盘中,比亚迪在深交所互动交易平台上再次就投资者关心的问题作了十几条的回应,并表示公司研发的常压油箱可实现蒸发物排放达标。



有投资者问:最近我看到有网友讨论,比亚迪部分PHEV车型(即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采用的是常压油箱,蒸发排放可能不达标。我想确认下,公司采用的常压油箱是否符合蒸发排放法规标准?希望公司给与肯定、明确的回应。

比亚迪称,比亚迪DM-i是基于电动车平台设计的双电机串并联架构,实现了发动机和车轮的解耦(脱开连接),在EV模式下发动机可以灵活启动,燃油蒸汽可以进行自由脱附(抽走碳罐内油汽)。加上多控制单元的协同策略,以及对碳罐特性的深入研究,比亚迪自主研发了常压油箱的燃油蒸汽排放控制技术,能符合蒸发排放法规标准。

比亚迪称,该技术实现了PHEV在碳罐饱和前,即使车辆在EV模式下长时间使用,也会自动启动发动机,4分钟左右即可解决问题,既不增加油耗,也不增加噪音,还能完成燃油蒸汽脱附、车辆发电和发动机养护,既合情合理,又合规合法。

针对 “PHEV车辆的燃油蒸汽如何产生及如何脱附?”的问题。

比亚迪称:燃油蒸汽的排放量主要取决于温度变化和车辆行驶里程,以深圳为例,车辆停放时,油箱里每天可产生3~5克油汽,EV工况下每行驶100公里可产生1克左右油汽;产生的油汽被碳罐吸附,平均下来,一天碳罐重量增加4~6克,如取均值5克/天,6天后碳罐重量增加30克。

比亚迪PHEV插电混动技术具备很强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具备实时监测及统计油汽蒸发量的能力,依据判定条件控制发动机的启动和脱附时间,精准完成碳罐脱附(抽走碳罐内油汽)。例如1.5L自吸发动机高效脱附4分钟左右便可实现40-50克的脱附能力,智能系统实时监测,精准判定脱附时间点,启动发动机,可轻松完成上述案例30克的脱附需求,确保蒸发排放合规。

对于国内外双标的问题?

比亚迪回应称,公司积累了二十多年的PHEV插电式混动技术,具备很强的自主研发能力,有常压油箱技术解决方案,也有高压油箱技术解决方案。在应用上,国内和国外都一样,常压油箱和高压油箱都有采用,都符合当地蒸发排放法规标准。

不过,比亚迪一口气回复了11个问题之后,股价全天依然在水下,最终收盘也是绿盘状态。

目前,这仅是比亚迪单方面的回应。监管是否认可?此事是否对比亚迪销量带来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长城与比亚迪的竞争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为186.35万辆,同比大增208.64%,超越特斯拉,卫冕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吊打一众国内车企。

今年,比亚迪的新能源继续高歌猛进,根据比亚迪4 月产销快报显示,比亚迪销量为21万 辆,2023 年前4 月,比亚迪累计销量达到76.24万辆,同比增长94.30%,新能源车销量再创新高。

此次被长城举报的两款车型均为比亚迪旗下定位为紧凑车型的混动车,均为比亚迪的热销车型,在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中占据相当的比重,其中2023 年 4 月,秦PLUS DM-i销量达31734辆,成为了4月份轿车销量冠军。宋PLUS DM-i销量为20645 辆,1-4 月累计销量为103018辆,在SUV销量榜中仅次于特斯拉Model Y。

秦PLUS和宋PLUS均为为插混汽车。2022年是国内混动车型的爆发元年,全年国内纯电动汽车销量为536.5万辆,同比增长81.6%,插混汽车销量为151.8万辆,同比增幅达到151.6%,远超纯电车型,如此巨大蛋糕的一半以上被比亚迪一家独吞。

长城汽车由于新能源启动晚,2022年公司新能源汽车仅销售13万辆,全年销量还不到比亚迪单月销量,新能源SUV是比亚迪主要的增长极。

曾几何时,长城哈弗系列是SUV的领导者,尤其是哈弗H6长期占据销量榜首,但在新能源大潮之下,长城汽车渐渐失去了SUV销冠称号。

今年3月底,长城汽车高管在2022业绩沟通会上表示,2023年,公司的销量预期目标是160万辆,新能源汽车达到40%左右渗透率。截至今年4月,长城汽车完成了全年销量目标的21%。

为此,长城汽车打出了一系列的组合拳,如4月长城的魏牌旗下全新SUV——“蓝山”正式上市,5月15日,长城哈弗枭龙上市,其售价区间为13.98万元-15.68万元,与比亚迪上述车型几乎重合,又同为插混产品,且均定位于入门级SUV市场。

5月25日,比亚迪新款车型“宋Pro DM-i冠军版”正式发布,该车型售价区间为13.58万元-15.98万元,相比老款车型价格进行了下调,同时配置方面进行了升级,双方的竞争升级。

长城汽车于4月11日就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了举报材料。

在长城推出新的魏牌车型、哈弗枭龙推出不到一个月内,5月27日,长城汽车公开举报,引燃了新能源的战火,也让矛盾再次升级并公开化。



目前,当事双方仍各执一词,网络上各方的评论莫衷一是。比亚迪通过回应投资者的方式自证清白,是否会获得监管的认可?也许还需要耐心等待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深入调查,才能给出具备公信力的最终结论。

从股价表现来看,双方都连跌了三天,长城汽车的跌幅更大。

对于比亚迪和长城汽车有何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