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采铜的创想世界 (ID:CTDT4US),作者:采铜,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孙燕姿的一篇“作文”引来了大家的围观,事情的起因是“AI孙燕姿”的爆火,很多人听后觉得AI孙燕姿的声音几可乱真,但是这里还有一个法律上的问题,有人认为这一类的AI应用可能存在对歌手的侵权。


想必大家也一定好奇,孙燕姿本尊对这件事的态度,所以孙燕姿的文章一出正好是一个特别好的回应。看完文章的大伙纷纷表示孙燕姿“文笔好”,颇为惊叹。


我也很同意“文笔好”的评价(虽然孙的原文是用了英语,而中文版是其团队的翻译,但是这个官方翻译也可以算作代表了孙)。但是,这三个字也太简单太粗略了,那我能不能进一步问:好在哪里呢?


“好在哪里”,就是接下来我要来分析的。我会逐句给大家爬疏一下,里面的一些思路和技巧以后大家写文章能用上也说不定。


我先把全文贴上,然后再分段来评点。



第一段:


当我正在为自己日渐凸起的肚子和孩子们的日常琐事感到绝望时,Al孙燕姿粉墨登场,于是我不禁想写点什么。


一篇文章的开头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开头最主要的作用是两个:


1)吸引注意力,激发你的兴趣,引导你继续读下去;


2)定基调。


第一点很好理解。第二点“定基调”是什么意思呢?第一段这个开头是出其不意的,“日渐凸起的肚子和孩子们的日常琐事”这完全是一个普通人而非明星的姿态在说话,因为对绝大多数明星来说他们一定是只把自己光鲜的一面展示出来。


所以这个姿态一拿出来,就把这篇文章的基调定下来了。这个基调就是:“我”这篇文章,只是想跟各位拉家常式地聊一聊,而绝不是针对“AI孙燕姿”的气势汹汹的战书。


仅仅用一个句子就非常巧妙地、不露声色地定下了基调,可以说这个开头是非常精彩的。如果再说细一点的话,“日渐凸起的肚子”写出了画面感,“孩子们的日常琐事”写出了生活的场景感,两者合在一起,特别容易激发起中年读者的共鸣,而且简直是扎心,而孙燕姿的粉丝基本盘正是我们这些中年人。


再看第二段:


我的粉丝们已正式改换门庭,接受我就是一名冷门歌手的事实,而我的AI角色成为了目前的顶流。我想说的是,你跟一个每几分钟就推出一张新专辑的人还有什么好争的。


第二段也很妙,它是第一段的延续和补充,而且实际上亮明了自己的基本立场,可以说是开门见山,非常坦率。


具体来说,句首“我的粉丝们”点一下“粉丝”,意思就是:“我”是在跟“我”的粉丝在说话了。


然后,“已正式改换门庭”这个说法是很幽默的,不信我们比较一下:


a)我的粉丝们已改换门庭。


b)我的粉丝们已正式改换门庭。


比较一下,如果用a)句完全没问题啊,基本意思没变。可是加了“正式”以后,就更加突出了自嘲(甚至有点无奈的味道)的感觉,让幽默感陡增。所以,这里“正式”这个词是很妙的,大家特别要注意。


再然后,“冷漠歌手”这里也是“将错就错”的自嘲,也是幽默的笔法,同时也展现了自己洒脱大度的胸襟。


然后这一段的第二句“有什么好争的”,其实就是亮明了自己对这件事的基本立场,这个立场就是“不争”。在我看来,所谓的“争”通常有两种:


一种是“意气之争”:争的是高下和颜面。


第二种是“利益之争”:争的是大小和得失。


而孙燕姿的立场“不争”就是说,咱既没有意气之争也没有利益之争,非常大气。


再来看第三段:


无论是ChatGPT还是Al或者你想叫它什么名字,这个“东西”现在能够通过处理海量的信息,同时以最连贯的方式拼接组合手头的任务,来模仿和/或创造出独特而复杂的内容。等一下,人类不就是这样做的吗?之前我们一直坚信,思想或观点的形成是机器无法复制的任务,这超出了它们的能力范围,但现在它却赫然耸现并将威胁到成千上万个由人类创造的工作,比如法律、医学、会计等行业,以及目前我们正在谈论的,唱歌。


这一段是全文中最长的一段。那么请问,你觉得孙燕姿同学为什么要写这一段呢?怎么就跟我们分析起技术来了?


这一段表达了两层意思:


1)“我”也是与时俱进的,“我”也在学习新知识呀,别以为“我”只懂音乐哦,你们懂的我也懂。


2)展现了“我”的大局观。就是说你们看,现在AI不是威胁到我个人,而是影响到了所有人,各行各业。站在大局观上看问题,那么我自己被AI复制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小问题,何足挂齿呢?我们要更加关心人类!


我再具体分析这一段里的一个好的用词“赫然耸现”。这两个词的组合,你们有没有发现,“赫然”形容的是时间感,“耸现”展现的是空间感,因而这是一个“时间感+空间感”的组合,这个组合是非常有力度的,大家小本本记一下。


然后分析第四段:


你可能会反对,说我还是能分辨出区别的,它没有情绪,没有音调和呼吸(或任何你能想到的术语)的变化。很抱歉,我怀疑这只是一个非常短期内的回应。


这一段也是非常巧妙的。


巧妙在于它有一个弦外之音:即曲折地表达了AI孙燕姿和真孙燕姿还是有区别的,前者还是比后者差了一些,至少就目前来讲。而且大家要注意,对于这种区别,孙燕姿本人一定是最能分辨清楚的,她比任何人都明白,但是呢她又没有展开来讲,只是一笔带过,这就是在贯彻她“不争”的态度了。


第五段:


讽刺的是,人类无法超越它已指日可待。没有人可以接触到如此大量的信息并做出恰当的抉择或犯下恰当的错误(OK,也许我领先一步了)。这种新技术将能够大量炮制每个人所需的一切。无论你多么小众、多么反常或者精神多么错乱,都可能有专门为你创建的独特内容。你并不特别,你已经是可预测的,而且不幸你也是可定制的。


这一段里使用了“讽刺”、“不幸”这类词,跟前面的意思相比是有一个转折。这个转折是在表明孙燕姿对AI技术的一种警惕和担忧


她在非常委婉地提醒我们,在我们正非常畅快地享受AI带来的便利(如听AI孙燕姿翻唱歌曲)的同时,也要警惕AI可能带来的陷阱,警惕AI可能会夺走我们的东西,警惕AI有没有可能正在制造一个更为精巧的信息茧房。


这段提醒非常可贵,表现了孙燕姿不是说只是写了一篇沾满糖衣的文章来迎合大众,迎合大众对AI的狂热气氛,而是也表达了自己的一些忧虑,体现了她的真诚。


第六段分析:


此刻,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在吃爆米花、坐在电影院最好的位置上的人。(顺便说一句:当前情况下,很可能没有任何技术能预测出作为我本人是什么感受,直到这篇文章出现在网络上)。就像在看那部改变了我们很多人生活的电影《瞬息全宇宙》,只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我不认为爱的理念可以挽救局面。


这一段用了一个类比,写出了一个场景,回到了亲切地拉家常的姿态。她进一步阐明,在这个事件中,她乐意做一名“吃瓜群众”,不争,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损失。她要看AI和人类相爱相杀的这场大戏接下来如何上演,而自己的偶然地被卷入只是个小插曲,她只想置身事外。


第七段:


在这无边无际的存在之海中,凡事皆有可能,凡事皆无所谓,我认为思想纯净、做自己,已然足够。


这一段是全文的一个升华。中国古代的文人,写文章讲求“豹尾”。我可以说,这一段就是豹尾,非常精彩,可谓是余音绕梁。


所谓的“存在之海”是一个哲学表达,因而行文至此,孙燕姿已经化身为一位哲人,她从哲思的角度去看待自己遭逢的一切。在一个足够宽广的视角下,她的人生可以是自足的、充盈的、自在的,同时也是让我们所艳羡的。


第八段分析:


就写到这里,祝你一切顺利。


这一段话无关宏旨,但是写上比不写上要好。因为这一句是展现“礼貌”的,写上了,对读者表达一种尊重和礼貌,同时也像是一封信的结尾,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是孙燕姿给粉丝们的一封久违的家书。


以上就是我对孙燕姿这篇AI回应文的写作手法的分析,大家看完以后是不是比“文笔好”有了更多的感触了。


《老子》中有一句话叫“大方无隅”,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至为方正的东西是没有棱角的,没有阴暗的角落的。就像孙燕姿的这篇文章,非常方正、周全、缜密、超脱,又很有力量,但是它没有一点棱角、没有一丝阴暗。这种文章就叫做“至文”。


相反,那种咋咋呼呼的、大张旗鼓的、雷声大作的文章反倒是虚弱而无力的。这就是写作中一个底层的心法了,你学会了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采铜的创想世界 (ID:CTDT4US),作者:采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