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南的投资,是比亚迪汽车在东南亚落下的第二子。比亚迪第一座汽车厂是建在泰国,投资额33亿。差别在于,泰国设立的是整车厂,而越南设立的是零部件工厂,作为泰国整车厂配套。这时,就有人问了:“为什么不设在泰国呢?为什么零部件工厂和泰国工厂要分开设立呢?”
这就关系到一个关键问题了:市场。
汽车是一个大市场,也是一个核心工业,大部分国家都希望在汽车产业链上分一杯羹。可汽车工业又非常复杂,工业落后的国家如何才能在汽车产业中喝一口汤呢?主要就是以市场换产业。你想到我们国家来卖车,你就得在本地建厂。如果比亚迪把两座工厂全部都设立在泰国,越南市场就很难打开局面了。
但把一座整车厂设在泰国,一座零部件厂设在越南,就可以两边通吃了。要在别人的市场上吃肉,就得给别人分一口汤喝。这就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样,外资汽车想进入中国市场,就得跟中国汽车厂合资,赚了钱得对半分,还得培养中国的产业工人,为中国提供就业岗位。不然,中国汽车市场凭什么对外资开放?
特斯拉能独资进入中国,也在于它能带动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整体发展。没有利益的交换,汽车是很难走向国际市场的。
就说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同样一款车,从中国出口到泰国,关税税率80%。但如果在泰国本地建厂,就没有关税了,市场竞争力一下就上去了。同时,泰国是东盟成员国。在整个东盟内部是签有自贸协定的。从泰国生产的比亚迪汽车,出口到越南是零关税的,出口到马来西亚税率仅5%。
这个就叫做关税保护。在燃油车时代,比亚迪过于落后,没有能力去开拓海外市场,这让比亚迪的海外市占率严重不足,远远落后于上汽、奇瑞、吉利和长城,甚至落后于江淮。
可现在不同了,新能源时代,比亚迪位列全球第一。比亚迪有钱了,也有技术了,也是时候加速出海了。在国际市场上,上汽有名爵,吉利有沃尔沃、宝腾、路特斯,奇瑞则早早地开始了本地化,海外销量已经占据半壁江山。这些车企都是在燃油车时代,就走在比亚迪前面的。作为后起之秀,比亚迪需要奋起直追。
上汽和吉利走的是品牌并购之路,速度快,见效猛,但时机稍纵即逝。全球知名的海外品牌能卖的,都已经卖完了,比亚迪想买也买不到了。比亚迪能走的就只剩奇瑞的自主本地化之路了。很多人不懂,为什么奇瑞能够成为出海第一品牌?
奇瑞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有10个海外工厂,遍布俄罗斯、中东、北非、东南亚和南美洲。一方面,这能让奇瑞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本地就业,提高品牌的本地知名度。现代起亚集团能够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走的也是本地化道路。现代集团在全球设立了11座工厂,起亚集团则设立了10座工厂,加起来有21座工厂。世界第一大车企,日本丰田的全球工厂更是多达69座。
在很多国家,不在当地设厂,根本就不让你进去卖。在手机领域,联想旗下的摩托罗拉手机之所以能够统治阿根廷,就是因为阿根廷规定:不在阿根廷设手机厂,就不许上市销售,苹果手机就因为在阿根廷没有厂,而被禁售。
巴西进口汽车关税税率高达35%,额外还要缴工业制成品税、汽车消费税,再加上运输费、经销商费用等,成本直接飙升。如果以进口车进入巴西市场,根本就没得玩。比亚迪唐在巴西售价超过70万,结果是乘用车零销量,2022全年只卖出37辆T3面包车。
没有本地化,20多万的车被迫售价70万,而自己又不赚钱,加上去的价格大部分都是税,竞争力直接被干趴了。对比之下,在巴西本地设厂的奇瑞,长期名列巴西汽车畅销榜前十名。
而南美也和东盟类似,有一个南方共同市场,对外实行高关税,但内部零关税。奇瑞把汽车厂设在巴西,汽车畅销巴西、智利、阿根廷等。这也是比亚迪加速前往巴西建厂的根本原因。
汽车产业利润远比手机丰厚,各国都存在本地产业保护。为什么中国进口车贵得离谱?不是车贵,而是关税贵。比亚迪在越南和泰国设厂,瞄准的是整个东盟的市场。从泰国组装整车,出口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国,均可享受超低税率。
其中,越南还有本地电动汽车品牌,比亚迪还能给越南本地车厂供应零部件。东盟也是中国产品转销美国的一个重要中转站。美国对中国频频提高关税,导致许多中国工厂迁移到越南,再出口到美国。除了标签写的是“越南制造”,可背后都是中国工厂。
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有上汽名爵、吉利沃尔沃、宝腾、路特斯,还有单枪匹马的奇瑞,也该再加一个比亚迪了。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完全红海化了,比亚迪的月销基本稳定在20万辆左右,提升空间不大了。比亚迪想要抓住机会,持续领先,除了出海,别无选择。
而出海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海外建厂,捆绑本地利益集团,为开拓海外市场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