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ID:feihuayuchangshi),作者:叶克飞,编辑:二蛋,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5月16日,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办的高能论坛上,当被问及对学物理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丁肇中幽默回应:


“我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他们从来不听我的建议。”


按照许多人的思维,40岁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丁肇中,拥有87年的人生经验,当然有资格指点年轻人,在物理学和人生层面都是如此。但丁肇中却以幽默方式告诉大家:成年人理应控制自己的指点欲望。


在我看来,这真是智者的自觉。丁肇中并非在否认自身乃至成年人的经验与价值,而是善意提醒人们应该克制。因为世界始终处于变化中,经验从不是万能的,也没有哪个人能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端。个体的人生经验也仅仅代表自己,并不适合所有人。


丁肇中在论坛上还说道:


“做新的仪器,我个人觉得一定要做最好的,要做别人觉得不可能的,很多人反对的,这样才能走在别人的前面。”


科学上的创新如此,人生同样如此。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中国人耳熟能详。在现实中,年轻人稍有跟老人意见相左的苗头,一些老人就会搬出这句话,以体现自己的权威。


这几年,在各种平台渠道向年轻人提“建议”的人很多,其中当然不乏真诚与洞见,但也有不少激起了年轻人的反感,以至于“建议专家不要再建议”一度登上热搜。


也有像丁肇中一样清醒的人,蔡明就曾在电视节目中公开提出,父母不该对儿女的人生指手画脚,因为父母这样做,初衷虽然是出于对儿女的爱,但其实他们的人生经验只是建立在自己曾经走过的老路上,并不适合当下的年轻人。如果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套在儿女身上,甚至强迫儿女走自己的老路,不过是悲哀与不幸的代际相传而已。


她还说过:


“经常有人让我给年轻人一些建议,为什么要给他们建议呢?我的建议都是我的经验,我的经验不一定对孩子们有帮助。我的建议就是不要给年轻人建议。”


贾樟柯也曾说过:


“不轻易给年轻人建议,这是一个长者应有的自觉。”


许多人都曾慨叹,中华古代文明“出道即巅峰”,之后却一直停滞。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想激烈交锋,极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进步。但在秦朝之后,对思想统一的高度追求,禁锢了人们的思维观念,也让中华文明走向下坡路,直至清朝的不堪回首。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人最强调的品质其实是“服从”,做官要服从君王和上级,做人要服从家族规矩,为了服从,往往可以不顾人性。有人会举出反面例子,比如宋朝如何如何,哪朝哪代相权牵制甚至压倒皇权,民间又有哪些案例体现出人性之光,但这种以个案来否认历史普遍性的做法,可笑也可鄙。


正是因为强调“听话”,所以古代中国走向了一条固步自封之路,盲目自大,不思进取,扼杀所有“异端”。每个人的人生都被预设为同一条路,循规蹈矩,盲婚哑嫁,传宗接代。即使是本应作为改变社会最重要力量的知识分子,也沉迷于四书五经,漠视科学与创造,处处不敢违背“圣人之言”。中国历史上的每次变法,都伴随着激烈斗争甚至腥风血雨,变法具体措施的优劣其实从不是问题关键,因为单单是一个“变”字,许多人就已经先将之妖魔化。


直至今天,中国人衡量一个人靠不靠谱,往往还是用“听不听话”作为标准。单位讲究服从性,在家庭教育中,“听话”几乎也是最高标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听人劝,吃饱饭”之类的话,总被许多人挂在嘴边,批评时则会说“这年轻人不听劝”。


这种思维存在着严重的逻辑谬误,因为它预设了一个立场——老一辈的观点是正确的,他们的劝诫总是对的,所以你不听话,就意味着你走上了歪路甚至邪路。


但事实当然不是这样,如果“老人言”是错的,你听了才会吃亏,不听反而会逃过一劫。这样的例子在生活随处可见,比如我有个同学本来成绩不错,在那个高考尚可改变命运的年代,本来有着改写人生的机会,但她父母整天说“女孩子不用读那么多书,稳定最好,考个中专安安稳稳就一辈子”,结果如今中年失业,成为“被遗弃的中专一代”,你说她该不该听老人言?现实中的逼婚逼生孩子,无不打着“为你好”的名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出现几率也很高,可多少人又因此而选择了错误的人生?


个体如此,社会更是如此。历史学界有一个永恒之问——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诞生于中国?众多研究者最终的指向,都无法避开“思维和体制的僵化”这一点。


为什么僵化?因为每一个古代中国人自懂事起,就被教育该如何听话和服从。所谓“天地君亲师”,直至今日,仍有人将之视为“朴素的价值观”,可它除了奴性,哪里朴素了?


人类文明的演进,无论政治制度还是经济形态,无论文化还是科学,正是人类一次次“不听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人类选择“听老人言”,最后的结果只会是固步自封。尤其是在那一次次历史变革中,推动时代前行的人总是时代的叛逆者和颠覆者,也正应了那句“人类文明能进步,主要是因为人们不听上一辈的话”。


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们,颠覆的是中世纪以来的僵化观念和宗教桎梏,作为反面例子,同时期的明朝将八股文作为取士的依据;大航海时代的探险家们,颠覆的是固有的地理观念和经济模式,同时期的清朝正在闭关锁国,读书人还在相信“天圆地方”;工业革命的科学家们,颠覆的是前现代社会的工业模式和城市格局,同时期的清朝还在固守农耕经济,极力打压商人;从当年的比尔·盖茨与乔布斯,到如今的马斯克,所颠覆的是固有的科技观念……历史早已告诉人们,固守所谓的传统必然造成落后。


即使是老人们所坚信的观念,同样也无法支撑“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观点。老人们喜欢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主要是借助于自己的人生经验,为的是后辈“不要走弯路”。但一来每个人的人生选择、知识结构、特长与喜好、性格特质和价值观都不同,经验不可能适合每个人,二来时代的进步,本就是一个不断颠覆旧有价值观的过程。比如许多老一辈仍认为女人的价值就在于嫁人生孩子,不生孩子等同于没用,你该不该听话?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不仅仅是片面的经验主义,更是一种陈腐的权威观念,但很显然,现实告诉我们,这句话大多数时候都不适用。毕竟,中国的年轻人从不是“不听话的太多”,而是“听话的太多”。


《孟子》里有句话:“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无论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还是“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实际上都带着一些不适当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很容易让人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


丁肇中的幽默回应,恰恰说明越是有大智慧的人,越不会随便给别人提建议,这种尊重和距离感,反而更容易令人接受。


《乔布斯传》里曾经提到,乔布斯从不请咨询师,他甚至常常跟咨询师对着干。比如苹果零售店的铺设,成本极高,一度被咨询师嗤之以鼻,认为注定失败,但事实给了咨询师一记耳光。


其实咨询师的判断也并非无的放矢,而是“经验之谈”。比如曾认为苹果会遭遇“昂贵的失败”的戈尔茨坦,就根据整个PC零售行业的毛利率出发,认为苹果零售店一年得实现1200万美元的销售额才能支持场地成本,而当时业内最高的单店销售额仅仅800万美元,这当然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他忽视了时代的变化和创新的魔力,苹果提供了全新的客户体验,比如上网试用、现场指导等,堪称一场革命。这使苹果得以抛开电器零售卖场,不被那些对电脑一窍不通的卖场员工“耽误”,并实现了零售额的奇迹增长。


如果乔布斯屈从于咨询师,屈从于所谓的“经验”,那么就不会有后来如日中天的苹果。


在人类历史上,“经验”甚至一度是最重要的东西。那时,人类的生活半径狭小,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未去过100公里以外的地方,甚至未曾离开自己的村子;那时,人类的社会关系基本固定,局限于村落和宗族;那时,人类获取资讯的渠道仅仅是口耳相传,即使改朝换代的大事,也可能拖个一段时间才知道;那时,识字的人很少,在印刷术诞生以前,书籍主要靠抄写,因此藏书也是一件异常奢侈的事情,即使是十五世纪的法国国王,那位以藏书甚丰享誉欧洲的查理七世,藏书也不过九百余册……


因此,那句“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会很有说服力。因为在简单而节奏缓慢的小农时代生活中,大多数事情都是重复而为之,比如如何种地,如何割草,如何打柴,如何剁肉,全都是熟能生巧的活计。大多数生活经验也无可取替,比如对天气的判断,对婴儿的照顾等。至于所谓的“人生经验”,当然也以随大流为主,长此以往,自然生出一种对“与别人不一样”的恐惧。甚至可以说,你的经验是唯一可以传于后人的东西。


可现在呢,一个人一天所获取的资讯甚至多于中世纪时代一个人一辈子的信息量。你身边拥有无数获取信息的工具,手机、电脑、电视,即使你坚持传统,抱着字典和辞海不放,也肯定比古人知道的更多。


我认识一个老司机,他有一项当年特别管用的技能——认路。城市里的大街小巷,似乎没有他不认识的。但如今,他似乎失去了往日荣光,将他击败的不仅仅是城市的大拆大建,更有电子导航。当一个外来游客都能凭借手机导航在这个城市里穿梭自如时,他花了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压根不值得拿出来炫耀。当然,你可以拿手机信号差或者“如果没有手机,世界将会怎样”的老问题来说事儿,但这种忽视时代进步、强调偶然性的论调,明显欠缺逻辑。技术固然不是万能的,地球最终是否会毁于技术也是个值得探讨的哲学化命题,但这一切都不是固守所谓经验的理由。


更何况,许多经验早已被证明是错的。如今盛行的逼婚,还有“女人过了三十就没人要”、“不生孩子人生就不完整”之类的论调,说到底也是小农社会的固有经验作祟。因为在固有经验中,婚姻不仅仅有传宗接代需要,也是一种“抱团取暖”,宗族的存在也是如此,个体因为能力、见识的欠缺,社会的局限,很难具有真正的独立性,因此往往需要家庭和宗族的支撑。但在当下社会,这种传统经验不但失效,甚至会成为对个体的压制与戕害。


至于那些“油腻”的经验,确实是“现实”,但它们更不值得夸耀。一个人对人生屈服,是自我的选择,也是社会所迫,这并不丢人,但丢人的是强迫下一代继续屈服,将梦想与天真视为愚蠢。这种油腻,也正是对文明的巨大阻碍。


近代以来,人类文明进程飞速前行,以至于人类一旦重拾经验主义,往往就意味着倒退。如果文明即真理,那么理想、创意、情感、信仰和技术,它们的重要性都位列经验之前,甚至将之远远抛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ID:feihuayuchangshi),作者:叶克飞,编辑:二蛋